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开题报告(心理学)(范文推荐)

时间:2025-08-09 20:53: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题报告(心理学)(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开题报告(心理学)(范文推荐)

 

 文献 公共卫 生管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 :

 强化理论与法家二柄思想的比较

 研究

 学生姓名:

 楚

  江

  南

 学

 号:

 060502101029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年

 级:

 2006 级 起止时间:

 2010 年 09 月—2011 年 07 月 指导教师:

 易中天

  2010 年

 09

 月

 07

 日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他认为任何学习(行为)

 的发生、 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 要控制人的行为, 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 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 负强化就是某种刺激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 有机体反应的概率增加, 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

 我国学者余江敏、 徐苑研究如何运用正强化理论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积极主动的学习。

 江瑜华、 李月明、 张小珍研究正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怎样运用正强化理论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使员工每天都有奋斗的目标, 前进的方向,能够更大程度的为企业挣得利益。

 还有很多的心理工作者运用正强化理论去矫正行为异常者的行为, 使他们的行为正常化。

 比如帮助网络成瘾者矫正网络成瘾行为。

 “二柄” 是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柄即是刑与德, 刑就是惩罚, 德就是奖赏。韩非强调赏罚一定要分明, 赏罚分明才能公正公平, 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赏罚的价值。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顺利的实行了变法, 商鞅变法中运用了很多的赏罚机制, 比如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就是只有在战场上立了军功的人才能升爵,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也是说在战场上杀一个军官升一个爵位, 这样的奖赏机制大大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

 我国学者将法家的二柄思想与现在的激励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学者熊亮研究认为“赏罚同轨, 非诛俱行” 这种对赏罚一致性的观点与现代管理中强调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是很相似的。

 稍有不同的是韩非子更加侧重于两者要同时同方向发生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赏罚的目标。“厚赏重罚, 信赏必罚” 与 “期望理论” 是很相似的。学者杨欣研究认为“二柄” 思想与激励理论中的期望强化、 目 标强化、 公平理论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本研究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法家二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不仅是对古人思想的回归也是对今人思想的深化。

 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发掘它们中的优缺点, 扬长避短, 让知识能够更好的为我所用。

 当今社会, 管理无所不在,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法家的二柄思想在管理领域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对二者进行研究对今后的生活好工作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法家还有很多思想与西方的理论不谋而合, 不光是法家, 其它先秦的思想也是与西方的理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但却比西方理论早了 23 个世纪,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人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二)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和技术难点 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分析法家二柄思想的理论内容和正、 负强化理论在二柄思想中的体现。

 2、

 以商鞅变法为例研究分析正、 负强化理论在二柄思想中的运用。

 3、

 对正、 负强化理论与二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01]《前四史》(足本)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江苏古籍出版社(珍藏版)

 2002.02:

 137-138 [02]《中国古代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2005.05:17-18 [03] 陈秉才《韩非子》 中华经典藏书 北京市白矾印务有限公司 2007.03 (1) [04]《心理学专业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跋涉(2010 最新版)

 2009.09:

 353-354 [05] 吴江林 戴建林 陈卫旗 《社会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8:

 26-27 [06]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4:

 138-139 [07] 杨志飞 《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11 期第 25 卷 [08] 汤标中

 《商鞅变法中的粮食经济思想》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9.(9)

 [09] 刘玉峰 《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学习时报 2008 .(9)

 [10] 晁福林 《商鞅变法史事考》 人文杂志 1994.(4)

 [11] 洪家义 《论商鞅变法》 南京大学学报 1994(1)

 [12] 魏希楠 刘琳《浅析商鞅变法中军事法治思想》 军事法制研究报 2010. (1)

 [13] 江瑜华 李月明 张小珍《强化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经济信息报 2010. (7)

 [14] 谢应宽《BF 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02 (1)

 [15] 钱红杰等《强化理论在网络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报 2010

 (19)

 [16] 董梅兰《正强化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06 年 0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17] 徐苑《强化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当代教育论坛 2010. (2) [18]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19] 兰继军 李磊《论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与教师的行为》 社科纵横 2004 (3)

 [20] 西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中国企业报 2001 (6)

 [21] 原雪《桑代克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 (3-4)

 技术难点:

 古籍获取难度大, 书写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古籍文献, 而这些古籍的获取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古籍中都是文言文, 阅读的难度是很大的。

 另外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这也是有一定难度。

 (三)

 主要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 鉴别、 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第一步是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从网络上或者图书馆里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以备后期阅读写作时使用。

 第二步是鉴别文献资料, 从众多的文献中准确迅速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 不仅是一个资料查找搜集过程, 也是一个分析、 研究过程。

 主要分三个过程:

 1 、 分析和准备阶段

 包括分析研究课题, 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 确定课题检索标志, 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 文献类号, 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 进而选定检索工具, 确定检索途径。

  2、 搜索阶段 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 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 并以文章摘录、 资料卡片、 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3、 加工阶段

 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 就必须对文献作一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第三步是整理文献资料

 将鉴别出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方便阅读与后期查阅。

 第四步是阅读资料, 把整理好的资料阅读一遍, 不懂得资料多读几遍, 把不懂的弄懂,努力做到深入理解文献资料的内容精髓。

 第五步是总结归纳, 文献资料有了深入的理解后, 从中总结归纳出与自己所书写的内容有关的内容, 然后书写论文。

 实施方案 1 、

 搜集资料

 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搜集有关强化理论和法家二柄思想的文献资料。

 2、

 鉴别资料

 利用 5 天的时间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选出与强化理论、 法家二柄思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

 3、

 整理资料

 利用 5 天的时间把鉴别出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4、

 阅读资料

 利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 深入理解斯金纳强化理论和法家二柄思想的内容。

 5、

 归纳总结

 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归纳总结出强化理论与法家二柄思想的相关关系, 酝酿论文的内容。

 6、

 书写论文

 开始着手书写论文, 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理解强化理论和法家二柄思想的内涵。

 (四)

 进程计划 2010.09.01—2010..09.06

 书写论文开题报告 2010.09.07

 工作组组织开题 2010.09.09

 工作组组织给第一次开题不合格者开题 2010.9.10—2010.11.30

 查阅文献资料 2010.12.01—2010.12.15 酝酿论文的内容 2010.12.16—2011.01.14 开始书写论文

 2011.01.15

 交论文一稿 2011.01.16—2011.02.28 修改论文一稿 2011.03.01

 交论文二稿 2011.03.02—2011.03.31 修改论文二稿 2011.04.01

 交论文三稿 2011.04.02—2011.05.14

 修改论文三稿 2011.05.15

 交论文终稿 2011.05.16—2011.07.31

 准备论文答辩

 (五)

 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

 年

  月

 日

 (六)

 答辩委员会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 (七)

 系、 部(院)意见

  系、 部 (院) (章)

 年

  月

  日

推荐访问:开题报告(心理学) 开题 心理学 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