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一方面军(全文),供大家参考。
红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 中央红军” , 简称“ 红一方面军” 。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 年 8 月 , 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 经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 组成第一方面军。
朱德任总司令, 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朱云卿任参谋长, 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 第三两个军团。
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 下辖 3、4、 12、 20、 22 军, 共 5 个军。
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 下辖 5、 8、 16 军,共 3 个军。
全军共计 3 万余人。
与此同时, 成立了 中国工农革命委员 会,毛泽东任主席。
1931 年 11 月 , 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 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
1932 年 6 月 , 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 朱德任总司 令,毛泽东、 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 , 叶剑英任参谋长, 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
同年底进行整编, 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 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 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 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
全军辖 3 个军团 24 个军,共约 7 万人(1935 年 11 月 , 红五军团与红 33 军合编为红 5 军, 归属红四方面军建制) 。
1933 年 5 月 , 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 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 令兼方面军司 令员, 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兼方面军政治委员 ,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 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1934 年 1 月 , 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军委, 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
1934 年 10 月 ,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 年 6 月 ,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部懋功地区会师。
不久, 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一方面军。
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彭德怀任司令员 , 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
1935 年 10 月 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同红十五军团会师。
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 彭德怀任司令员 , 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 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
抗日 战争开始后, 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 115 师。
成立始末 红一方面军组成
1927 年 9 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后, 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转移, 于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 改编( 见三湾改编)
,在部队中建立了 各级共产党的组织和若干民主制度。
10 月 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为适应斗争需要, 毛泽东提出军队不仅要打仗,还要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执行“ 三大纪律、 六项注意” 。
1928 年 4 月 , 朱德、 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后编成的工农革命军转战到达井冈山, 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4 军。
不久, 改称红军第 4 军。12 月 , 彭德怀、 滕代远率领由平江起义武装组成的红军第 5 军主力, 从湘
鄂赣边地区转战到达井冈山, 同红 4 军会师。
之后, 红军分兵在赣南、 闽西和湘鄂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29 年 12 月 ,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 会议通过的决议, 规定了 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 强调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解决了 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成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它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史上起着长时期的指导作用。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 赣西南、 闽西、 湘鄂赣等地区, 又组建了 若干个红军的军和独立师。
1930 年 6 月 , 在赣西南、 闽西地区活动的红军第 4、第 6(后称第 3 军) 、 第 12 军组成红军第 1 军团, 共 2 万余人; 在湘鄂赣地区活动的红军第 5、 第 8 军组成红军第 3 军团, 随后, 湘鄂赣边独立师及部分游击队组成第 16 军, 属第 3 军团建制, 全军团共 1 万余人。
8 月 23 日 ,红军第 1、 第 3 军团在湖南浏阳的永和市会合, 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并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 会。
