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2023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5篇]

时间:2023-02-16 11:24:02 浏览量: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日,习近平主席向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致贺信,再次强调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时光会远走,影像能长存。我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常用镜头记录事物,将美的瞬间定格。治国兴邦,人才为要,人才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发现人才,甄别人才,培养人才不妨从摄影镜头中汲取智慧、探索方法,开创新局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拍好优秀人才的“美镜头”。

  用好发现人才的广角镜,做到“唯才是举”。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同等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聚焦到选拔人在过程中,同样要以更广的角度,更宽的视野辨识人才,要用一双如同广角镜头的“慧眼”识人用才,将广阔视野内的优秀人才发掘出来。以“大格局”和“宽胸怀”去发现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甚者“市井小巷”的优秀人才,做到唯才是举。“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在引人聚才过程中,要以更宽的视角和站位,善当伯乐,对待天下英才要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襟和气度,以求贤若渴之心、广纳有用之才。

  用好甄别人才的长焦镜,使人才“人尽其才”。长焦镜头的焦距长,景深范围比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虚化背景突出对焦主体。“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是一些单位对待人才的现状,对人才一引了事,没有把合适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最终只得“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在选人用人中,岗位有限,人才众多,宁愿选择最适合岗位的人才,也不选择最优秀的人才,这时就需要用到长焦镜头,聚焦人才主体,甄别重点人才、选择最合适的人才,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换个角度,人人都有价值,当用长焦聚其美,让各类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参悟人才培养的定焦镜,让人才砥砺前行。笔者算是摄影界的半个“老司机”,用过各种镜,但还是钟爱定焦镜!一般的定焦镜头光圈大,重量轻、画面细腻、画质清晰、能够拍摄出极具意境感的浅景深镜头,但定焦镜头想要调整拍摄物体的大小、拍摄完美的画面,只有通过摄影者的移动来实现。对待天下英才亦是如此,不光要发现人才、辨识人才还要着力培养人才,让人才增长才干、不断砥砺前行。“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才不应只在温室中躲风避雨,而应培养人才在对待困难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应对挑战,要敢于在经风雨中求斗争、在浪拍时见世面,增强实践经验,在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的奋斗历程中砥砺前行,跨越苦难、磨砺意志、成就智慧。

  汇聚天下英才,方能开创美好未来。拍好“人才摄影”的美镜头,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并激励人才砥砺前行,则民族复兴之日不远矣!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一定意义上,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发展的关键。面对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顶尖型人才稀缺的背景,各级各部门各显神通、施展拳脚,都期望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解读好人才的“人”字密码,才能有效确保稀缺人才为我所用。

  “一撇一捺”谓之简单,人才成长进步需要“宽松环境”。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思维意识相对越单纯,这就需要把优秀专业人才与普通管理人员区别开来,为其成长进步营造良好宽松环境。一要真心重视人才。人才重要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本地本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为我所用,要做到心知肚明、心底有数;
而且要有聚焦改革发展选人才、聚焦关键位置选人才的态度,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招才引才工作落实落地。二要真诚尊重人才。要充分包容人才个性,在管理方式、人际氛围、制度机制等方面,构建相对宽松的人才环境;
充分尊重人才工作成果,通过表彰奖励、善加利用等方式,发挥成果效用;
着重人才的专利成果、突出贡献等,妥善做好利益分配。三要真正管好人才。人才作用关键是引领和创新。要充分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为人才创新创造、发挥作用留足空间,杜绝“一间办公室”“8小时上下班”等刻板管理。要发挥人才积极性,针对不同目标任务、不同人才类别,因类实施管理。

