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8篇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一件件案例触目惊心,一桩桩交易寡廉鲜耻,一笔笔贪腐令人发指。收看结束后,心绪总是难以平静,我会思量,究竟是什么,令也曾激情燃烧、心系群众的有为干部,成为欲壑难填、食髓知味的贪腐分子?深思下,正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初心,忘却了党员干部应走之路,以致堕入犯罪的不归路。由此,选什么样的路,走什么样的路,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需深深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必须要铭记三条路,才能在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前进。
不忘来时路。笔者在接受廉政警示教育中,也不止一次看到贪腐分子强调自己“苦出生、农村娃”的家庭背景。按理说,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他们告别了贫寒并晋升为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干部,理应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实际中,他们却将手中权力异化为谋取个人、家族私利的手段。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这便是忘记了初心,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忘记了权应为谁用。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始终铭记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无论艰难险阻或是“春风得意”,都应不忘自己来时的路,时刻秉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与态度,为党尽心、为国尽力、为民敬业,无愧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
走好当前路。《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处长在别墅里堆满了一叠叠钞票,并用“欣赏”丰收麦穗的心态去参看这些“贪腐毒苗”。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欲壑难填?在笔者看来,正是人生道路、工作道路和生活道路产生了偏差,出现了滑坡,才令他们最终堕入犯罪深渊。因此,广大领导干部在做到不忘来时路的同时,也必须走好当前路,时刻保持“慎独”的工作原则,坚持“亲清”的政商关系,加强学习、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走好自己当前的道路。
锚定未来路。有些党员干部,自身不贪不腐,却也失去工作干劲,不做不为不担当,比如不久前中纪委通报的安徽阜南“白墙”案,就是典型的庸官懒政,贯彻中央扶贫政策不到位,不坚决,只求应付检查,未能树立将脱贫攻坚作为国家发展大计、民族复兴大计的思想认识。又有些党员干部,颇有些“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执政理念,全然不顾当地生态环境、耕地植被的实际,大兴土木、竭泽而渔,建形象工程,待离开时,多数将半拉子工程留给下一任领导,与之相“呼应”的,还有大额度的资金缺口待填补。据此,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在不忘来时路,走好当前路的基础上,更应锚定未来路,站在全局的高度、发展的角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气魄去做事干事,夙夜为公、久久为功,锚定未来之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发展科学、可持续。
通过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党面貌为之一新,党员干劲为之一振,群众认可为之一提。主题教育告一段落,担当使命永无止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谆谆教诲,时刻叩问初心,不忘来时路,走好当前路,锚定未来路,不负领袖嘱托、不负人民所盼。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却逐渐淡化弱化,走入“四风”歧路,蜕化成昏、懒、庸、贪“四官”,为人民群众所唾弃。已病当治,未病当防。坚守理想信念,当筑牢干部自身、基层组织、纪检监察“三重防线”。
自身过硬方“百毒不侵”。党员干部若得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软骨病”,自然受不住“糖衣炮弹”,注定会不攻自破。想抵御侵害,就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强健精神筋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敢于对自己下狠手,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检视查摆自身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同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底线,坚决不做政治“两面人”。
教育管理须抓早抓小。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要经常敲敲警钟,打打预防针,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防微杜渐。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红脸”“出汗”,明确自身不足,及时纠正。定期组织开展“党性体检”,对认定党性“亚健康”“不健康”党员帮助“康复提升”。经常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监督执纪当宽严相济。有些党员干部沉迷“四风”,不但自甘堕落、执迷不悟,更容易成为侵染同事、下属的“病原体”,形成“破窗效应”,荼毒政治生态。纪检监察部门当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坚决打虎拍蝇,铲除害群之马,还广大党员干部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持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按照区纪委监委统一安排部署,近日我观看了专题片《零容忍》,专题片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实际成效。
专题片共五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选取20余个近两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例、案例,赴天津、湖南、四川、吉林等20多个省区市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家派驻纪检监察组实地拍摄,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被调查人及涉案人员、群众330余人,生动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
一、要永记初心使命,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待自己。看专题片的时候,可以了解到有些官员也是从农村走出来,走上领导管理岗位的,但是慢慢的迷失了自己,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自己丢失了自己的初心。专题片中就讲述了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在离开农村后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走上了腐败的道路。我想主要是因为没有办法抵御各种的诱惑,内心就会存在侥幸的心理,对自己的标准降低了,也就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我想这是对我们全体党员的一个警醒,告诉我们要时刻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是时刻进行自我的反省,在反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思想以及行为上存在的不足,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牢记党章党规的各项规定,用党章党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自己党员的义务。
