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战国策读后感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读后感
秦国出兵威胁东周, 索要九鼎。
可见东周君早已丧失天子的尊严,沦为偏安一隅的小诸侯。
在齐秦等大国面前只能耳提面命。
坐拥天子之名而无天子之实, 别说行驶天子的权力, 就连自己也成了大国嘴边随时想吃的一块肉。
在这里, 秦国索要九鼎不知是何用意? 是秦王为了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想过早的坐拥天子宝器, 还只是通过获得九鼎来宣传自己才是继周统的唯一天授者? 我想应该是后者吧。
想必后来齐王出兵干涉也是为了此目的。
当时已属战国末年, 强国拉锯, 周室没落, 列国都想证明自己具有享祀天子宗庙的待遇, 通过占有宝器显示天命所归, 从而更有利于自己国家的发展与征战。
宝物也是服务于人, 撇开利与益的纠葛, 宝物也只是一堆废物。
而到了真正见弓拉弦的时候, 宝物也只能随着时代沉浮。
九鼎也不能保证周王室的灭亡, 象征只在庄严的宗庙里象征, 而在血肉横飞的狂飙中它只是一个等待重拾的破碎的梦。
颜率虽用一时的小聪明保住了 宝物, 但它不能阻止它的最终命运。
他有没有考虑到, 齐秦也许有哪一天不用借道, 拥兵城下, 出动九九八十一万人带走九鼎。
毕竟身死国灭已经屡见不鲜。
颜率利用齐秦均衡达到了目的, 这也说明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纵横天下。
可是想永远在做前面, 只有拥有最坚定意识者才能坚持到最后。
我得不到还不能让我想想吗? 只是这时, 均衡在逐渐打破, 天命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读后东周欲为稻》 读后感
东周想种水稻, 西周不放水。
东周很忧虑, 东周它忧虑, 我很疑问,东周干嘛非要种水稻呢? 苏秦巧舌一辩双方都得感谢苏秦。
可见战国的纵横家的手段, 他们虽然不能翻手云, 覆手雨, 但可以通过三寸不烂让那些君主们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做。
他们之所以能驰骋纵横, 是因为他们知道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那时不相信眼泪, 只有列国征伐和宗国利益。
想想东西两周本为一室, 却为了 让另一国民生凋敝而不惜想尽办法破坏。
想必这就是国家利益的雏形。
可怜西周, 不再强国富民上下工夫, 却通过疲苦之计来算计他国。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用, 但用马哲的观点来说, 这就没有搞清楚根本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了 。
万物相连, 因果互化, 用后人的眼角去看, 东周西周真是井底之蛙。
但历史之所以为历史, 是因为有它的局限性。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真正把握历史机遇的永远是那些慧眼如炬, 意志坚定者。
只有眼到手到, 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历史的车轮还在不断前进, 我们是在轮前还是在辙后? 苏秦轻摇三寸就能获得双方感激。
在于他把握住了双方目的的交合点。
一方面满足双方目的,一方面找到通吃点。
这真是一种至臻化界的境界, 只能膜拜而不能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