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怎样看待六书理论9篇

时间:2025-09-24 05:48:06 浏览量:

篇一: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浅谈“六书”理论

  浅谈“六书”理论

  陈延金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六书理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理论,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其进行了较为正式的定义和举例。“六书”概念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东汉郑玄注引郑众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處事、假借、谐声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六书”定名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关键词:说文解字;

  六书;

  构字理论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先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书”主要指的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后来的学者大都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种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六书”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汉字的理论,并且为历代学者们所推崇。利用“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解释,将会帮助留学生形象而又生动地去理解和记忆汉字,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将进行具体地分析。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主要是以描绘事物的形状来造字的一种造字方法,可以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种。独体象形字主要通过描绘事物的整体轮廓来表示该事物,如“日、斤、山”。其中“日”像太阳;

  “斤”像斧头;

  “山”像连绵起伏的山体。合体象形,是在画成事物的轮廓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事物来帮助表义,如“眉、果、瓜、牟”。其中“眉”像眉毛的形状,但为了更好地让人明白是眉毛而不误解,特意在下面加上眼睛以提示;

  “果”像果子的形状,为了避免误解,在下面加上树木,说明特指树上的果子,这样形象性更强;

  “瓜”像瓜的形状,还特意在上面加上了瓜藤,这样更醒目;

  “牟”指牛叫时呼出的气体,因为在牛的头部,所以更形象。这样跟学生解释,汉字教学就会简单得多。不过,无论是大陆使用的简化字还是港台地区所使用的繁体字,象形字的形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象形字最初的形体差异较大。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也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来表示意义的方法,比如“上、下、刃、本、末”等字。其中“上”、“下”是分别用向上和向下的两条弧线加一条短线形成。“刃”字是在象形字“刀”的上边加一点,以此来表示刀刃的位置所在;

  “本”字在象形字“木”字的下部加指事符号,表示树根在树木的根部;

  “末”是在象形字“木”的上部加一指事符号,表示树梢在树木的梢头。依据指事字为留学生讲解这些字,一方面可以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和辨识。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在形声字中,表示字义的部件称为“义符”,表示字音的部件称为“声符”。形声字主要是由义符和声符组成,其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左形右声,这种类型的字最多,如“仙、张、钱、跑”;

  右形左声,如“鸽、鹂、刎、颈”;

  上形下声,这种类型的字仅次于左形右声的字,如“简、芳、菲、藿”;

  下形上声,如“凳、赏、酱、斧”;

  内形外声,如“辩、闷、问、闻”;

  外形内声,如“固、衷、阀、裹”;

  声符偏于一角,如“房、店、病、旗”;

  形符偏于一角,如“颖、惰、佞”。由于形声字的义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2语音,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运用“系联法”或者“系统归纳法”来进行形声字的教学,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所谓“会意”实际上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合成一个字,进而组合出新的意义,其组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组合方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偏旁组成,表示新的概念的会意字,比如:北、从、森。“北”表示二人相背,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表示背对着的意思;

  “从”表示“两人方向相同,一个跟随着另一个”;

  “森”由三个木组成,一个木在上两木在下,表示树木丛生的意思。另一种组合方式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偏旁组合而成,表达一个新的概念的会意字,比如“男”从田从力,在田里用力劳作的即是“男”、又如“休”从人从木,意义是人依傍大树休息。

