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3篇

时间:2023-04-01 15:18:01 浏览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3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1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一、实施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XX年7月30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规划,确立了未来五年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这就迫切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从现状和长远规划来看,我省重点城镇供水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如不及早谋划和安排,将影响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供水能力不足,供用水矛盾突出。目前,全省149个重点城镇(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中有111个城镇缺水,缺水城镇占74.5%。在这111个缺水城镇中有43个属于严重缺水,其中:县级以上城市25个、重点镇18个。如不加强节约用水和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到20XX年,严重缺水城镇将达148个,这与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也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用水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有130个重点城镇是单一水源(占87.2%),无其他备用水源。其中:49个县级以上城市有36个是单一水源(占73.5%)。这些单一水源一旦遭到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同时,在130个重点城镇的单一水源中,有93个供水水源靠开采地下水供水(占62.4%),主要分布在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高的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等地区。随着城镇用水增长,地下水开采强度将进一步加大,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并存,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在现有111个缺水重点城镇中,有54个属资源性缺水(占48.6%),缺水量4.26亿立方米。这些由当地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供给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57个属工程性缺水(占51.4%),缺水量2.64亿立方米,这些区域水资源总量虽不短缺,但缺少控制性水源工程,或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用水需求。

  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是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必须尽快启动实施,才能破解上述问题,使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发展水平与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相匹配,实现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总体部署,结合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展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城镇水资源供给能力,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二)坚持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两手发力、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XX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重点城镇年供水量提高到54.96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5%以上,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均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供水水源,100个重点城镇具备供水水源。基本破解城镇水资源供给不足、城镇供水工程不配套等结构性缺水问题,全省重点城镇的供水能力基本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结构更趋合理。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构建“一群三组团”为主体、“两轴一环”城镇轴带为骨架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考虑东、中、西部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构建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布局。

  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强化水资源保护,特别是河源地保护;要研究开展向中西部跨流域调水,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同时,要在科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城镇化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合理、高效开发水资源。

  中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高,主要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要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建设,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统筹三次产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西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要充分利用洪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控开采地下水,继续加强西部河湖连通、引嫩入白供水延伸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哈达山城镇供水配套工程,将供水延伸至附近重点城镇,满足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东、中、西区域布局,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98处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解决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1976万人用水问题。其中,调引水工程,建设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及城镇配套引水、引嫩入白供水等23处调引水工程,解决63个城镇1407万人用水问题;蓄水工程,建设敦化香水、蛟河团山子、桦甸万两河和汪清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等65处蓄水工程,解决73个城镇531万人用水问题;提水工程,建设扶余市引松入扶、榆树市五棵树镇、磐石市红旗岭镇等10处提水工程,解决13个城镇38万人用水问题。

  五、分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结合空间总体布局,全省拟建设98处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80%以上任务。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19个。一是全力推进续建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配套、引嫩入白延伸、蛟河团山子、白山西北岔、桦甸万两河、敦化香水等14个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启动新的工程建设。计划年内新开工榆树市引松入榆供水工程、磐石市郭大院赵家街联合供水工程、四平市转山湖引水工程等5个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全力启动新一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可研编制和前置件审批,20XX年年底前完成可研审批,全力推进初设审批,为20XX年工程尽快启动做好提前安排。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21个。一是续建20XX年的结转工程,能够年内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各地要全力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使工程尽快达产、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全面启动新的工程建设,按照实施计划,加快工程建设。特别是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工程、公主岭市城市供水工程、长白县二十三道沟水源工程、和龙市柳洞水库、靖宇县青龙河水库等,要尽早谋划,尽快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再启动一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多项目的前期审批,为20XX年启动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20XX年,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20XX年和20XX年力争每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20个,20XX年再启动剩余工程建设,抓好骨干工程收尾。20XX年、20XX年为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地要提前布置,倒排工期,力争20XX年完成80%以上工程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加快完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前期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各地政府要超前谋划,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各县(市)政府是筹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用政府与企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和补充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全力投入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各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和经验做法,分析试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任务,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刚才,X个试点地区作了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这次会议在X召开,主要是X自列入试点以来,围绕落实试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大、推进措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X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和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试点方案要求,精心部署、强化措施,各项试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

