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弟子规总结心得(优秀10篇),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优秀10篇)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的总结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弟子规的总结心得(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1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2
《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宽容诚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导我们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会的美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训示与启迪,教育我们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为突显的就是一个“信”字。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教会同学们要自信。多向进步的伙伴学习,看见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就要有勇气赶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于挑战,就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目标。
学习《弟子规》,让同学们在孝道、习惯、礼仪、诚信、学习、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从小学做诚信明理之人,长大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3
《弟子规》里面都是生动的故事,我很喜欢 。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孝悌故事,如《卧冰求鲤》、《亲尝汤药》、《替父从军》……
先说说《替父从军》吧!花木兰,家喻户晓。她天天跟着父亲学习骑马,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木兰的爹去当兵。可是父亲已经年老,怎么还能打仗呢?思量再三,最终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争中,木兰作战勇敢,立下了不少战功。最后,木兰回到自己的家乡,换上了漂亮的女装,同伴见面前站着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共同战争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少女。花木兰出于孝心,替父从军,造就她成了当之无愧的女英雄。
再讲讲《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他的亲生母亲早就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经常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她说想要鲤鱼吃。于是,王祥去外面捕鱼。那天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河面结了厚厚的冰,王祥为了能捕到鱼,竟然脱下衣服,赤身在冰上,想用身体把冰花开。这时,冰突然裂开了,露出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把鱼煮给继母吃。几天后,继母的病好了。也是因为孝心,感动了原本冷酷的继母。从此,她改变了对王祥的态度。
最感人至深的要属《亲尝汤药》了。汉文帝是皇帝,但他像平民百姓一样,照顾年迈的太后。太后生病,每次喝药的时候,都要尝一尝,看看药苦不苦,烫不烫。每天伴在太后身边,整日整夜地没法合眼。过了三年,太后的病好了,但汉文帝却累得倒了下去。汉文帝因为懂孝,所以懂民心,使他成为老百姓拥戴的一代明君。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让我懂得要孝敬父母,我很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4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古典文学,是圣人留给我们的教诲,它教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人和做人应该具备什么,我们应该珍惜这本古典文学。
俗语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交朋友先要让他相信你,而弟子规会告诉我们怎样让朋友信赖你,如果你做到了,你将有许多好朋友,因为他们信任你,虽然我做的不太好,但是我会努力把它做好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即是我的好朋友,又是我的表姐。记得有一次,我和表姐约好一点点钟去新华书店看书。姐姐总是让我信赖,因为姐姐总是说到做到,除非姐姐不能出门。这次也不例外。我从表姐这也学到了诚信。那我更应该要该诚信,让大家对我有信心,还有一次,我和堂妹一起去买本子,可是我等了好久,堂妹也没有来,我想不等她了吧!要不然我也买不成本子了,可是做人又要有诚信,我应该怎么办呢?这上疑问在我脑中排旋。于是,我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我就打了一个电话给堂妹,原来堂妹她玩忘池,现在又在写作业,没有来了。我只好一个人去买本子。我觉得堂妹没有诚信,不过我相信堂妹以后会有诚信,也有很多朋友的。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懂的诚信。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5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是喝饮料吃东西,还是和长辈一起时,一定要先让长辈先吃先坐先走,作为小辈的要时刻尊重长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认为孩子小,都可以让着他们,等孩子大了就会做人的,把好吃的好穿的都只让孩子先享用,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错觉,认为他们生下来就是享福的,大人们就是他们的佣人,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撒娇,让大人很头痛,其实都是大人溺爱所致的!