  上述四个方面主要是按照“六书”的四种造字方法简要地探讨了“六书理论”。浅析了六书造字法构字法的基本框架,寄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篇二: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说?解字之简说许慎六书理论简说许慎“六书理论”“六书”是东汉著名语?学家许慎,在《说?解字》中对古?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象形是?种最原始的造字?法。它是??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字,整个字形就像?颗跳动的?脏,中间两个短横形象地勾画出了左右两个?室,让?看到字形便明?字义;“?”字,着重勾画了?头顶上两只**的犄?,以及细长灵活的腿,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让???了然;“?”字,像?个站?的?,上?的?横是?的肩膀,当?个?肩挑重担,有了责任,有了担当,我们就说他长?了。其实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借?鲁迅先?的?句话就是,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古?的象形字是?种表形的?字。这种?法其实具有很?的局限性。且不说抽象的意义?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于是汉字开始由表形向表意发展,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指事字是?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便?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种抽象的符号来表?。?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我们看“亦”字,像?个站?的?,这两点指?的是腋窝的位置,所以“亦”的本意就是指腋窝;再来看“刃”,这?点指?的是?上最锋利的位置,就是?刃。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同或?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字。但同?字并不?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字法,即:旧字翻新。?这种借旧翻新的?法,却往往是借?不还。“北”字,描绘了两个?背靠背的样?,借?“背”这个同?字,来表?“北”这个?向。?如词语“败北”,古代称战败为“败北”,为什么呢?意思是打不过转背?逃。再看这个“西”字,它的形状是?个鸟巢,?阳西下,倦鸟归巢,于是古?就?鸟巢来代表西?。形声字是?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做形符造字,取?拟新字读?的字即读?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河”?字就是这种字,“江”“河”?字左边形为?形,右边的?,可为声符。也如《说?解字》对“松”字的说解:“松,?也,从?,公声。”“松,?也”,是解释字义;“从?”是解释字形;“公声”,是说明字?。会意是并列字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字组成的字,会和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字就是这种字,即??为武,??为信。“析”:甲??从?从?,?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即劈开?头。“伐”:甲??从?从?,表以?刃砍?的头。本义是砍杀。

篇三: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分析

  六书是中国古代的六门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学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六书理论认为,这六门学科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的基本课程。其中,礼乐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课程,射御是培养人的体育素质的基础课程,书数是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基础课程。

  六书理论认为,这六门学科是人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的基本课程。在这六门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掌握六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

  六书理论也认为,这六门学科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课程。通过对这六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华,并且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书理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书理论通过对六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并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当今社会,六书理论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六书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可能不如古代,但是,六书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的重要课程。同时,六书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应该高度重视六书理论,并且在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六书的优秀传统。通过对六书的学习,我们可以为培养新一代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作出贡献,并且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篇四: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汉字六书理论

  汉字六书理论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和汉字文化的基础。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并不标准化,给日常的书写和传播带来了很多不便。后来,汉字书写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汉字书写的学科,就是汉字六书理论,由此开创了汉字书写的先河。

  汉字六书理论是研究汉字书写的学理,指的是以汉字六书(字、词、句、诗、书、报)为理论基础,借助视觉、空间、文字构成等多种技术形式,分析、概括和总结汉字书写的形式、技巧、原理和规律的学科。简单的说,汉字六书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正确书写汉字的一门学科,涉及到汉字书写的原理和法则,历史发展和风格变化。

  汉字六书理论自古至今都有重要意义,它是汉字历史、文化发展的继承者和守护者,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例如,甲骨文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汉字书写的痕迹,其中包含的汉字六书理论的原理已经渗透进各个古代汉字书写体系中。另外,隋唐宋元时期,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书写规则,人们普遍使用自己的书法以及对汉字的书写技法和规则的研究,也为研究汉字六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以后,随着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出现,汉字书写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书写体系逐渐消失,传统汉字书写原则和规则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汉字六书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像胡适先生等人也曾就汉字六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如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六书理论越来越

  -1-

  受到重视。汉字文化保护者也积极参与到汉字文化保护运动中,诸如开展提倡汉字文化的知识宣传活动、保护汉字文化遗产以及推广汉字六书理论研究等,都有力地维护了汉字六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汉字六书理论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六书理论不仅丰富了汉字文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的重要纽带,更是为研究汉字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对于有志于了解汉字文化的人来说,熟练掌握汉字六书理论不仅能够深入学习汉字文化,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书写的方法和规则,从而更好地保护汉字文化。

  -2-

篇五: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中的价值和局限

  六书理论是汉字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全球汉字文化和历史深通,被公认为是对汉字构型、构成及其根底的文化框架和历史情态最为完整、系统和谨慎的总结。六书理论反映了上古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甚至得以发挥到当今。然而,六书理论也着实面临着现代汉字结构的局限性。