  (一)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各地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着力完善联席会议、分工负责、定期调度等制度,开展专题研究,精心谋划实施。X市成立了新型城镇化试点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X市和X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城镇化试点工作。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新进展。各试点地区积极落实国家和市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减少落户限制,降低落户门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X市通过拓宽集体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X市出台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基本实现“零门槛”。同时,各地强化产城融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邹城市着重强化小城镇产业支撑能力,规划建设了X处小微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X家,吸纳就业X万人;龙口市各类企业吸纳全市X%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进企务工,通过产业转移加快了市民化步伐;邹平县积极培育壮大涉铝产业集群,打造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条,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支撑。各试点地区把农村新型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走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路子。X市推进“两区同建”,同步规划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已建在建农村新型社区X个,建成规模以上产业园区X个,X万农户入住农村新型社区,X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试点基本完成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深化增减挂钩试点,尝试推行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带资进城能力有所提高。邹城市制定《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扶持办法》,采取农村宅基地货币补偿、产权交换的方式,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X市X县为农业转移人口发放权益证书,保障进城农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X市成立增减挂钩投资中心,探索增减挂钩项目市场化运作办法,引进土地综合整治PPP项目,共申报实施挂钩项目X个批次,转移安置人口X万人,验收节余指标X亩。

  (四)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各试点地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财政投入方面,X年和X年,从市城镇化建设资金中列支X亿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试点地区,出资X亿元设立城镇化建设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金近X亿元。邹城市财政每年列支X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列支X亿元奖补资金扶持山区镇加快发展。在银行信贷支持方面,市里协调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试点地区支持,各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银行增加授信额度。X市获选国开行全国X个融资试点城市之一、农发行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城市,编制完成了国家试点融资规划纲要,累计融资到位超过X亿元,其中国开行融资额度达X亿元。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X县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为基础、国有公司为平台、市场化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机制,X年下半年至今,城镇化直接融资规模X亿元,通过PPP模式融资X亿元。

  (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各地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下放行政审批、规划建设管理等县级管理权限,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义堂镇创新管理体制,设置了“三办__心”工作机制,即X个党政工作机构和X个事业机构,创新使用“线片结合”工作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模式,实行权责利相结合、人财物负全责制度,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X市探索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覆盖全面、科学有效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项目审批原来涉及X个环节,标准化实施将其整合化简为X个步骤,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六)综合体制机制改革有所突破。各试点地区立足自身实际,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以及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X市全面构建市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人口分区引导机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资源要素全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扫清了制度障碍;X县通过小城镇驻地改造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塑造小城镇特色风貌;X县注重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化投入,挖掘自然风貌、文化习俗等因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同时,同步推进专项试点。X的土地制度改革试点,X、X的“多规合一”试点,……的智慧城市试点,……的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等专项试点有序推进,为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平台。

  二、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试点地区务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落实中央、市里的决策部署,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突出基层首创精神,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干在实处,奋发有为,切实抓出实效,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一)树立担当意识,解决“不敢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落实到城镇化试点,必须强化“无功即是过”的意识,不能把“不出错”、“不出事”、“不敢为”当成“不作为”的借口。比如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上,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敢于“吃螃蟹”、“冒天下之大不韪”,积极探索,走出了成功之道,像……等,都是在敏感问题上先行先试,这为我们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提供了借鉴。所以,市直有关部门和各试点地区要克服畏难情绪,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固有体制机制的藩篱,大胆闯、大胆试,努力推动各项试点任务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如何试”的问题。毛主席曾经说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各试点地区要对照前面所讲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不足找出来,尤其是那些能够短期内加以解决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不散光,以钉钉子的精神认真解决,该跟主要领导汇报的要及时汇报,该增加人员和机构的要抓紧增加,一时半会儿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拿出思路对策,制定好方案,比如农民进城落户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充分考虑落户条件、农村三权、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等因素,合理制定政策措施,有序引导农民进城落户。同时,各试点地区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发展阶段、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等因素,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思路举措,找准自己的发展模式,突出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三)突出以人为本,解决“为谁试”的问题。城镇化的主体是人,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人们来到城镇,就是想过好日子、能过好日子。想过好日子就是希望有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更好发展;能过好日子就是需要政府创造安居乐业、共享城市文明的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要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面子”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等“里子”建设,更加关注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和改革推进,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融得入。

  三、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按照试点三年工作要求,我市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今年已经到了“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试点推进,抓好相关规划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作为指导一个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纲领性规划,是各地推进工作的路线图,对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完成评审的地区和还没有正式印发的试点市、县要加快进度,争取年底之前全部印发实施。市里要求编制的人口市民化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投融资规划等,试点地区也要走在前面,率先编制完成。我这里着重强调一下人口市民化规划,要严格按照市城镇化办公室印发的编制办法,全面摸清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和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的现状、特点和迁移趋势,明确各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布局、路径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分类推进人口市民化。全市人口市民化规划已经专家评审,规划编制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印发实施。近期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对各市、试点县(市)人口市民化规划进行评审,请大家提前作好准备。

