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07 09:3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文档)

 

 《雅舍小品》读后感

 平塘县 实验小学

 文碧

  梁实秋著的《雅舍小品》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奇迹,所描绘的都是寻常事物,或一茶一酒,或一草一木,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充满生活智慧,富有人生哲理。

 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居所,重庆《星期评论》邀其写专栏,于是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雅 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作刊载,这些机智闪烁、谐趣横生的文字,透露出的不仅是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还有他那恬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如果说刘英士对一些读书人是不很熟悉的,那么梁实秋及其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就恰成对照,几乎在读书圈内尽人皆知。其实,把刘英士与《雅舍小品》联系起来,说他是促使《雅舍小品》诞生并作为这部名著头十篇作品最初在杂志上刊发的“责任编辑”,这个“刘英士”就会不再过于陌生了。而且,《雅舍小品》卷首龚雅写于一九四七年六月的《序》中就有这样的史实现场记录:“刘英士在重庆办《星期评论》,邀他写稿,与抗战有关的’他不会写,也不需要他来写,他用笔名一连写了十篇,即名为雅舍小品’。”龚业雅以“业雅”为笔名写的《雅舍小品》的短序只有三百字、两个自然段落,却是梁实秋《雅舍小品》珍贵的初始史料。否则,类似“刘英士与《雅舍小品》初刊”这些史实细节就很可能被历史风雨淹没。

 在龚业雅为《雅舍小品》写的短序一开始,即上引几句的稍前部分,也很重要,是说梁实秋写梁秋实这一代宗师,给本世纪文坛留下了 2000 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梁公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冰心先生曾这般评价:“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梁秋实先生的《雅舍小品》一一这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让我们寻常中顿悟世间哲理,困境中展现睿智幽默,岁月中洞察人生百态,阅读中品味词苑英华。《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不过此篇也并不止讲如何骂人,还说算揭了张黑幕给人瞧瞧;抑或是说例“焦躁时骂人都骂不了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题。这些个骂人的法儿,用了些个成语取了几个小标题,让人发现再小之事都可用计,不是随便玩儿玩儿就好的,着实给人清风而令人一惊而醒。

 余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时间何必其速?尚不能轻松度日。倘非作业头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业为工作,却时常看不顺眼许多事物。自从看了《雅舍小品》之后对其中许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态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内心的共鸣与渴望。是啊,切不可把世上万物皆灌以主观情绪,应以平和之心面对,不急不躁,方为正策。

 在有所悟后,我觉着,看事应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忧虑,不必想不开;惋惜之至亦应将心放下。待人接物不妨宽厚,不必斤斤计较,指不定人有所难。把红尘看得太破不好,但装得太好了。

 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推荐访问:《雅舍小品》读后感 读后感 小品 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