  “向上一尖”谓之突出,人才使用管理需要“独特方式”。人才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最大可能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要突出用人所长。要紧扣人才专业特长、兴趣特点、研究方向等,在岗位搭配、激励引导、平台搭建、考核评价等方面,积极提供条件和可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防止专业人才用在“行政岗位”上、专业人才用在非所学专业上等“错位”使用,或者干脆引而不才、装点门面。二要突出人才团队。要改变单兵作战的认识,紧扣地方行业产业、经济社会等发展实际,通过“产业+人才”“项目+人才”“企业+人才”等方式,把有限的人才资源“捆绑”成团,推动人才聚集并发挥聚合效应;
通过建立QQ群、组织座谈会、技术攻坚、课题研究等方式,为人才相互碰撞、思想共鸣、互相提升搭建平台。三要突出因需用人。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用好用活引进人才、本地人才、土专家田秀才,更突出改革发展重点、攻坚破难任务,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柔性用好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减少人才使用成本的同时,提升人才使用效率效益。

  “两脚站立”谓之稳定,人才作用发挥需要“扎下根来”。人才是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这就需要切实营造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一要因地制宜引进人才。人才要为我所用,就要确保引进合适的人才。因此引进人才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更不能主观盲目“见才即引”,或者面面俱到“缺才即引”。要紧扣改革发展主题、中心大局任务,既突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更突出引进开拓创新人才,确保才引进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立足实际服务人才。要确保人才留得往,就必须为人才提供必要的、相对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要从人才生活、工作、成长等多个角度构建人才保障机制,建设集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人才公寓”,让人才留得住;
建立集工作环境、办公设备、激励机制等为一体的保障机制,让人才干得好;
提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成长空间,让人才有空间。三要量入为出引好人才。稳定的人才状态是与地区发挥相适应的,地理区位、待遇保障、发展水平等不同,对人才引进的数量水平、质量要求也会不同。要量入为出,既结合人才实际需求量入为出,使引进人才有合适岗位;
又结合引进人才的成本价值量入为出,使引进人才效用大于投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重视人才管理,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一些地方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快,工作方法上却略显滞后。引才手段同质化、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服务不配套等问题,让人才引进来了留不住、留住了却不会用,用上了却没用好。让“为政之要,唯在用人”变成了“唯在抢人”。笔者认为,要做好人才工作,关键要把握好“繁”与“简”。

  人才识别要“繁”,人才要求要“简”。当前,一些地方对人才认识过于“简单”,只着眼于“外地高端人才”,忽略了本地人才和基础性人才。而对人才的要求却是极为繁复,学历、年龄、学校、专业等方面要求无不是优中择优。这样一来,既把很多基础实用型人才拒之门外,又寒了本地人才的心。所以,人才工作从“人才识别”开始就要做到“繁”,要转变观念、不怕麻烦,制定出对各层次、各地区人才都公平、普惠的人才政策。同时,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要适当从“简”,“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没用对位置的人”,不是人家“不才”,而是我们没有让人家“人尽其才”。

  引才手段要“繁”,引才流程要“简”。“给钱、给房、给户口”是很多城市惯用的引才政策,这样的引才政策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来讲可能屡试不爽,但对于二线三城市来说就显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给钱、给房”给地方财政带来的经济负担也难以承受。并且,一些地方引才流程纷繁复杂,个别城市甚至从咨询、报名、审核等各个环节都要求被引对象必须到当地“现场”,也让一些人才望而却步。因此,简单、同质化的引才手段必须取缔。要不怕纷繁,立足本土文化内涵和城市气质,制定出具有本地区独特吸引力的人才策略;
要探索柔性引才、引智不引人等多元化的引才方式。引才流程也要站在人才角度多做考虑,尽量精简,搞好服务。

  培养关心要“繁”,引才初心要“简”。从近几年的引才实践看来,对人才“一引了之”、关心培养不够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经验不足、不够大胆使用等原因;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引才初心本就不简,有的是为了引才而引才、为了跟风而引才,至于引进之后如何使用、如何培养却通通没有考虑到位。因此,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要因人而异制定出更加多元的、个性的人才关心、培养和使用政策。引才初心也要从一致简:引须引之才,使人尽其才。

