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全国师德模范张桂梅事迹介绍【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31 14:12: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师德模范张桂梅事迹介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全国师德模范张桂梅事迹介绍【优秀范文】

 

  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报道 1975 年底, 张桂梅初中毕业从东北牡丹江来到云南中甸林业局支边。

 她先后在林场、 党校任团支部书记、 政治教员, 又到局机关当团支书、 妇女主任。

 1983 年调到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释道、 解惑” 这一神圣的工作。

 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自己的学问与当好一名称职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

 1988 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

 三年紧张、 快乐的学生生活, 不仅使她在学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1990 年, 一对恋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结良缘, 开始了美满的婚后生活。

 可是, 万万没有想到, 幸福属于张桂梅的时间却是那么的短暂!

 结婚不久, 丈夫患上了癌症。

 她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 还到处借钱, 在这段日子里, 张桂梅深深地体会了借钱的艰难、 也尝尽了求医的艰辛!

 深深懂得了, 一个人困难的时候, 是多么地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1995 年 2 月 24 日, 是张桂梅悲痛欲绝的日子──中年丧夫!随后的一年多, 她触景生情, 见物思人, 精神晃忽, 几乎崩溃。为了解脱, 她终于做出了离开喜洲的决定。

 她选择了无亲无故, 比喜洲边远偏僻的华坪, 去践行自己的诺言:

 “只要还有一口气, 就要站在讲台上!

 ” 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 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

 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张桂梅到了华坪县中心中学, 看到报名表上, 大多数学生是僳僳族, 还有其它的少数民族, 都是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 家庭条件很差。

 来自永兴乡 的一个小姑娘, 身上的衣服很少换洗, 性格内向, 总是呆呆地坐着, 经常发出长长的叹息声。

 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泼与欢快, 功课一门都不及格。

 于是, 张老师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里, 慈母般地和她交谈。

 终于, 她流着眼泪向老师倾诉了压在心底的秘密:

 “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师, 但因病早已去世, 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支撑着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 真不知今后怎么办? ” 张老师鼓励她要勇于战胜困难, 表示一定会全力帮助她。

 张桂梅马上翻箱倒柜给她找了两套衣服, 还把丈夫最后一次给她留下的花衬衣拿出来给小姑娘穿上, 并且帮她交了书费。

 姑娘生病, 张桂梅掏钱领她去看病, 细心的照顾和关心, 使小姑娘激动地喊出了:

 “张老师, 你就是我的妈妈!

 ” 慢慢地,这位小姑娘恢复了少女的天真与快乐。

 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

 一天早上, 一个僳僳族族小男孩迟迟的不起来, 用破被子把头蒙上。

 张桂梅耐心地询问, 孩子才掀开了被头, 说他没有钱吃饭了。

 张桂梅什么也没想, 说:

 “你起来, 我去给你拿钱。

 ” 回到宿舍, 翻开自己的钱包一看, 傻眼了:

 里面只有二十元钱了!张桂梅没有多想, 都拿给了孩子。

 她对孩子说:

 “你先用着, 我会想办法。

 ” 从此, 这位小男孩每个星期都得到张桂梅三十元的救助, 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

  张桂梅的身体, 早就是一部带有重病却日夜不停地在运转的机器。

 1997 年 4 月她就已经把医院写有:

 子宫瘤(肿瘤已经有五个月胎儿那么大)

 的诊断书悄悄地揣进了怀里。

 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 将病痛置之度外; 她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去医院——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 2 公斤的肿瘤。

 她把生命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 除了孩子们, 她别无所求——她常说如果我是小溪, 就流向沙漠, 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那时, 她任四个班的课, 还有四个月就要升学考了。学生们 12年的寒窗苦, 不能因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响!

 有一次, 张桂梅去上课, 上课的铃声还没响, 几个学生在踢罐头盒子玩。

 突然罐头盒子飞来, 她无力躲闪, 啪的一下, 打到她的腿上, 当时就被打坐在了地上, 爬也爬不起来。

 学生们吓得赶紧把她扶起来:

 “老师, 对不起!

 我们把你送回宿舍吧? ” 她却说:

 “不用了, 把我扶进教室, 我们把这节课讲完。

 ” 就这样, 坚持到 7 月, 把学生送进了考场, 张桂梅才住进了医院。

 97 年 7 月 24 日做了 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结束后, 医生对她的姐姐讲:

 常人根本无法想像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要知道, 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 肠子都粘连贴到了腹后壁上!