二、要用好手中权力,筑牢思想防线不违法乱纪。专题片中告诉我们国家监察体制已经改革,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所以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多为人民群众服务。要永远记住“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真实的贪官案例,透明的制度监管,《零容忍》见证了反腐利剑高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要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坚守清廉底线,在平常工作中,我要严格自律、明辨是非,不为物欲所迷,不为权利所惑,要以廉养德、守住心中的净土;要增强宗旨意识,多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认真对待群众每一件投诉,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切实提升自身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要改进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牢记纪检初心,砥砺前行,以青春热血谱写人生华章!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却逐渐淡化弱化,走入“四风”歧路,蜕化成昏、懒、庸、贪“四官”,为人民群众所唾弃。已病当治,未病当防。坚守理想信念,当筑牢干部自身、基层组织、纪检监察“三重防线”。
自身过硬方“百毒不侵”。党员干部若得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软骨病”,自然受不住“糖衣炮弹”,注定会不攻自破。想抵御侵害,就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强健精神筋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敢于对自己下狠手,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检视查摆自身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同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底线,坚决不做政治“两面人”。
教育管理须抓早抓小。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要经常敲敲警钟,打打预防针,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防微杜渐。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红脸”“出汗”,明确自身不足,及时纠正。定期组织开展“党性体检”,对认定党性“亚健康”“不健康”党员帮助“康复提升”。经常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监督执纪当宽严相济。有些党员干部沉迷“四风”,不但自甘堕落、执迷不悟,更容易成为侵染同事、下属的“病原体”,形成“破窗效应”,荼毒政治生态。纪检监察部门当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坚决打虎拍蝇,铲除害群之马,还广大党员干部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持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表现为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对此,在新发展阶段,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仍需把好“四关”,吹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挺进的集结号,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新局、起好步。
把好思想政治关。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坚守政治属性,耕好监督执纪“责任田”,推动党员、干部做好“两个维护”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纪检监察干部要接受红色洗礼,锤炼党性修养,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讲政治融入到具体纪检监察工作中。如抓紧抓实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促进党委政府政令畅通、落实到位,普通公职人员守住底线、不踩红线,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好担当作为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靠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手中的公权、公器是党和人民赋予,自当顺应党和人民的期待,涵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坚持身正为范的基础上,在全党全社会的聚光灯下,把素质能力作为立身之本,通过理论学习、岗位练兵、基层实践等方式,展现业务精、自身硬的良好形象,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力。聚焦主责主业,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多办案、办好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让广大党员、干部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好质效齐升关。执纪办案是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要确保案件查办特别是重特大案件查办的质量,做到科学精准规范、纪法情理融合。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安全意识,加强政策研究和案件线索管理、审查调查、审理等工作的全程监管,防范化解相关风险,确保办案程序规范、实体公正,经得起检验。着力构建纪法顺畅贯通、有效衔接司法的制度体系,全面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以及抓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推动办案、整改、治理融合贯通,切实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把好为民情怀关。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践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服务宗旨和为民情怀,在解决好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拓宽监督投诉渠道,让群众有困难、有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反映,觉得身边事有人管、利益有人护。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民情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收集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方面的民意民声、意见建议、困难诉求等,变“等问题线索上门”到“上门找问题线索”。健全完善跟踪回馈机制,将情况反馈贯穿问题解决全过程,确保群众关切问题有回音、有着落,让群众感受到干部就是靠山、亲人。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变化,党和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满怀信任和期待。纪检监察干部只有面对成绩保持清醒、面对挑战沉着应对,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忠诚履职尽责,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努力用辛勤、汗水和智慧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方能答好时代问卷,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6
近日,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热播,片中揭露了落马“老虎”让人气愤亦令人深省的斑斑劣迹,讴歌了那些在工作中用行动诠释着纪检队伍标准,维护着纪检队伍初心、令人敬佩的先进典型,更是彰显了强劲有力的监察力量。