朱德任总司 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 和总前委书记, 朱云卿任参谋长, 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 辖第 1、 第 3 军团, 共 3 万余人。
第 1 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 辖:
第 3 军, 军长黄公略, 政治委员 蔡会文; 第 4 军, 军长林彪, 政治委员 罗荣桓; 第 12 军, 代军长罗炳辉, 政治委员谭震林; 第 20 军, 军长曾炳春, 政治委员 刘士奇; 第 22 军, 军长陈毅, 政治委员 邱达三。
第 3军团, 彭德怀任总指挥, 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 邓萍任参谋长, 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辖:
第 5 军, 军长邓萍兼, 政治委员 张纯清; 第 8 军, 军长何长工, 政治委员 袁国平兼; 第 16 军, 军长孔荷宠, 政治委员 李楚屏。
红一方面军的组成, 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一方面军建制过程
1930 年冬至 1931 年秋, 红一方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连续打破了 国民党军的三次大规模“ 围剿” , 共歼灭国民党军约 8 万人。
在第一次反“ 围剿” 后, 由赣南地方武装组成的红军第 35 军( 军长邓毅刚, 政治委员 罗贵波)
, 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广西百色起义组成的红军第 7 军( 军长张云逸, 政治委员 邓小平)
, 于 1931 年 7月 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1 年 11 月 , 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 其所属部队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会指挥, 统称中央红军。
12 月 14 日 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第 26 路军, 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5 军团, 季振同任总指挥, 萧劲光任政治委员, 董振堂任副总指挥, 赵博生任参谋长, 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 辖:第 13 军, 军长董振堂兼, 政治委员 邝朱权; 第 14 军, 军长赵博生兼, 政治委员 黄火青; 第 15 军, 军长黄中岳, 政治委员 左权。
第 5 军团编入中央红军序列。
1932 年 3 月 , 中央红军组建了 红 1 军团总指挥部, 林彪任总指挥, 聂荣臻任政治委员。
1932 年 6 月 , 中央红军复称红军第一方面军, 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兼方面军总司令, 毛泽东、 周恩来先后任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 叶剑英、 刘伯承先后任参谋长, 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
同年底, 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 撤销部分军的建制, 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
整编后, 红一方面军辖 3 个军团又 4 个军, 共约 7 万人。
第 1 军团, 辖第 7、 第 9、 第 10、 第 11 师; 第3 军团, 辖第 1、 第 2、 第 3 师和第 7 军; 第 5 军团, 辖第 38、 第 39 师和第 15 军; 第 11 军( 由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第 10 军为基础改编)
, 军长周建屏, 政治委员 萧劲光; 第 12 军, 军长张宗逊, 政治委员 黄苏; 第 21军, 军长寻淮洲, 政治委员 李井泉; 第 22 军, 军长罗炳辉, 政治委员 蔡树藩。
1933 年 3 月 , 红一方面军取得了 第四次反“ 围剿” 的胜利, 歼国民党军近 3 个师。
5 月 , 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组成并兼第一方面军总部, 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 , 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兼方面军政治委员 , 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 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6 月 , 红一方面军撤销军一级建制, 由军团直辖师。
第 1 军团, 辖第 1、 第 2、 第 3 师; 第 3 军团, 辖第4、 第 5、 第 6 师; 第 5 军团, 辖第 13、 第 15 师。
连同第 19、 第 20、 第 22、第 34 师等地方部队共约 10 万人。
10 月 , 红一方面军组建第 7 军团, 组成第 9 军团。
第 7 军团, 军团长寻淮洲, 政治委员 萧劲光, 辖第 19、 第 20、第 34 师; 第 9 军团, 军团长罗炳辉, 政治委员 蔡树藩, 辖第 3、 第 14 师和独立第 1、 第 4 团。
1934 年 1 月 , 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第一方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
9 月 , 组建了 红军第 8 军团, 军团长周昆, 政治委员 黄苏, 辖第 21、 第 23 师。
红一方面军发展
1934 年 10 月 , 中央红军在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下, 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 围剿” 。
10 月 10 日 , 中共中央、 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开始长征(见彩图) 。
到 12 月 1 日 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从长征开始时的 8. 6 万余人减为 3万余人。
中旬, 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 将原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为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
接着, 中央红军撤销第 8 军团的番号,将部队并入第 5 军团。
1935 年 1 月 2 日 , 中央红军突破黔军乌江防线, 1月 7 日 占领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 纠正了 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实际上确立了 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 成立了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中央红军进行整编, 第 1 军团辖 2 个师 6 个团, 第 3 军团辖 4 个团, 第 5、 第 9 军团各辖3 个团。