  用人之要,重在“繁”“简”。“繁”“简”得当,则才之兴矣、国之兴矣。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自9月1日起,人社部印发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全文共44条,明确了职称评审管理的主要规定和程序,对职称评审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规定》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职称工作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规定》将过去分散的政策上升为统一规定,将一般性政策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随着这份《规定》的施行,我国将从源头上规范职称评审程序,依法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切实保证职称评审质量,“管”出人才出彩新高度。

  突出道德品质,让尚德人才出彩。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品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好人才需有好品德。近年来出现的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评职称而花钱挂名专著、找人代写代发论文等现象,是品德出问题的表现。职称评审突出品德评审,就要对品德上出问题的,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制。职称评审突出道德品质,向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行为说“不”,从而让品德好的人才出彩。

  坚持分类评审,让各类人才出彩。对不同类型人才,都用学历、资历、论文、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标准量化衡量,容易造成评价偏颇,不客观、不准确。职称评审坚持分类评审,就是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分类建立健全涵盖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针对不同人才、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实行动态评审的机制,推进人尽其用、各展所长,从而让各类人才竞相出彩。

  打通申报渠道,让非公人才出彩。当前,部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存在申报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不利于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成长发展。为确保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中享有同等待遇,《规定》明确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由职业者职称评审同样适用,使其参加职称评审有依据、有保障。同时,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审核、公示、推荐的主体,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职称评审打通申报渠道,能让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出彩。

  强化全面监管,让人才公平出彩。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规定》明确进一步减少政府部门对职称评审的微观管理,主要通过事中事后的抽查、巡查,以及对有关问题线索的倒查、复查,来确保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规定》明确规定了申报人及工作单位、职称评审委员会及组建单位、评审专家、工作人员等主体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职称评审强化全面监管,从而保证人才公平出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规定》,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受到社会尊重,努力营造人才出彩的环境氛围,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在“抢才大战”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政策,在人才的引、育、留、用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力图招引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这其中,留住人才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域差距和环境差距等因素使得留住人才显得尤为困难。

  如何留住人才,各地也是纷纷想办法、出点子。购房给首付、租房有补贴、公交免票乘坐、景区门票优惠打折等等特色服务不一而足,然而很多政策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看似大张旗鼓,实则并未触及到人才的“需求点”,往往收效甚微,特色人才服务事项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人才服务不能搞“大呼隆”。高层次人才作为特性鲜明的群体,“大锅饭”式服务难以达到吸引人才的效果。要服务好人才,就得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摸清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服务体系。人才工作部门应该通过实地一对一、面对面走访调研,走到人才身边去、家中去,实地了解人才在生活、工作中的需求和困难,对人才个性化需求进行摸底采集、科学分类,形成服务台账,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精准地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

  人才在工作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人才工作部门提供服务时应更多考虑人才的生活方面,特别是家庭生活方面。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元素。对于还未成家立业的青年人才,我们需要巧妙地为单身人才在婚恋交友方面牵线搭桥,扩大人才的交际朋友圈,鼓励人才在本地定居安心。对于已婚人才,在人才配偶的就业上,我们需要下功夫,未就业的家属,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应的工作机会,已经就业的异地家属,应该多方协调,解决异地工作问题。在小孩的成长学习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入学条件,提供给他们更多更好的选择。在老人赡养方面,可以结合康养产业的发展,让老人们能够在人才工作地安心养老。同时,扩大人才健康体检覆盖面积,让他们的家庭也能够纳入到健康服务当中。

  在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还应关注到人才的精神世界,人才工作部门可以组织各类人才交流会、联谊会、休闲沙龙,打造人才社交平台,让人才在当地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人才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之余也能找到人生乐趣,形成“以才引才,以才带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更有归属感与认同感。

  为人才提供服务应该体现“差异化”,根据人才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让广大人才真正体会到人才工作部门的“用心”,才能激发人才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心”。

推荐访问:观后感 工作会议 中央 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