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本安体系月度分析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神东寸草塔二矿 7 月份本安体系分析总结报告
安全管理办
7 月本安管理体系月度分析报告 一、 本安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6、 7 月份全矿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分别为 165 人、 163 人, 6、 7 月份本安信息录入人员数量相近。
6 月份本安信息录入为 1886 条, 7 月份本安信息录入为 1228 条, 由于 7 月 12日我矿发生煤矿事故导致煤矿停产, 7 月中旬、 下旬本安信息录入减少。
为进一步提高本安信息系统在全矿范围内的应用、 推广, 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8 月份考核中针对增加应用人数的加分项, 目标将 8 月份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增加至 200 人。
8 月份将针对机关、 区队还不会本安信息系统操作应用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培训后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本安月 度考核评分挂钩。
培训目 标是让所有人员都掌握本安信息系统操作应用, 能将发现的隐患或不安全行为及时录入系统, 以至于各区队领导能及时了 解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隐患组织员工及时处理, 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纠正、 教育培训。
二、 系统基础资料分析 (一)、 风险预控管理 1、 危险源管控分析 2011 年 7 月份, 我矿共有 163 人, 录入安全隐患 1209 条, 不安全行为 19 项,
隐患扣分3806. 40 分, 不安全行为扣分 136. 00 分。
7 月份, 我矿发生了“7. 12” 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的根源是对危险源认识不到位, 辨识不到位。
在密闭施工整个过程中, 未对未断钢可能带来的导电体产生杂散电流引起密闭内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进行危险源辨识; 在后来密闭施工完烧焊断钢带时, 没有对烧焊断钢带产生的热量可能引起密闭内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进行危险源辨识, 盲目作业, 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为进一步提高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 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根据神东[2011] 385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预控提升本安体系运行质量的通知》 的文件精神, 结合我矿实际, 特开展了危险源辨识活动, 成立了寸草塔二矿危险源辨识领导小组、各区队下设危险源辨识实施小组。
在危险源辨识活动中, 各单位技术员、 系统管理员组织员工进行了全员培训, 培训完后由各单位第一责任人亲自组织危险源辨识。
此次危险源辨识重点围绕“一通三防”、 电气焊作业及辅助运输等方面, 同时加强对各大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
在辨识的同时, 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了 重新评估, 根据我矿现状, 进一步修改、 完善、 细化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确保潜在风险能够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针对 22113 施工密闭, 对施工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门进行了危险源辨识, 并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发到各区队进行贯彻学习。
8 月份重点管控:
要求各单位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制定本单位相应的管控措施, 组织员工贯彻学习, 并组织员工学习操作规程、 作业规程。
安管理将于月度检查中对各项针对性措施的制定、 执行情况,操作规程、 作业规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并将结果列入月度考核中。
2、 根据各单位存在隐患数量统计分析 数据:
当月存在问题:
由于 7 月份我矿发生煤矿事故导致煤矿停产, 7 月份对各区队检查出的隐患少, 本安信息录入减少。从单位隐患管控来看, 对采掘一线检查出的隐患数量所占比例大,检查的重心在采掘一线, 而对辅助单位检查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辅助单位检查出的隐患数量很少, 通风队检查出的隐患最少。
在“一通三防” 上对于施工密闭、 盲区死角几乎无人管理, 正是由于对这些盲区死角管理的疏忽大意, 没能及早发现隐患, 消除隐患, 以至于造成事故的发生。
8 月份重点管控:
8 月份对采掘一线安全管控的同时应加强对各辅助单位的管控。
针对“一通三防”、 电气焊作业、 辅助运输等进行重点隐患排查、 重点管控。
对于平常人员检查少的地方, 专门组织检查人员进行定期隐患排查。
各单位管理人员统计本单位存在隐患, 针对发生频率高的隐患进行重点管控。
针对 7 月份“一通三防” 存在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8 月份加强对“一通三防” 现场安全检查, 加强检查频次。
8 月 份要继续针对重大隐患进行闭环管理, 保障生产安全。