在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6
在我所带班级还是一、二年级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开始诵读中华传统文化《三字经》,在教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礼仪和道德。进入四年级,我又带孩子们共同学习诵读《弟子规》。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背诵《弟子规》,现在,学生已经完全能够背诵《弟子规》中的任何一项内容,孩子们还在家长会上或其他活动中,展示朗诵,赢得家长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好评,经典诵读成了我们班的特色。
一、时间安排:
以前,我校的早读时间只有10分钟,现在,因为学校施工,我校的早读时间改为25分钟,时间太长,容易使学生出现倦怠,我将早读时间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经典诵读15分钟,剩余十分钟为常规读书时间。这样,既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又充分利用时间,拓宽了学习内容。
二、读书计划:
《弟子规》共八项内容,上半学期进行五项,下半学期是三项,每天由学习委员将学习内容抄写在黑板一侧的“读书园地”里,一周换两次,每次写八句,每天中午同桌互查,周五组长检查于,老师抽查背诵。
三、读书讲座:
对于经典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理解了更能促进学生背诵。于是,每天在15分钟内,我要引导学生一起读,一起理解,有时,还要讲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指导大家理解。有时观看《弟子规》诵读朗读或者视频讲座,让学生跟着多媒体一起来学习,开阔眼界,获得新知。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加深了孩子们对诵读内容的理解。
四、交流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理解,我会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写读后感、摘抄《弟子规》及译文、讲故事、背诵比赛、表演等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促进了经典诵读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五、成效显著:
自从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学生精神面貌大转变,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优化,使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学生精神面貌新变化。
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教室墙文化、学习园地都张贴《弟子规》相关内容,清晨,校园里,《弟子规》书声朗朗,氛围浓厚。仁爱、诚信、知礼入心田,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人人文明、守时、守信、关爱、奉献进取。
2.良好班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优化
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师生学习礼、爱、孝、谨、信等方面的内容,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读《弟子规》内容,看《弟子规》经典教育小故事,听感恩主题歌曲,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活动,把《弟子规》教育列入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达到了师生人人重视《弟子规》,人人背诵《弟子规》,人人践行《弟子规》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进一步美化。
促进了“比学习、比进步”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也明确了“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学生能努力学习,制订好学习计划,掌握适合自己方法。在《弟子规》的潜移默化,师生的相互感染下,学生不耻下问、不懂就问、相互学习、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正以勃勃生机的风貌洋溢着校园。
3. 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在《弟子规》教育中,我们重视学生关系的和谐建设。正如《弟子规》所述“兄道友,地道恭,事诸兄,如事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推进《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师生践行《弟子规》的内涵,从言、行、举止、态度等方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爱、宽容、理解、信任、鼓励、进取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师爱生、生敬师、师爱师的良好氛围。教师的爱更温暖,教育更人性化,方法更科学化,师生的配合更默契,帮教更到位,沟通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教育更有成效。
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了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工作、学习、态度、成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要将礼仪教育、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下去,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7
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圣贤书,我领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这本书是圣人李毓秀所写。本书一章虽只有短短八句话—二十四个字,却蕴藏着无尚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总叙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谨信。它告诉我,做人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其次要做到诚信待人。这句话简单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领悟,实践呢?
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对母女在争执着什么,女儿看上去不以为然的样子。当路过她们身边时,我听到了她们争执的内容,女儿说:“哼,你不配当妈妈,连一部好的手机都不给我买,你知道别人用什么吗?用苹果(手机)!而我用小灵通……”很明显是为了换一部新手机才跟母亲吵架的。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为这位姐姐并没有按照古人所说的“首孝悌”去做,作为炎黄子孙,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举,怎能不感到耻辱?此刻,我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养大,并默默地付出,可你却对母亲这么大言不惭。若你还能问心无愧,不知羞耻,那只会让你身边的人感到可悲,可笑!当读到“次谨信”时,我也回忆起曾在幼儿园发生的事。
当时,我忘记带铅笔了,就向同桌借了一支,说是第二天还给她。第二天,一来到幼儿园就开始翻书包,想赶紧把笔还给她,可是找了半天,连个影子都没出现。那时,我突然想到昨天放学回家时似乎把她的笔弄掉了!我心头一紧,看到这空荡荡的书包里,一支笔都没有。但我却暗自庆幸她记性不好,因为一般这些小事她都记不清。她来到班级了,我假装在若无其事地看书,她果然忘了那件事。那几年,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压着我喘不过气,原来这就是说谎后的滋味。从那件事发生后,我就下决心,以诚待人,不可以再对他人说谎;而在那以后,我做到了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他人,真的快活多了。
