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直播电视观后感[5篇]

时间:2023-02-16 11:12:02 浏览量: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在“抢才大战”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政策,在人才的引、育、留、用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力图招引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这其中,留住人才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域差距和环境差距等因素使得留住人才显得尤为困难。

  如何留住人才,各地也是纷纷想办法、出点子。购房给首付、租房有补贴、公交免票乘坐、景区门票优惠打折等等特色服务不一而足,然而很多政策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看似大张旗鼓,实则并未触及到人才的“需求点”,往往收效甚微,特色人才服务事项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人才服务不能搞“大呼隆”。高层次人才作为特性鲜明的群体,“大锅饭”式服务难以达到吸引人才的效果。要服务好人才,就得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摸清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服务体系。人才工作部门应该通过实地一对一、面对面走访调研,走到人才身边去、家中去,实地了解人才在生活、工作中的需求和困难,对人才个性化需求进行摸底采集、科学分类,形成服务台账,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精准地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

  人才在工作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人才工作部门提供服务时应更多考虑人才的生活方面,特别是家庭生活方面。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元素。对于还未成家立业的青年人才,我们需要巧妙地为单身人才在婚恋交友方面牵线搭桥,扩大人才的交际朋友圈,鼓励人才在本地定居安心。对于已婚人才,在人才配偶的就业上,我们需要下功夫,未就业的家属,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应的工作机会,已经就业的异地家属,应该多方协调,解决异地工作问题。在小孩的成长学习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入学条件,提供给他们更多更好的选择。在老人赡养方面,可以结合康养产业的发展,让老人们能够在人才工作地安心养老。同时,扩大人才健康体检覆盖面积,让他们的家庭也能够纳入到健康服务当中。

  在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还应关注到人才的精神世界,人才工作部门可以组织各类人才交流会、联谊会、休闲沙龙,打造人才社交平台,让人才在当地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人才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之余也能找到人生乐趣,形成“以才引才,以才带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更有归属感与认同感。

  为人才提供服务应该体现“差异化”,根据人才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让广大人才真正体会到人才工作部门的“用心”,才能激发人才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心”。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8月3日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向各位专家并向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专家人才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人才是发展的助推器,有了众多人才的无私付出,中国这艘巨轮才一往无前、动力十足。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并重,二者缺一不可。信息化时代,关键资源发生改变,但人才依旧主导一切,有人才“万事俱备”,缺人才“只欠东风”。教育普及,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猎头等职业的出现也让发现人才不像古代一样难以找到,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相应的回报,求之则可出。各个机构竞争的不断激烈,人才的报酬如拍卖一样不断升高,留住人才成为又一难题。达不到人才的心理预期,亦或更高报酬的吸引都有人才流失的可能,给予人才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成为又一杀手锏,否则置之则愈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人才观,他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那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年代,他同样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原因无他,怕欺尔。现如今随着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越是大型的企业愈发重视培养自己的人才,越是高端人才,掌握的企业核心机密越多,企业愈发承担不起高端人才跳槽到其他竞争企业所带来的难以想象的后果。许多国企、央企与其挖别人家的人才,更愿意招收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重头培养,从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一点点锻炼培养,一步步考察,从深处打上烙印,减少人才流失,发挥出人才更大的效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能够使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在于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因才施教。高素质人才队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中坚力量,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才能逐渐树立起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国家发展配上强大的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才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国家对人才的不断重视,各种好政策的不断实施,人才有了更大的发展舞台,在人才强有力的助推下,中国这艘巨轮也必将行驶得更快更远。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支持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需秉持好三“心”,让各类人才在这片广阔的天地发挥聪明才智,大显身手。

  秉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求才之心。
秦昭王五跪得范睢,刘备三顾茅庐得孔明,萧何月下追韩信……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要引进人才,必须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以情感人。霍桑实验证明,与改善工作条件相比,进行情感沟通更能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目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票子、房子、车子等“硬件”,还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这就更加需要强调感情的因素。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带着感情做好引才工作,用真情换真心,通过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来感召人才。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这样人才就会“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就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秉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之心。吹尽狂沙始到金,人才的引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而言,更是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有一个周期,人才的引进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人才工程的实施者,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需要坚定“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的信念,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设。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秉持初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秉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礼遇之心。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人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是非物质需求,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应该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
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重视用环境留人,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逐步提高各类人才的收入水平,鼓励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就是生活需求,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生活环境的好坏是最直观的因素,持续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人才生活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礼遇人才。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秉持求才之心、坚持之心、礼遇之心,发展指日可待也!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些年来,各地政府纷纷上演“人才大战”,不顾实际拼政策、拼福利,导致部分地区人才冗余、资源浪费。要立足实际需要,契合人才需求,招引各类人才,以人才发展绘制地方“产业图”“经济图”。

  因地制宜,把人才“选”进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制定“引才清单”,让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地方学校“唱主角”,“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让“引来的用得上,要用的引得来”,而非“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根据各地发展需要,尊重地方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引才策略,促进人才招引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想促进,以人才招引优势转化为人才使用优势,输出高质生产力。

  依人所需,把人才“留”下来。立足人才需求,提高其物质、精神的“双重幸福指数”,释放“政策红利”,适当满足人才在住房、教育、医疗、户籍、待遇等方面的“硬杠杠”要求,为人才搭平台、铺路子,提供发展机遇,营造适合人才长远发展的有利环境,给予信赖支持,关怀激励,帮助人才解决生活、工作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干事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确保人才引得来,用的好,留得住。

  因人而异,把人才“用”起来。人才是发展之基,进步之钥。地方企业、科研院校等要敢做“伯乐”,乐于发现、培养“千里马”,坚决摒弃不放心用人的思想,大胆使用人才。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将高精尖、稀缺新的高科技“顶天”型人才放在科研一线,把“土专家”“田秀才”实用型“立地”人才放在生产一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输出高质生产力。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前往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一同看望慰问,表现出党和国家爱惜人才的满满诚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关爱人才,需“真心”爱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捧着一颗“爱才惜才”的真心。习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愿当大家的后勤部长”,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诚恳表白,令许多科技工作者弹泪动容、倍感振奋;
武汉市“招才局长”,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杨汉军为引进人才“半夜接机”,在生命的最后13天里,10天时间辗转海外5座城市,行程1.8万公里,共参加了24场公务活动;
华为年薪百万聘请顶尖人才博士生,并且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吸纳人才。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用人者必须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关心关爱,真正把人才放在心上,多一些真情实意,少一些虚情假意。提供“走心”的服务换取人才的真心付出,让人才大显身手,让更多高端创新人才怦然心动,纷至沓来。重视对人才价值、尊严和权益的保护,在全社会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

  关爱人才,需“用心”育才。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实现价值。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日益凸显,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陈希同志7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下最大力气培养和用好人才,相信人才,懂得识人用人、用好用活人才。同时,要注重营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人才大胆创造的激励保障机制。要组建专业化人才信息库,构建以业绩为基,品德、才干、特点等要素为辅的多维人才评价体系,横向拓展人才流动渠道,做到“人尽其用、才尽其专、用尽其才”。

  关爱人才,需“诚心”留才。用赤诚之心服务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后勤保障和奖励激励工作,保障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宽容、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以此稳住人才,吸引人才,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更要健全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畅通人才晋升发展渠道,加大对人才的正面宣传和肯定鼓舞,增强人才成就感和荣誉感,使之进一步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还要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多交心多交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坚持以感情留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推荐访问:观后感 工作会议 直播 中央 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