2、 不安全行为管理 数据:
7 月矿内共发现不安全行为 21 人次。
(7 月份不安全行为分类管控分析图)
7 月份不安全行为趋势判断图 (一)、 统计 我矿从 2011 年 7 月 1 日 至 2011 年 7 月 31 日, 共查出不安全行为 21 起。“部门监管” 查出 2 起, “单位管理” 查出 11 起, “ 现 场自查” 查出 8 起不安全行为。
其中主要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
电气焊违章作业、 辅助车辆运行不规范、 特殊工种证件不齐全、 井下摘下安全帽、迟到、 早退、 睡岗、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不接受井口检查直接开车入井。
(二)、 分析原因
1、 电气焊违章作业:
(1)
作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 不具备一定安全知识, 无证上岗。
(2)
作业时跟班领导未进行现场统一指挥, 在现场将措施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3)
电焊、 气割等工作地点, 作业过程中没有安检员和瓦检员在现场监督检查, 未执行瓦检员每隔一小时测一次瓦斯浓度, 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 0. 5%时不得作业, 作业地点附近 20m 范围内巷道顶部有瓦斯积存, 瓦斯浓度超过 0. 5%, 不得作业的规定。
2、 辅助车辆运行不规范原因分析:
(1)
未对辅助运输管理办法认真学习, 未按规定执行。
(2)
驾驶员或井下行走人员相关运输安全知识缺乏, 安全意识淡薄。
3、 特殊工种证件不齐全分析:
(1)
人员调动多, 导致调动人员无相关特殊工种证件。
(2)
未取得合格证上岗作业。
(3)
特殊工种培训不及时。
4、 井下摘下安全帽原因分析:
(1)
个人防护意识、 安全意识不强。
5、 迟到、 早退原因分析:
(1)
部分人员养成自由散漫习惯, 纪律观念淡薄。
(2)
有特殊原因, 但是事先未和单位领导请示。
6、 睡岗分析:
(1) 个人岗位安全意识不强, 对睡岗中存在的危险认识不到位。
7、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分析:
(1) 个人疏忽大意、 安全意识不强对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到位。
8、 不接受井口检查直接开车入井分析:
(1)
个人纪律观念淡薄。
(2)
对于员工开车入井前应接受井口检查, 检查合格方可入井, 区队未加强教育。
(三)、 采取措施 1、 电气焊违章作业管理措施:
(1)
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 并且持证上岗, 未取得合格证件严禁上岗作业。
(2)
烧焊作业前, 必须在作业地点进行危险源辨识, 对存在的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作业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电气焊操作规程实施。
(3)
作业时跟班领导一定要进行现场统一指挥, 在现场将措施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4) 电焊、 气割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 10m 的井巷范围内, 不能有液压油、 机油、 棉纱、 风筒等易燃易爆物品, 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 并有供水管路, 有专人负责洒水。
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 2 具 MFZL8 干粉灭火器和足够数量灭火沙。
(5) 作业之前利用清水对作业地点 10m 内煤尘、 浮煤进行冲洗清理, 气割、 焊接结束后再次冲洗。
(6) 电焊、 气割等工作地点, 作业过程中要求安监员和瓦检员在现场监督检查, 并且瓦监员每隔一小时测一次瓦斯浓度, 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 0. 5%时不得作业。
(7)
瓦斯浓度不得超过 0. 5%, 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 20m 范围内巷道顶部无瓦斯积存时, 方可进行作业。
(8)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消防安全知识, 能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材。
2、 辅助车辆运行不规范管理措施:
(1)
车队内部制定车辆出库前自检车辆完好状态措施。
(2)
井口检身员抽查车辆的灯光、 刹车等功能是否完好, 不完好车辆不允许入井。
(3)
加强对辅助运输车辆及行人现场检查, 严格控制井下驾驶员不规范行为。
(4)
各单位加强辅助运输相关制度学习。
(5)
组织进行驾驶员现场技能操作考核, 进一步提升驾驶员操作技能。
(6)
组织全员贯彻学习辅运事故, 吸取教训, 保障安全。
3、 特殊工种证件不齐全管理措施:
(1)、 经营办培训专人负责, 各单位申报缺少证件人员, 7 月份开展工种证件培训工作。
(2)、 及时发现特殊工种人员证件有无过期、 丢失、 随身携带, 队内上岗前检查, 现场抽查工作人员携带证件情况。
4、 井下摘下安全帽管理措施:
(1)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 主动杜绝此项不安全行为。
(2)
加大检查频次, 严格查处有摘掉安全帽人员。
5、 迟到、 早退管理措施:
(1)
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
(2)
计入个人月度打分评比。
(3)
对经常迟到、 早退的人员进行教育学习。
6、 睡岗管理措施:
(1)
加强员工睡岗安全意识教育, 让员工意识到睡岗的危害性。
(2)
各区队领导加强管理, 各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检查睡岗人员。
(3)