《弟子规》是我无声的老师,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遵循《弟子规》之训,伴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会将它教导我的一字一句都刻骨铭心,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时刻刻警惕着自己。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8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直没有接触到《弟子规》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很惭愧。今年暑期,有幸跟随《百家讲坛》聆听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内容,感觉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按照中国的传统,百事孝为先,《弟子规》因此也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在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详细地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应常怀有感恩之心。对亲人至孝,为国尽忠,也是“仁义礼”的表现。
应该有怎样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长幼有序?应该如何看待钱财?在“出则悌”这一章里给出了的答案,这应该就是儒家遵循的“礼”了,有“礼”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起居休息时应该怎么样?饮食时应该怎么样?穿衣戴帽时应该做到什么?走路时的步伐体态是如何的?碰到人时如何?独处时如何?借人东西时如何?“谨”这一章规定了言行举止的准则。我认为是“礼”的又一个延伸,将它的内涵扩大,应该还有“慎独”的意思,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问心无愧。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大家都能诚实守信,就不会有农民工的工资需要总理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腈氨,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官员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出现;如果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信与智义”是相通的。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该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列等等。
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万千,仔细想来,现在的我们常常是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能力缺修养,也就是钱文忠所言,没有规矩。而一个人没有规矩,没有修养,没有品质,纵有再大的才学也是有欠缺的。听过一句话,如果文化不能落地生根为文明,那是不够深入的。今天的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应该有怎样的道德情操,是需要我们扪心自问的,《弟子规》让我们有所启发。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9
说来觉得可笑与惭愧,长这么大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前几天打电话给爸爸,本来想得到一番表扬,没料到爸爸说7岁的表弟也在学习,我无言以对,我知道硬式教学会让这些孩子们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国学的博大精深的神韵要细细思考方可吸收。
可以说在我身上80后的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私、任性、轻浮、娇纵。所以,面对挫折也相当浮躁与脆弱。一直以来,我是父母眼中的唯一,他们会给我我想要得一切,会从心底原谅我在他们面前所有不被理解的思想与狂躁。
翻开《弟》,细声朗读,那些严谨简洁的文字,从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到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在现在看来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物与道理,试问自己又做到多少?书上说这是一本父母教育子女的启蒙读物,我觉得对于不是为人父母的每一位,这无非不是个精彩之处,因为我们会完全换位到父母来看这些,把自己想象成是父母,此时的我应该是这般这般的教育我的孩子……原来作为父母应该是这般这般的不易……很自然脑海中又模糊地浮现了很多当年父母教育我们的历历在目……
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的涵义,最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这种爱才应该是理性而又深稳的爱,与其说父母赋予了生命这样高洁的赞美,不如说是肉体与生智的延续的坦白,而懂得了这些不是要多么的讴歌国学的什么,而是一种体会,我想体会在心,付之行动,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弟子规的总结心得篇10
夜色阑珊,窗外是闪烁的霓虹,奢靡的乐声,使空气中充满了暧昧、颓废的味道。疲惫的挤一挤眼睛,合上《弟子规》,那些只有一句三字组成的话语,却依然萦绕耳畔。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让我懂得了诚信的至关重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学会了心存爱心;‘‘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人明白了与人的相处之道……一本《弟子规》包含了通俗却又深刻的哲理,是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环顾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向“钱”看齐。“圣人之言”早已被抛之脑后,“有钱能使鬼推磨”日趋盛行;“及时行乐”被津津乐道,一部分人浮躁、迷惘、自私、冷漠、懒于读书、得过且过、生活毫无目的、毫无追求。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帝王之家王公王孙为争王位做出的让后世人不齿的故事。在今天,有多少手足为争夺家财而反目成仇,彼此互相伤害,搞得家中鸡犬不宁,父母左右为难。为了所谓的身外之物,全然不顾昔日的手足之情。亲情对他们来说轻于鸿毛,远不如那重于泰山的财物。倘若他们能谨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何至于此?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系可焉。”今何在?越来越多的诈骗技俩出现:手机诈骗、电脑诈骗、传销……到处充满尔虞我诈。三鹿奶粉事件,让那么多无辜的宝宝承受不该有的痛苦,本应该诚信为本的企业,却作出如此不讲诚信、伤天害理的事情。企业如是,有些人亦复如是,在和他人交往中无视诚信,隐瞒事实,靠各种各样花言巧语来欺骗他人从而达到取利于己地目的。凡此种.种,人与人之间渐渐失去信任,归根结底都是失去“信”造成的错。
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还有多少人在诵读《弟子规》呢?在歌舞升平、红灯酒绿的红尘中,还有多少人谨记着孔子的教诲呢?两千多年过去了,还是那轮明月高悬,还是那浪花翻滚,还是那灯光闪烁,但有多少人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仍徜徉在《弟子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