 这疼痛是非常剧烈的。

 等张桂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医生嘱咐:

 “张老师, 事业是大家的, 生命是自己的, 请你今后多保重!

 ” 并要求她, 最少也要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

 可是, 手术后的 24 天, 她就到了新分

  设的民族中学, 担任 1 个毕业班的语文、 政治教学, 还担任班主任、 学校妇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组组长。

 到中心中学后, 她承担了 4 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 毕业班的女生工作, 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

 在工作中, 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

 由于课时有限, 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 考试等。

 每天早晨 7 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 晚上 10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星期六、 星期天, 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

 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 有的在后院, 相隔 100 多米, 每天早上、 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 坚持一年如一日。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她还用中午、 下午、 晚上, 总之, 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 谈心。

 同时,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4 民中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 家庭普遍困难。

 冬天来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 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 张老师为他们捐出了自己的衣服、 鞋子、 被子、 毛毯, 还用自己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

 9 7 年 12 月的一天深夜, 一个男生突发高烧, 张老师得知后, 立即赶到宿舍。

 当她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时, 心情十分沉重, 她当即含着热泪把丈夫逝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物——毛呢大衣, 送给了这位学生, 并且连夜把学生送到医院, 替学生付了 580 元的住院费。

 第二天, 当学生家长闻讯赶到医院时, 张老师还守候在病床前。

 这时她脸色苍白, 神情憔悴——她守候学生己整整 10 个小时, 这位僳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

  老师没有子女, 但她这颗拳拳慈母心, 又何止让一位学生家长感动呢!

 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 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 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 勤奋的精神。

 同时, 也严格要求她自己,

 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 的道理,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她自己首先做到, 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

 渐渐地, 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 交上了朋友。

 学生信任她、 喜欢她, 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

 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 2500 元。

 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 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

 由于过度劳累, 97 年 12 月, 张老师的病情复发, 领导、 同事、 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 她不肯。

 她说:

 “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 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 。

 这段时间, 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 每天工作 10 多小时, 更不存在星期六、 星期天, 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 3 天。

 直到 98 年3 月, 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

 人们劝她住院, 她仍然拒绝了 。

 领导、 同事们说:

 “我们需要你活着, 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

 ” 冲着这份真情, 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 这时, 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

 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 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看了不到一个月, 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 需要转院治疗。

 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 她毅然决定出院。

 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 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 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就这样, 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 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 一直承受着痛苦, 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处? 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 张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

 1998 年 2 月, 县政府还专门派出小车, 由民中校长亲自陪同她到攀枝花检查病情。

 8 月 2 日, 是她第二次手术出院的日子。新上任的教育局长徐嘉泽要派专车接她回来, 她不依。

 徐局长在电话里动了真情:

 “张老师, 你就听我一回吧, 你要拒绝派车,我终生都会不安呐……” 出发前, 细心的徐局长告诉司机, 车要开慢、 开稳, 可不能颠了张老师; 她让停就停, 让走就走, 一天赶不回来, 可以开两天、 三天…… 1998 年 3 月 24 日, 38 名县政协委员到民中视察, 听说张老师的事迹和病情后, 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说:

 “没想到在商品经济大潮泛起的今天, 面对以金钱来衡量劳动价值的现实,还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 全体委员当场向张老师深深地三鞠躬以示敬意, 自愿捐款 6230 元给张老师治病。

 4 月, 县妇代会召开, 妇女代表们被张老师的事迹所感动, 再次向她伸出友谊之手,

  自动捐款 6043 元充作她的医药费。

 会议结束后, 县委书记李汝勤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看望张老师, 并把捐款交给她。

 李书记下了死命令:

 “妇代会的捐款必须全部作为张老师的医药费开支, 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 也不得捐给任何组织部门。

 ” 张老师说:

 “是华坪给了我再次振作的机会, 是华坪人民帮助我渡过难关, 我捧着的何止是 6000 多元钱, 而是华坪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哪!