1 月 中旬至 4 月 下旬, 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出发, 四渡赤水, 南渡乌江, 威逼贵阳, 乘虚抵近昆明, 尔后转兵向北, 于 5 月 9 日 渡过了 金沙
江。
至此, 中央红军摆脱了 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为执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地区创建新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 中央红军于 5 月 15 日 由会理地区北进, 通过彝族区,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 于 6 月 中旬到达懋功(今小金) 地区, 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 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7 月 , 中央红军第 1、 第 3、 第 5、 第 9 军团依次改为第 1、 第 3、第 5、 第 32 军。
8 月 , 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军第一方面军, 周恩来任司令员 兼政治委员 。
接着, 红一、 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 右两路军, 通过川西北茫茫草原, 分别进到阿坝和班佑、 巴西一带。
这时, 张国焘公开进行分裂活动, 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 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 提出要红军主力回经草地南下川康边, 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
接着, 他又提出“ 彻底开展党内 斗争” , 企图危害中央。
在此情况下, 中共中央即率红一方面军第 1、 第 3 军和中央直属队, 于 9 月 10 日由巴西地区继续北上。
在北上途中, 红一方面军第 1 军和第 3 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彭德怀任司 令员 , 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
陕甘支队迅速越过岷山, 攻占天险腊子口 , 突破渭河封锁线, 翻越六盘山, 于 10 月 19日 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至此, 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
军队发展 红一方面军组建, 实现战略转变
1930 年 8 月 , 由红军第 1、 第 3 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这支部队是在南昌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平江、 湘南、 闽西、 赣西南、弋横、 左右江等起义建立的部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27 年 9 月 ,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 毛泽东率起义时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 10 月 转战到井冈山, 创建根据地。
1928 年 1 月 ,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湖南省宜章地区, 随即与中共湘南特委发动湘南起义, 先后组成工农革命军第 1、 第 4、 第 7 师等部队。
4 月 ,朱德、 陈毅率部到达江西省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4 军( 后改称红军第 4 军)
。
1928 年12 月 , 彭德怀、 滕代远率平江起义部队组成的红 5 军主力由湘鄂赣边转战到宁冈, 同红 4 军会合, 并编为红 4 军第 30 团。
红 5 军一部由黄公略领导仍留湘鄂赣边坚持斗争。
在此期间, 红 4 军在毛泽东、 朱德等领导下, 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挫败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多次“ 进剿” 和“ 会剿” , 巩固和发展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 年 1 月 , 毛泽东、 朱德等率红 4 军主力向赣南和闽西进军, 随后与当地中共组织和地方武装相结合, 创建了 赣南、 闽西革命根据地。
12 月 ,
中共红军第 4 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 九月 来信” 的精神, 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共红 4 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又称古田会议)
, 总结了 红 4 军的建军经验, 通过了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在此前后, 红 4 军接连粉碎了 赣粤闽 3 省国民党军的两次“ 会剿” , 扩大了 部队。
红 4 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 红 4 军第 30、 第 32 团与“会剿” 井冈山的国民党军激战 4 昼夜后, 第 30 团主力向赣南转移, 不久又返回井冈山地区坚持斗争, 后于 8 月 中旬转战到湘鄂赣边界地区。
9 月 初, 该部与红军湘鄂赣边境支队重新组成红 5 军。
1930 年 6 月 , 红 5 军一部和鄂东南地方武装组成红军第 8 军。
1930 年 6 月 , 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 在赣西南和闽西地区的红 4、 红 6( 不久改称第 3 军)
、 红 12 军组成红军第 1 军团( 开始时称第 1路军)
, 朱德任总指挥, 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
随后, 由赣西南地方武装组成的红 20 军和红 22 军( 12 月 缩编为第 64 师)
, 也划归红 1 军团建制。
在湘鄂赣地区的红 5 军和红 8 军组成红军第 3 军团, 彭德怀任总指挥, 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
随后, 由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组成的红军第 16 军, 也划归红3 军团建制。
1930 年 8 月 23 日 , 红军第 1 军团和第 3 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 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委。
朱德任方面军总司 令, 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 彭德怀任副总司 令, 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 朱云卿任参谋长, 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
辖第 1、 第 3 军团, 共 3 万余人, 第 1 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
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组成, 对实现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