  (二)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近期市里印发的包括《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文件,打出了一套推进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组合拳”,为深化“人、地、钱”等关键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下一步要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切实抓好落实。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要放开各类城镇落户限制,增设集体户,畅通落户渠道,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保障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鼓励更多有意愿落户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要实行集体成员资格证明和户籍转移备案证书制度,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给进城农民吃一颗定心丸。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有效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带资进城能力。在住房保障方面,要探索实行“房票”制度,对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等地上附着物的农民给予合理补偿或发放等额“房票”。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要加快建立购房与租房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扩大公租房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覆盖范围,减轻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住房负担。在教育卫生方面,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薄”、解决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社会保险方面,要将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尽可能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扩大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比例,增强他们融入城镇的能力。要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加快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市级投资基金安排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建立“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资源分配新机制。同时,要深化土地、住房、投融资、行政区划调整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体制机制。最近,市城镇化办公室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全市已经出台的有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浓缩为X个方面X个问题,形成了《X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手册》。《手册》内容丰富、专业权威、通俗易懂,对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手册拟委托X人民出版社出版,各试点市县要积极做好征订工作。

  (三)强化城镇化载体建设。《X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X-X年)》确立了“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两圈四区即xx都市圈、X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各试点地区要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等因素,进一步强化城镇化载体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城市病”进入高发期的新形势下,加快实施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补齐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要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提升规划水平,强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二是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培育。相对大城市,我市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在吸纳农业人口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数量多、基础好、落户成本低、吸引力强等优势。各试点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突出产业支撑,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大幅改善水、电、路、气、网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水平,着力发展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风貌特色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努力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要平台。

  三是积极创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不同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相对独立于城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空间平台,是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因地制宜,提倡形态多样性,鼓励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镇,防止一哄而上;二要坚持产业建镇,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升级,防止千镇一面;三要坚持以人为本,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三块短板,增强城镇承载功能,防止形象工程;四要坚持市场主导,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四是合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农村新型社区是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各试点地区在要充分考虑经济、交通、文化、历史等因素,做好统一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合理确定社区建设模式,新建社区适当向县城、小城镇驻地和中心村集中,培育一批人口规模在X人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按照“五化八通八有”标准,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施“两区共建”,同步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对人口规模超过X人,经济和就业非农化水平超过X%的农村新型社区,及时纳入城镇化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新设镇或街道办事处。

  (四)强化试点监测评估问题整改落实。各试点地区要认真对照各自试点工作任务,针对城镇化试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进度安排,确保试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城镇化办公室进行跟踪问效。同时,市城镇化办公室在分配城镇化试点补助资金时,将试点监测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明年,市城镇化办公室将继续组织开展试点监测评估工作,对各试点地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形成试点总结评估报告,经市领导同意后,以适当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对工作不力的试点地区,市城镇化办公室将约谈相关责任人。

  (五)抓好试点经验总结提升。我市各试点地区都具有比较好的基础,要在完成国家和市规定任务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加大探索,特别是在绿色城镇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创建等方面重点突破。要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列出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清单,借助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力量,尽快总结提升。另外,可在当地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通过开设专栏、访谈、新闻评论等多种方式,深入解读宣传有关试点政策,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类“自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宣讲,扩大宣传覆盖面。市城镇化办公室要及时汇总各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形成试点经验库,充分借助新华社、人民日报、X卫视、大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要主动将我市各地的经验做法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和市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试点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各试点地区要切实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定时间、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落到实处。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亲自推动,特别是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小城市试点、特色小镇创建等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审定把关,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握好方向。要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城镇化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的重要作用,把综合试点的各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我们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的基本保障。今年以来,市里先后组织有关试点地区参加了全市新型城镇化专题研讨班、“新常态新理念新作为”系列专题(新型城镇化专题)研讨班、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培训班、人口市民化规划编制培训班等,对试点地区党政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试点地区党政领导和业务骨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各试点地区也要加强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培训学习,深入学习国家和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政策文件要求,实时了解市内外城镇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更好的推进当地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各试点地区要按时评估总结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原则上每半年报送一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每年报送一次试点年度总结报告。同时,要积极搜集素材,认真编报有价值、有份量的信息,将本地试点工作的好举措、好成果、好经验及时报送市住建厅城镇化处,每个月至少报送两条以上。市城镇化办公室要充分发挥《X新型城镇化》内参作为我市城镇化信息、政策和业务交流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宣传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市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和相关政策动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城镇化战略决策的重要平台。