 华坪人民的情义, 领导们的情义我收下, 并将永远珍惜, 但钱我不能收。

 ” 最后她把这笔钱又转捐给了学校, 改善了办学条件。

 97 年 9 月, 张老师调到民中工作后, 校领导在工作上给予她大力支持, 在生活上给了她细致入微的关怀; 同事们纷纷仿效,关心她, 照顾她, 每到逢年过节, 同事们总不忘把好吃的给她送来; 她身体不好, 同事们给她送来滋补品, 还长期帮她洗衣熬药。她没有家, 校领导说:

 “民中就是你的家, 我们就是你的亲人。

 ”她没有子女, 学生说:

 “我们是你的亲儿女, 你就是我们的好妈妈。

 ” 这份殷殷真情, 世间少有, 张老师感动地说:

 我没有为党、为人民做出什么贡献, 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深厚的爱。

 谁说我没家? 我的家就在华坪, 我的亲人就在华坪, 我的爱也在华坪!为了回报华坪人民对我的厚爱, 我愿为华坪教育的再度辉煌献出自己的生命。

 7

 可慰的是, 通过艰辛的努力, 她取得了一连串骄人的成绩。

  1997 年, 中考, 她接手仅 1 年的政治获全县二等奖, 其中一个班名列全县第二名; 10 月, 她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12 月, 全县初三语文竞赛, 她的一名学生获一等奖。

 1998 年, 1 月, 全县统测, 她教的语文从接手时的第 13 名跃入第 5 名, 政治从接手时的第 30 名跃为第 1 名; 3 月, 辅导 2名学生参加全省初三语文竞赛, 分别获一、 二等奖, 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 5 月, 被县教育工会授予师德标兵; 中考, 所教语文综合成绩全县第 4, 政治全县第 2; 9 月, 教师节, 获县教育成果重奖, 被地委、 行署命名为优秀教师……更可贵的是,张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中教职工树立了榜样, 使民中全体教职工形成了以“敬业为本, 奉献为荣” 的职业道德新风尚。

 教职工们说:

 学校的光荣就是我们自己的光荣, 我们个人的成绩就是学校的成绩; 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舍弃的呢?

 县委副书记陈裕善说:

 “只要有了张桂梅教师的精神, 华坪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民中在她分设二年半的时间里, 就硕果连枝:

 1997 年秋季学期,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 学生获奖率居全区全县第一。

 1998 年 1 月, 全县 29 个科次统测, 民中有 21 个科次居全县前 5 名。

 中考, 在丽江地区 108 所中学中, 综合成绩名列第 6;

  在全县 13 所中学中, 名列第一。

 在 1999 年 1 月全国举行的“天元杯” 化学竞赛中, 全县只有两名学生获奖, 他们都出自民中。学校虽然围墙残缺, 又无校门, 可学生却从未出现过打架斗殴,人身伤残, 辍学出走等事故。

 1999 年 2 月, 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 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 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 的光荣称号, 并奖给她 1000元。

 张老师把 1000 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县委、 县妇联和县中医院还专门安排或邀请她去作事迹报告会, 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到会者无不为之感动。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 张老师更加感激学校、 县委, 政府、 丽江地委、 行署领导对她的关心, 给她的高度赞誉。

 更加坚定不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她送走 15 班后, 手术未痊愈, 又主动接手了起始班级 19 班, 克服了生源素质低等诸多困难,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 学生又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在 1999 年 7 月全县的期末统测中, 所教学科语文、 政治名列全县第一。

 99 年中考, 民中全体教师在她精神的带动和鼓舞下, 经过顽强拼搏, 又上一个新台阶。

 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一, 全区第二。特殊条件下招收的小学提高班, 参加毕业班水平测试语文、 数学双双荣获全县第一名。

  张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佳绩, 明确回答了华坪教育的出路问题:

 春种一粒, 秋收万粒子。

 华坪教育的出路——在于埋头工作, 真抓实干。

 从她的身上; 令人看到了华坪教育振兴的希望, 看到了华坪教育崛起的曙光!

  张桂梅用真情感动了孩子, 感动了乡 亲, 感动了同事, 感动了领导, 感动了全国, 也感动了华侨。

 人们纷纷向儿童之家捐款、捐物。

 更令人感动的是, 张桂梅 72 岁的姐姐病危, 在离世之前, 想看一眼 20 多年未...

推荐访问:全国师德模范张桂梅事迹介绍 师德 模范 事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