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钱伟长(完整),供大家参考。
读钱伟长之《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 有感 社区学院
12120019 王辉
文章摘要:
书中主要介绍了四大发明, 农业文明与水利建设, 本文从这个角度来介绍下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与对于世界的影响, 并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
农业技术与文明水利工程四大发明建筑文明 在本书一开始就提到了农业科学, 我觉得就是钱老就非常在乎人们的农民的生存, 毕竟民以食为天, 特别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 现如今就有了将近 14 亿的人口, 所以农业发展就成了头等大事, 而且人只有在填饱肚子才能想别的精神上的事, 周国平也曾这样说, 而事实也是如此。
在文中在很早的时代就, 中国就种植了稻麦粟作料, 到殷代时期栽种是采用的是梳行成列, 改进了星散丛生的原始做法, 在西周建立了轮流休耕的三圃制度, 那是将每年将种过的土地留下三分之一, 互相轮替种植, 到了西汉, 胜之赵过分别发明了区田法和代田法来使农业发展的更为有效生产。
当然由于人们在实践方面的丰富经验, 也就著书了, 例如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贾思琪的《齐名要术》, 这就是一部系统介绍耕作和谷物栽种方法, 果树嫁接方法, 家畜家禽的去势肥育和多种加工的经验, 以及对于土地利用, 轮作, 精耕细作, 选种, 防旱保摘等措施的见解, 都很好的展示了我们当时很好的农业发展。
在《气势磅礴的农业文明史图卷—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一书中谈到:“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 没有人类的劳动, 就没有文化的产生。
因此, 未经开垦的土地、 野生的动植物是不含有文化的。
当人们对它们进行耕垦、 饲养、 栽培之后, 才开始有了农业文化。
当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农业技术形成一定的体系, 生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开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才能称之为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的欣欣向荣与我们古代辛勤劳作时分不开, 正因为老百姓的汗水, 拼命实践于田地, 才有了一些文学家将其著书成篇。
当然说了农业, 得讲讲水利了, 自古以来, 水与农业是不能分开的, 如孪生兄弟一般。
那么四川的都江堰是不得不说的话题吧, 李冰父子的成就为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使成都一带成为了天府之国, 使土地就更加肥沃了, 当然就更有利农业的发展了, 水是生命之泉, 农作物也是如此。
古时的大禹治水, 临近家门的三顾而不入, 可以表现其对老百姓的负责与对洪水的搏击。
当然在这过程中, 黄河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抚育沿岸的人民, 附近的聊城就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文明的聚居地, 在 《聊城》 中谈到,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与手工业比较发达, 是战国时期诸侯必争之地, 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城。
当然然后就是四大发明, 火药的发明源于爆竹的产生, 氧化剂硝石, 木炭以及硫磺组成了火药的主要成分, 到后面时就进一步演变, 北宋时期火箭法的形成应用在了军事上, 在《武经总要》 一书提到“放火药箭者” 而指南针就是源于司南的演变, 磁石永远指向南的特性与吸铁性形成了指南针, 这个发明使西方远航成为了可能, 也同时为西方文明的发展成为了可能, 同时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提出:
指南针的运用是原始航海的时代的结束, 预示着计量航海时代的来临,有了指南针, 促进了中国航海时代的发展, 才有可能使郑和下西洋这个壮举成为了可能。
马克思曾说“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这是预示着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标志,火药把骑士阶级社会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成为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杠。
所以造纸术与印刷术使得相互间的文明快速广泛的交流成为了可能, 曾经西方只有贵族才看的到的书现在很多人也看的到了, 书籍普及使得人们识字率得以提高, 对于书的需求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知识面也就提
高了, 可能这与以后的文艺复兴也应该有所联系吧。
综上所述, 造纸术语印刷术对于全球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西方而言, 可以这样说, 全球化从那时候就有所显现, 中华文明这两项发明对于西方是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的。
当然说了这些, 看看周围的建筑, , 我就情不自禁地赞叹中国建筑之美, 不管是现代化的中国世博馆还是北京的四合院, 都有规整的对称美, 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
山西的五台佛光寺也是如此, 左右対称, 树木丛生, 很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境界, 书中介绍到大殿是单层东西向, 面宽七间, 进深四间, 柱头的斗拱很大, 气势磅礴, 这座大殿雄伟地屹立在靠山筑成的高台上, 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特长一千一百以来, 完整无损, 而且此建筑还保留了唐代的各种技术的精华, 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令人赞叹。
从上面简短的介绍就可知, 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 据我了解, 钱老著书的目的就是使得人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明, 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使人们更加的团结, 从内心深处爱国。
其实我们每个读过书的人应该对一些主要的科学知识是有所了解的, 而细节就难以知晓, 经过本书的学习与其他相关资料的观察, 我主要对于科学产生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 并不是只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 这是我看了书后最大的感悟。
而我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很好地继承了这些辉煌的文明, 进而得到更好的前进式的发展, 比如说是西方, 这就会引起我的思考, 其实李约瑟就很早就发出了这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近代文明出现在西方而不是在东方”, 我也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以前从没有这么深层次的思考, 现在了解到相应的知识就有了些想法, 我就是觉得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祸害” 了人民的发展进取之心, 在富足的自然经济下就会有种好逸恶劳的心态在作祟, 而且中国向来追求稳定的生活, 这也就是造成我国创新性人才缺乏的一个主要瓶颈问题, 至少我是这样觉得这样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持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也是阻碍了人民进步与发展, 思想的禁锢, 以儒家为主要思想, 虽说是为了统一之便, 但是百家争鸣的现象也是不错的, 最起码能给社会带来活跃的文学讨论气氛, 并且能鼓励当时科学界进行探讨, 然而事实却是南辕北辙的。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科学文明是非常好的, 我所学的也至今是皮毛而已, 但是钱老的书确实是给我带来些知识上的扩充, 这是我比较看重的。
参考文献:
《聊城》
《气势磅礴的农业文明史图卷—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陈梧桐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文明》 钱伟长 《武经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