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绘本实践报告

时间:2025-08-02 10:38: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本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

绘本实践报告

 

 以绘本的形式开展性别教育 报告人:赵陈 指导教师:夏菡 实践时间:2015 年 11 月 9 日至 2015 年 11 月 14 日

 共 5 天 实践单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在本次的实践周活动中,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举办了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绘本大赛,比赛中,参赛的同学积极的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这个活动是我意识到性别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重要,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需要深入了解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此次的绘本大赛对我个人来说是了解性别教育的一个起点,也使我对性别教育这一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决定更加深入的学习并研究这一话题。

 一、性别教育 首先,准确的了解幼儿性别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性别教育包括对自身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及环境的认识。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上的差异,人被鲜明的分为了男性和女性,并且幼儿自小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家庭和幼儿园的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自出生以后,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的,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们则被认为是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可以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打扮应像小公主。在思维认知方面,认为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女孩则是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在职业方面,

 男孩多被认为应该当科学家,管理者;而传统的思想则认为女孩子应该相夫教子,留在家中照顾家庭成员。通过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研究发现,许多幼儿对自己或他人的性别的由来很感兴趣,但家长和教师对此避开不谈,幼儿说出自己奇特的想法,但都没有从大人那里得到证实,家长与老师的不解释,导致了幼儿无法对性别形成基本概念。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十分稀缺的,传统的思维使我们习惯性的对幼儿避开性别相关的话题,但我们却不知道,性别教育也是孩子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重要一项教育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者们意识到这一重要问题,于是我们决定加强对幼儿的性别教育。

 其次,进行性别教育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传统的性别意识限制了幼儿自由全面的发展,限制了幼儿广泛丰富的想象力。而我们进行性别教育的目的就是打破传统教育,打开孩子们的想象力,并正确的引导孩子自由的思考学习性别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以及性格模式,同时也了解异性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达到尊重异性,懂得性别平等的教育目的。

 最后,进行性别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方式,而绘本就是良好方式的一种表达形式。幼儿绘本起源西方,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强调图与文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优秀的儿童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

 二、绘本 那么该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绘本呢? 对于绘本的设计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绘本内容,二是绘本插图

  (一)绘本内容

 首先,绘本内容要涉及性别教育。在这次的绘本大赛中,参赛者都设计了不同性别的形象,再演讲的过程中,也通过用不同声音语调来区分性别的不同。其中一个参赛者讲述了一个“猪小花的出逃计划”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小母猪很淘气,每天只待在家里,被猪妈妈养的白白胖胖的,但猪小花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无聊,没有意思,于是打算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但是猪妈妈认为猪小花是女孩子,不该到处瞎跑,应该乖乖的待在猪圈里,妈妈害怕外面危险的社会环境给猪小花带来危险。于是猪小花便产生了出逃的想法,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最终看到了美丽的不一样的世界。这个绘本故事中所涉及的性别教育是告诉女孩子要多出去看一看世界,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畏惧外界世界,女孩子同样需要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探索未知的世界。同时,这个绘本也可以提供给幼儿家长观看,教育家长们不要把孩子握在手心,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展、去探索是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父母往往急于帮助孩子,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可正是因为如此,家长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新事物的机会,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这样的故事在教育小孩子的同时,也教育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长大。生活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是充满自信的、有魅力的人。

 其次,绘本内容要具有故事性。简单而有意思的故事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作者创作出来的绘本作品必须精炼,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必须要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与此同时,优秀的绘本故事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引起孩子好奇心,开发孩子的大脑,幼儿可以轻松的利用想象力自己编造出不同情境下的有意思的故事,达到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激发兴趣的作用。绘本故事亦可以是有意思的寓言小故事,最好能是讲述道理的故事或是生

 活中的小知识,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无形的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因此,需要作者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琢磨。

  (二)、绘本插图

 首先,从绘本插图的色彩来看。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是极其初级和简单的,也就是说幼儿对主要的色彩,如黑、白、红、绿、黄、蓝具有最原始的感知和辨识,对于介于这几种主要色彩的中间色或者过渡色就很难辨识了,通过绘本阅读,可以拓展幼儿对色彩多样性、复杂性的感知和辨识,使他们的色彩辨识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并使各种色彩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初步对色彩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这就为进一步使幼儿可以用更多的色彩表达自我中心的景物和情感提供了初步的条件。这就要求绘本作者需要严格掌控色彩的搭配,了解幼儿内心对色彩的喜好,进而从幼儿的色彩认知角度考虑进行创作。

 其次,从绘本插图的形式来看。动画片对现代社会中的幼儿的吸引力显而易见。的确,插图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工具,也是绘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绘本的插图除了要贴近儿童的世界,也必须重视美感的呈现。好的绘本,每张图片都在说话,插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然流畅的听故事。因此,绘本的插图也最好采用卡通形式。卡通是儿童童年生活的伙伴,可爱的卡通图片对幼儿来说更易接受,带有神话色彩的画面,上天入地的动作都符合儿童的审美和认知层次。高尔基说:“儿童在认识生活时,他们对鲜明的不寻常的和童话式的东西感受最好、最敏锐。”童话也是通过幻想创造的情景和形象来反映生活,幻想性和夸张性是绘本插图共同具备的特征,插图中的主人公被作者赋予特殊本领的超人和拟人化的物,一些小动物如猫、狗,植物如花、草都可以具有人性特征。这样的绘本插图不仅能够引起幼儿的极大兴趣,也更利于当代幼

 儿的成长。

  (三)、绘本的意义

 绘本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体验,体验到的感受经过时间沉淀,便会慢慢化为知识和智能。同时,专家们也一致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的幼儿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但也要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多让孩子自己讲故事,激发幼儿大脑的想象力,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性别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中较为缺失一部分,而绘本是幼儿最好的读物,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性别教育,引起家长与幼儿的兴趣。

推荐访问:绘本实践报告 实践 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