各单位合理安排员工倒班, 杜绝连班、 减少加班延点, 保障工作充足休息时间。
7、 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管理措施:
(1)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培训, 让员工充分意识到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各区队领导、 各监管部门加强对高空作业人员的管理。
8、 不接受井口检查直接开车入井管理措施:
(1)
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
(3)
区队应加强员工教育学习。
(四)、 8 月份不安全行为重点管控:
从 7 月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可以看出:
1、 电气焊作业人员违章作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必须加大对电气焊作业人员严格管控,对于未经过专业培训, 未取得合格证件的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跟班领导一定要进行现场统一指挥, 在现场将措施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烧焊作业前, 必须在作业地点进行危险源辨识, 对存在的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作业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电气焊操作规程实施,8 月份应对电气焊方面进行重点管控。
2、 辅助车辆运输管理类的不安全行为人员比较多, 8 月份加强车辆入井前完好检查、 入井后车速控制管理工作, 组织矿内司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训, 提高司机的技能, 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 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素质, 保障辅助运输安全运行, 对辅助车辆运输作业进行重点管理。
3、 特殊工种证件不齐全人员较多, 各单位申报特殊工种证件过期、 丢失或缺少证件的人员名单上交经营办, 8 月份对这些人员开展特殊工种培训, 办理相关证件, 严禁无特殊作业证件人员上岗作业, 一经发现, 严格处理。
4、 睡岗的人员多, 8 月份必须加强管理, 各区队领导、 各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查出睡岗人员, 对查出的睡岗人员进行停岗教育学习。
三、 煤矿生产系统安全管理 数据:
六月份
分析:
从 6、 7 月 份生产系统可靠性可以看出通风系统可靠性最高, 采掘系统可靠性最低。由于 7 月份停产, 查处的隐患少, 系统显示 7 月份各系统可靠性值比六月份高。
当月存在问题:
系统上显示通风系统可靠性最高, 然而实际中, 在“一通三防” 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说明我们对“一通三防” 隐患排查力度不够。
我们应该对“一通三防” 系统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确保不留盲区死角。
针对正在施工的通风设施, 要求技术人员现场跟班管理,监督作业, 确保通风设施安全可靠。
8 月份重点管控:
8 月 份各职能科室加强对通风系统安全隐患排查, 对密闭、 盲巷等地点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对于定期检查、 步行检查、 日常动态检查查出的安全隐患逐条监督整改, 保障安全生产。8 月份对各个系统加强管控的同时, 对通风系统进行重点管控。
四、 对公司二季度验收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季度验收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 采掘专业:
1、 矿井矿压观测设计不符合规范, 缺少对于掘进巷道观测布点、 参数及观测方法的具体规定。
2、 井下掘进巷道锚索锚杆支护参数检查记录不规范, 尤其是无锚杆拉力测试记录。
3、 综采工作面支架护帮板未打出、 接顶不严密、 支架有错差。
4、 掘锚一队施工的 22115 回风绕道作业规程中经济技术指标表中支护方式不准确、作业规程中循环作业图表与实际现场施工不相符、 设备选型缺部分设备参数。
(二)、 机电专业:
七月份
1、 22116 综采面排水移变低压侧整定卡上的两相短路电流未填写、 漏电延时过长;三机移变、 煤机移变低压侧短路整定值填写错误, 两相短路电流未填写。
2、 22116 综采面的 3300V 开关刮板机机尾回路的漏电保护被甩掉。
控制台处的煤电钻综保实际过载保护值过大, 与整定卡不符。
3、 22116 综采面控制台处煤电钻综保无铭牌, 表面锈蚀严重。
4、 22117 进风顺槽掘锚一队机头配电点一台馈电断电器未接地; 主接地极角度过大且有松动。
5、 主扇房无停机警铃或警笛, 主扇房外周无应急照明, 蝶阀紧急操作时有障碍。
(三)、 辅助运输专业:
1、 神 B-0798#车瓦斯断电仪无标校标签。
2、 神 B-0766#车拉运超长材料, 警示牌吊挂不合理, 后马槽未固定。
3、 辅运巷 1200m 处转弯路口无警示标志, 无防撞缓冲设施。
(四)、 一通三防专业:
1、 22116 瓦斯抽放泵站司机无证上岗。
2、 掘锚二队 22115 回风绕道掘进面工作面有约 30m 长的监测监控电缆使用铁丝吊挂。
3、 部分电气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中作业人员签字不全。
4、 22116 瓦斯抽放泵站存在司机无证上岗现象。
5、 运转队 4 部皮带沿线部分水管阀门无手柄;
6、 主斜井部分水管阀门缺手柄。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管控措施:
对于以上验收出现的问题矿内各相关部门进行了逐一整改, 从反应出的...
推荐访问:【精品】本安体系月度分析报告 月度 分析报告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