监察力量,让“伪装者”无处遁形。“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用铁一般的纪律让不担当、不作为,以权谋私的干部原形毕露、无处藏身,维护着党的团结统一。正是这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权威,整合了资源,健全了体制,从制度上消除权力寻租空间,也让即使是身在要职的中管干部也无处遁形。正是这种力量,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有利工具,彰显着要保障公权力真正服务于十四亿人民的不变决心。
监察力量,为民生保驾护航。医药卫生、教育公平、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等,这些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切身利益尤为贴近。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是党的一切工作,亦是纪检监察的一切工作。正是这样一种监察信仰与力量,有效地推动着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无论是从深陷医药黑色利益链的易利华,亦或是肆无忌惮将下塞湖圈成私家领域的夏顺安,还是在本是“净土”的教育领域兴风作浪的杜晓阳等人受到的制裁,均凸显了维护民生的监察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群众感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监察力量,让“苍蝇老虎”一网打尽。“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臣。”包拯因其清廉公正、铁面无私而名留青史,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监察官。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更是将包拯判案这一铁腕执法精神贯彻到底,消除了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了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做到了真正的全面监督,让“苍蝇老虎”一网打尽。正是这样一种监察力量,增强了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将监督之网越织越密,将惩腐之剑越磨越利,也获得了更多的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
“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这是一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监察力量,解决着关乎群众利益的问题,让违纪者“无法隐藏”、失职者“无所遁形”,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不懈奋斗着!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7
在村任职的选调生们,既是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创造历史的参与者,务必要勤学善思、端正“三观”,做到“四要”、反对“四风”,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路。
要扎实到村履职,让形式不再“形式主义”。中央对新时代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基层招录的选调生要到村任职,在村任职期间,履行大学生村官有关职责,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这是让年轻干部下接地气,推进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工作衔接的重要形式。但是,如果选调生自身对到村任职工作不重视、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把精挑细选的精英们留在机关使用,都会导致选调生在村任职工作流于形式。两年在村任职的大好时光,如果被浪费在机关的公文传输、上传下达等简单日常的事务上,导致选调生看不懂村情、听不懂村语,那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害死人”了。所以,要压实用人单位的管理责任,充实选调生在村的工作任务,细化选调生在村任职期满考核内容,严格处理选调生在村任职考核的不合格情况,确保选调生在村任职的形式不再形式主义。
要增强群众观念,让官员不容“官僚主义”。新时代选调生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源头工程,选调生是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后备军。选调生们在起步之初,务必要涵养家国情怀,既要杜绝高高在上、官气熏天的官僚主义思想,也要杜绝忙忙碌碌却脱离群众的变种官僚主义。要增强群众意识,拜人民为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头克服官僚主义,警惕各种官僚主义的变种,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让未来的官员们都容不下官僚主义。
要锤炼工作作风,让工作拒绝“享乐主义”。没有踏过村里的一山一水,就不会懂得村民的一举一动;没有经历村里的严寒酷暑,就不会体味村民的艰难困苦。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不再是坐在机关吹着空调指手画脚就能完成的,选调生要常怀本领恐慌,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信访稳定等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直面几次“烫手的山芋”,在实践的大火炉里掌握新时代基层工作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要系好人生扣子,让人生远离“奢靡之风”。“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反观落马的“老虎”和“苍蝇”们,在他们为官之初,或许都怀着施展抱负、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雄心壮志,但是他们的落幕,也许从他们扣歪第一粒扣子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所以,年轻的选调生们要常怀敬畏之心,警钟长鸣,惟愿多年之后,大家仍是那个初心不改的少年!
2022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8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却逐渐淡化弱化,走入“四风”歧路,蜕化成昏、懒、庸、贪“四官”,为人民群众所唾弃。已病当治,未病当防。坚守理想信念,当筑牢干部自身、基层组织、纪检监察“三重防线”。
自身过硬方“百毒不侵”。党员干部若得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软骨病”,自然受不住“糖衣炮弹”,注定会不攻自破。想抵御侵害,就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强健精神筋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敢于对自己下狠手,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检视查摆自身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同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底线,坚决不做政治“两面人”。
教育管理须抓早抓小。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要经常敲敲警钟,打打预防针,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防微杜渐。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红脸”“出汗”,明确自身不足,及时纠正。定期组织开展“党性体检”,对认定党性“亚健康”“不健康”党员帮助“康复提升”。经常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监督执纪当宽严相济。有些党员干部沉迷“四风”,不但自甘堕落、执迷不悟,更容易成为侵染同事、下属的“病原体”,形成“破窗效应”,荼毒政治生态。纪检监察部门当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坚决打虎拍蝇,铲除害群之马,还广大党员干部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持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