  同志们,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试点地区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扬担当精神,凝心聚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做到新常态下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气象,圆满完成试点目标,切实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3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为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供水问题,按照省政府要求,省水利厅在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于20XX年5月11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规划》。经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住建厅、环保厅、法制办等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XX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于20XX年6月15日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要求各地加快组织实施。

  一、实施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XX年7月30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规划,确立了未来五年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这就迫切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从现状和长远规划来看,我省重点城镇供水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如不及早谋划和安排,将影响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供水能力不足,供用水矛盾突出。目前,全省149个重点城镇(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中有111个城镇缺水,缺水城镇占74.5%。在这111个缺水城镇中有43个属于严重缺水,其中:县级以上城市25个、重点镇18个。如不加强节约用水和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到20XX年,严重缺水城镇将达148个,这与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也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用水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有130个重点城镇是单一水源(占87.2%),无其他备用水源。其中:49个县级以上城市有36个是单一水源(占73.5%)。这些单一水源一旦遭到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同时,在130个重点城镇的单一水源中,有93个供水水源靠开采地下水供水(占62.4%),主要分布在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高的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等地区。随着城镇用水增长,地下水开采强度将进一步加大,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并存,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在现有111个缺水重点城镇中,有54个属资源性缺水(占48.6%),缺水量4.26亿立方米。这些由当地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供给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57个属工程性缺水(占51.4%),缺水量2.64亿立方米,这些区域水资源总量虽不短缺,但缺少控制性水源工程,或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用水需求。

  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是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必须尽快启动实施,才能破解上述问题,使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发展水平与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相匹配,实现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总体部署,结合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展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城镇水资源供给能力,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二)坚持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两手发力、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XX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重点城镇年供水量提高到54.96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5%以上,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均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供水水源,100个重点城镇具备供水水源。基本破解城镇水资源供给不足、城镇供水工程不配套等结构性缺水问题,全省重点城镇的供水能力基本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结构更趋合理。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构建“一群三组团”为主体、“两轴一环”城镇轴带为骨架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考虑东、中、西部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构建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布局。

  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强化水资源保护,特别是河源地保护;要研究开展向中西部跨流域调水,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同时,要在科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城镇化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合理、高效开发水资源。

  中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高,主要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要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建设,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统筹三次产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西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要充分利用洪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控开采地下水,继续加强西部河湖连通、引嫩入白供水延伸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哈达山城镇供水配套工程,将供水延伸至附近重点城镇,满足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东、中、西区域布局,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98处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解决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1976万人用水问题。其中,调引水工程,建设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及城镇配套引水、引嫩入白供水等23处调引水工程,解决63个城镇1407万人用水问题;蓄水工程,建设敦化香水、蛟河团山子、桦甸万两河和汪清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等65处蓄水工程,解决73个城镇531万人用水问题;提水工程,建设扶余市引松入扶、榆树市五棵树镇、磐石市红旗岭镇等10处提水工程,解决13个城镇38万人用水问题。

  五、分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结合空间总体布局,全省拟建设98处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80%以上任务。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19个。一是全力推进续建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配套、引嫩入白延伸、蛟河团山子、白山西北岔、桦甸万两河、敦化香水等14个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启动新的工程建设。计划年内新开工榆树市引松入榆供水工程、磐石市郭大院赵家街联合供水工程、四平市转山湖引水工程等5个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全力启动新一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可研编制和前置件审批,20XX年年底前完成可研审批,全力推进初设审批,为20XX年工程尽快启动做好提前安排。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21个。一是续建20XX年的结转工程,能够年内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各地要全力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使工程尽快达产、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全面启动新的工程建设,按照实施计划,加快工程建设。特别是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工程、公主岭市城市供水工程、长白县二十三道沟水源工程、和龙市柳洞水库、靖宇县青龙河水库等,要尽早谋划,尽快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再启动一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多项目的前期审批,为20XX年启动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20XX年,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20XX年和20XX年力争每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20个,20XX年再启动剩余工程建设,抓好骨干工程收尾。20XX年、20XX年为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地要提前布置,倒排工期,力争20XX年完成80%以上工程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加快完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前期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各地政府要超前谋划,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各县(市)政府是筹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用政府与企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和补充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全力投入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

 

 

推荐访问:城镇化 高度重视 市政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