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以新时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时间:2025-10-12 00:51:4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新时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供大家参考。

以新时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以新时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以新时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黄刚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7KDA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将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梦想, 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建设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 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动力和目标。新中国成立后, 无论是在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中还是在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 现代化始终都是中国建设和改革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具备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大变革, 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现代化”成为十九大报告中最具震撼力、最有吸引力的高频词之一,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加凸显、更加坚定,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一是基于已经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在 1977 年党的十一大和 1982 年党的十二大就明确提出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构想和目标, 但是, 到了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相对稳定的表述。在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代替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表述。这一字之变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蕴。相对于 40 年前提出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经过 40 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今天重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更加具有实现的基础、实现的能力、实现的信心, 这个基础就是 40 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这个能力就是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中的不断成长和成熟, 这个信心就是 40 年来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贡献。

 二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绘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改革开放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指出,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分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 21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三步走”战略相比, “两步走”战略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了 15 年, 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目标, 形成领先世界的综合国力。“两步走”战略适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 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 将以更加鲜明的人民立场、更加坚定的责任担当、更加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是依据社会生活过程的变化和实践发展, 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主要是工业化。1959—1960 年,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提出“四个现代化”, 即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现代化。这时的“四个现代化”侧重物质文明方面, 这种提法沿用了较长时间。1982 年, 党的十二大在继续使用“四个现代化”的同时, 提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种用法一直延续了 20 年。2007 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经过 10 年, 2017 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诉求, 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个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和特征不断丰富和发展, 遵循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历史性、辩证性的演变逻辑,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理念, 这既是思维的转变, 也是理论的创新。

 90 多年风雨兼程, 90 多年砥砺奋进, 具有 5000 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 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着中华民族一步一个脚印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必将牵引着中华民族昂首迈进“强起来”的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推荐访问:以新时代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 引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