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10篇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1
所有的灾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可以管理的,我们应注重“防”的管理,抓实“减”的实效,增强“救”的能力,程度织牢防灾减灾救灾的网络,让群众安全感得到很好保障。
防灾重在管理。成灾之前,防御灾害是重中之重。当前,夏季气温升高,很多地方进入主汛期,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有可能呈现放大效应。“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需要我们提高对各类灾害的防范意识,加强防灾应急值守,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细化排查措施,把更大精力放在“防”的管理上面。尤其要应用科技硬核力量,完善预报预警体系,使防灾更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应对突发灾害争取宝贵时间。
减灾突出实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时空分布不均,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必须提前准备,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我们不能阻止灾害发生,但可以学习自救互救常识,这就要抓住防灾减灾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学习灾害类别和发生灾情时的应急措施、灾后自救互救技能等相关知识,了解灾害、认识风险、掌握避灾技能,让知识成为守护生命安全的力量。
救灾需要能力。灾难来临,水火无情,需要有尖刀和拳头力量,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既要科学统筹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调配和管理,又要以高精尖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切实提升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唯有确保应急管理时刻处于激活状态,才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2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此,要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组织动员防灾减灾救灾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理顺统和分、上和下、防和救的关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整体合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各有关部门、社会力量和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防灾的工作中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各项工作安排好,部署好,落实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自然灾害防治的新局面。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3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此,要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组织动员防灾减灾救灾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理顺统和分、上和下、防和救的关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整体合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各有关部门、社会力量和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防灾的工作中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各项工作安排好,部署好,落实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自然灾害防治的新局面。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4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以人为本、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和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价值追求、根本遵循。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价值引领,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提高综合救援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应对这种“点多面广”的灾情现状,优化配置相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协同高效联动,形成救援合力,是题中应有之义。要进一步健全上下联通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的跨部门、跨区域等协同联动,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最短时间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的灾害救助与灾后重建机制,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5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要深刻把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重大作用,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要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多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坚持社会共治,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推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支持引导城乡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开发针对不同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教材、影视剧、游戏以及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等,引导公众掌握科学的防灾减灾技能,在灾害发生时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须臾不可松懈。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源头上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合力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实堤坝,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6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为做好本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全面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抗御能力。
二、活动目的
提高对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关口前移,教育和提醒住房建设领域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切实减轻灾害风险,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引导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硕果、守护美好家园。
三、活动主题
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四、活动时间
2022年5月7日至13日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广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广大职工和从业人员应急避险认知局属各单位要突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宣传主题,主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部署,根据本单位实际,创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灾害风险防范宣传教育机制,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基本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风险识别和预警响应等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各类平台,面向不同从业人员、租赁住户推送防灾减灾科普教材、读物、短视频等公众教育系列产品。督促开发企业、建筑企业、租赁企业等单位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宣传推广应急避险典型案例,形成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活动期间,局属各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要通过楼宇电视、电子显示屏、橱窗、条幅等形式悬挂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标语;适当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宣传页或宣传用品,支持其大力开展灾害防范知识宣传和传播;各单位要积极向局网站报送活动开展的稿件(每个单位不能少于一篇)。(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二)开展各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结合“7.20”以案促改和当前防汛准备工作,局属相关单位、机关相关科室要开展一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要组织专业队伍,对市政道路、建筑工地、租赁房屋等重要区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建立台账、列出清单、明确要求、压实责任、限期整改、形成闭环。(责任单位:城乡科、物业科、工程科、建材科、租赁科、物业中心、基础中心、质监站、安监站、租赁中心)
(三)开展应急装备和救灾物资统计“回头看”,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局属各单位要未雨绸缪,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类准备,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要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在前期摸清应急物资储备底数的基础上,开展装备、物资统计“回头看”,看是否在前期统计的基础上补齐物资短板;看补充物资是否符合灾害风险实际特点;看现有物资是否满足抢险救灾需求;看物资储备库(点)位置是否设置合理,看物资管理是否规范。要依据“回头看”结果,有针对性地再次扩充应急物资储备数量,拓展救灾物资品种品类,更好地满足防灾减灾救灾需要。(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办公室)
(四)开展多灾种应急训练和预案演练,提升各层级应急处置能力局属各单位要坚持实用管用的原则,全面评估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做到“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要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统筹利用新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段,打通灾害风险预警“最后一公里”,细化应急应对和避险转移措施,设立转移路线标志,接到预警后做到及时响应、及时转移,最大程度避免人员伤亡。局属各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职工、建筑工地、市政工地、租赁企业等因地制宜开展包含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等内容的演练活动,让群众、职工熟记灾害预警信号、逃生出口和逃生路线,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工程科、城乡科、租赁科、办公室)
六、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做好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防灾意识和减灾救灾能力。
(二)突出主题,精心组织。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突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主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实际,迅速制定配套活动方案,细化宣传内容、明确宣传形式,扎实开展各县宣传教育活动。配套活动方案于5月6日前报局综治办。
(三)主动作为,确保成效。为确保宣传成效,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局属各单位、各业务科室发布、传播活动信息或防灾减灾知识每天不少于1条(不限途径),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活动不少于1次;5月12日当天,要因地制宜悬挂横幅(不少于1条)、设置展板(不少于2块)。宣传周期间,实行活动信息日报送机制,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每天16时前将开展宣传活动情况(附照片)反馈至局综治办,局综治办收集汇总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活动开展情况,形成工作专刊报送市减灾委。
(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在“5.12”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中,各单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影像资料,对好的经验做法和成果,要通过单位网站、公众号进行宣传报道,推广运用,营造防灾减灾良好舆论氛围。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将工作总结于5月17日前报局综治办。
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电子邮箱:xx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7
灾害无常,抗灾志坚。我们虽然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必须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和信心。回望历次抗击灾害的伟大斗争,我们的民族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今年春节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拼搏的人民战争,再一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灾难压不垮、艰险志愈坚的伟大精神。穿越灾难,砥砺前行,防灾、减灾、救灾任重道远。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须坚定减灾救灾的决心,灾害面前不畏惧,众志成城斗艰险,以科学之策、英勇之举、磅礴之力,去夺取一个又一个抗击灾害的伟大胜利。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8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极度负责的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程度降低灾害损失。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9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以人为本、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和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价值追求、根本遵循。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价值引领,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提高综合救援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应对这种“点多面广”的灾情现状,优化配置相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协同高效联动,形成救援合力,是题中应有之义。要进一步健全上下联通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的跨部门、跨区域等协同联动,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最短时间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的灾害救助与灾后重建机制,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心得体会篇10
基层稳,才能全局安。为此,要采取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人类文明的演变进化,伴随着与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书写着抗灾减灾的壮丽篇章。尽管无法完全杜绝自然灾害,但不断认识灾害特征,抵御灾害发生,降低灾害损失,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必要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我们就能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推荐访问:减灾 防灾 心得体会 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感想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