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中共党史课后感5篇

时间:2025-07-24 12:22:49 浏览量:

中共党史课后感5篇

中共党史课后感篇1

  我怀着崇敬的心境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可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成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

  这10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走过了许多弯路,可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直到最终的胜利。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仅有共产党才有本事带领中国人民_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锻炼成长起来的党,曾多次遭受挫折,可是每一次都靠自我的力量战胜了困难,走出困境,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得起考验值得信赖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此刻我们党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发展,不断改变治国的方针策略,这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可是有一点是永远不能变的,那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所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我们的宗旨。也正是因为我们党一向秉承着这个正确的服务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革命的事业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进取努力。

  学习党史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日,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日,把握今日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坚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党的100大寿的今年,共产党及全国人民会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不断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庆祝党的100岁生日,100载艰苦卓绝,100载荣耀辉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此刻的新中国。党正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她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将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天比一天繁荣。

中共党史课后感篇2

  自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我积极参与、主动投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感触很深,收获颇多。对书中《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一章节印象尤为深刻,文中提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革命圣地西北坡提出“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重要思想,强调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 这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要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实质。“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二、要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严字当头、刀刃向内,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全面深刻、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但是不得不承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而且在高压态势下,更容易躲进“青纱帐”,穿上“隐形衣”,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从主观上看,还是一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对坚持“两个务必”既没有端正思想认识,也没有打牢思想根基。所以在新时代,反对“四风”,转变作风,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两个务必”,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

  三、要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指导意义

  “两个务必”的提出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弘扬?我想作为一名基层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党史,落到基层,落到我们头上,就是结合我们本职岗位,把我们本职工作干好、干到位。一是努力把不大不小的事情办得周全。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切忌“粗枝大叶”“小节无害”,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个“过得去”。认真把好工作中的每一道关口、抓住每一个环节、抠严每一个程序,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确保周全。二是努力把不轻不重的工作做得圆满。一年到头,工作是接续的,有时候相对轻松,有时候任务压头。不管任务轻重,首先不应该害怕,把岗位职责要求的工作干好是本分,敢于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更能实现升华。一项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在有头有尾,善始善终的前提下,多思考一点,多回头看看,尽量做完整、做圆满。三是努力把不高不低的职位干的无憾。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在台前还是幕后,不管做的工作有人看见或是没人看见,都不能因工作繁重枯燥而抱怨,不能因收入不高而埋怨,不能因晋升缓慢而丧失信心。始终要相信,那些愿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干部始终被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已经成为了一种鲜明导向。四是努力把不咸不淡的日子过得快乐。人生除了工作还有生活,我们离不开单位,更离不开家。单位给了我们一个平台,我们通过付出获得了一份报酬。工作之余我们还要把家庭经营好,把平淡的生活过充实,把平常的日子过快乐。

中共党史课后感篇3

  建党节快要到了,每年的七月一日都是建党节,那么,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这一天是建党节吗?在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些什么呢?

  在10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渺、长夜难明,犹如在大海上的一叶片舟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序幕。党诞生于灾难深重的中国,成长于艰苦斗争的环境,经过长期曲折的道路,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100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的高位。

  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许多产品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已经为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天,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不仅关系到中国本身的利益,而且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繁荣,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我国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区域间的对话与合作组织,扩大了在多边外交领域的活动空间。

  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得好,我国对今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有些反华势力非常害怕中国崛起的原因。尽管中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同任何国家争霸,但他们仍不放心,千方百计地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对抗的政策,妄图阻滞中国的发展。

  但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的扩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这一根本趋势。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中共党史课后感篇4

  十九大报告指出:“悟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同时还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可见,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由三个“为”和三个“谋”组成的,即: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更是伟大 光荣 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由之路。

  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 信念 宗旨,是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开展“悟初心 守初心”担使命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意义十分重大。

  鉴往知来,守得初心。每一个东西 每一个事件 每一个观点 每一个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背后有着辗转蜿蜒 千丝万缕的来历,处在一个宏大坐标里头的某一个位置上。惟独知道它的起点,才干倍加珍惜它的此刻;惟独了解它的此刻,方能判断它的未来。开展“悟初心 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我们牢记党的历史起点和坐标,珍惜我们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守护党的历史成果。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悟初心 守初心就要求真务实 担得使命。开展“悟初心 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培养党员干部自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 求真的作风,学会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坚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悟初心 守初心就要修德律己,作得表率。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开展“悟初心 守初心”担使命,强调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就是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做好人民的领路人。

中共党史课后感篇5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党史活动。通过学习,让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更深刻的了解党的使命和宗旨。

  日月经天,江河纬地。100年的光辉历程,62载的执政实践,贯穿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创建之初的步履维艰,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党的理论和历史知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也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探索真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那耳熟能详的历史片断犹如电影一样在我们的脑海中回放。曾几时,神州大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用生命,用鲜血拯救了她。在深感当今稳定而繁荣的社会局面来之不易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揭竿而起,到李闯王浴血奋战杀入京城建立短暂的“辉煌”王朝;这前后1800年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但华考其结果只是朝代的更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作为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其地位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受尽了剥削与奴役。

  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为奋斗目标的太平天国起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马克思在《论中国》一文中称其为:“东方革命的曙光”;一直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这两次影响深远的近代史上的革命,都缺乏其彻底性,劳苦大众没有分享到“革命”的成果。

  中国改天换地、开创新纪元的任务留给了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通过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此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从此不再受侵略和欺凌,人民从此不再受剥削和奴役,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就此开启;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这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深深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能摆脱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推荐访问:党史 课后 中共 党史课后感想 党史党课读后感 党史课读后感 向党史课后感 “党史”读后感 读后感关于党史的 党史内容读后感 中国党史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