  首先,六书理论的笔画构成单元仅仅与汉字的结构有关,而对汉字的读音和外延意义丝毫不予重视,因此仅以六书理论研究汉字,无法弥补汉字本身存在的读音和实质性意义的不足。其次,六书理论所定义的构成形态均指中国传统汉字,无法解释一些晚近出现的大量信息技术新型汉字,因此在现代汉字结构中,六书理论的作用也因此局限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尽管如此,六书理论的价值仍然不可忽视。六书理论依然可以为研究汉字的文化直觉、汉字的汉语拼音规则及汉字的拼写规则提供有力的线索和参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当今汉字的深层历史提供科学的支撑与客观的反思。同时,深入探究六书理论,也为探索汉字语法、汉字构词以及汉字义项内部联系等贡献了一大部分指引和铺垫。另外,六书理论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今日汉字默符,为我们所熟悉的电子文化构型赋予时代性和社会性,从而更好地塑造出新型的汉字文化符号。

  总之,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中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但它也同样会面临局限。新发展时代的汉字并不是完全依赖传统文化符号的复制,更多的是要结合现代社会环境及时代背景去赋予汉字及文字文化各种现代化的内涵。在这一新时期,更多需要以六书理论为基础进行系统规范的分析研究,以求不断更新汉字的理念与实践,理解和解读汉字历史与文化,真正做到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篇六: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本文就“六书”理论是否应加入对外汉字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其应用价值的优劣两方面进行解说。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六书”理论,但要因时、因地而异,不可一味地滥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再采用。

  标签:“六书”理论

  对外汉字教学

  应用价值

  优劣

  一、引言

  根据语言学家们对对外汉语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汉字难学的问题主要归结为:难认;难写;字数多;形、音、义之间有交叉,容易搞混;难查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们提出了运用“六书”理论进行对外汉字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还可帮助他们弄清汉字的发展脉络,了解汉字的字形和意义的变化,同时又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进而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对教师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如卞觉非(1999)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虽然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书”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另外,其他一些学者提出如果字字都用“六书”理论进行解说,从古研今,这也未免太繁琐,可行性也不强。所以,本文主要就“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有无应用价值、应用价值的大小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六书”的提出及发展

  《周礼·地官·保氏》中最早提到“六书”一语,“六书”是“六艺”之一,“六艺”是当时周王朝贵族子弟们必须学习掌握的各种本领。虽然《周礼》中提到过“六书”,但对它的具体内容却没作解释。

  前人对“六书”的解释比较权威的是郑众、班固和许慎的说法。郑众分“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六书”谓之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并以此六书来教育公卿大夫们的子弟。在从古至今的汉语教学中,我们普遍沿用的“六书”理论是东汉许慎的解说,他在《说文·叙》中将“六书”解释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以上三位学者关于“六书”的解释基本上相同,都是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

  后来有人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质疑,如戴震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是造字之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它们并不能产生新字,故而提出“四体二用”之说。后来又有“三书”说,主要包括唐兰认为的象形、象意、形声;裘锡圭的表意、形声、假借以及陈梦家的象形、假借、形声等。此后又有詹鄞鑫、苏培成提出了新六书说。

  三、“六书”理论的应用价值优势论

  (一)对汉字教学的指导作用

  从古代的“六书”被列入《周礼》的“六艺”之中,我们可以推断“六书”是当时贵族子弟们必须学习掌握的一门本领,也是当时的老师们用以教育贵族子弟所参考的科目。虽然《周礼》中没有明确具体地说明“六书”的内容,但它是用来教育子弟的项目,这说明“六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今天的汉字教学过程中,其价值不言自明。不管是对本族的学习者而言,还是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应用“六书”理论来指导学生,不仅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学习汉字的成果也能显而易见,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自信和兴趣。

  (二)使留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首先“六书”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它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以及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六书”说不仅在中国古文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我们当代人以及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掌握汉字的形体、了解字义的演变、理解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留学生即便面对庞大的汉字群体也可以对汉字字形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许多汉字字形中包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六书”理论来进行讲解,留学生不仅能学到汉字知识,也能使他们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透彻、清晰的了解,对跨文化交际也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三)可以提高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注入“六书”用法,如形象展示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象形字),对“子、山、心、木、火”等字,通过板书、卡片展示或者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来表示物象與文字之间的关系,将生动的形象展现在留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认知,联系现实生活,更加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根本意义。既形象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又提高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还会增加教师讲课的激情,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让留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字,进而从心理上减少他们学习汉语的焦虑情绪,改变他们认为汉字难写、难认等想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让学生从根源上重新认识汉字

  在留学生学写汉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写许多错别字。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六书”理论,将有效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例如,学生容易把“本”字和“未”“末”二字混淆。如果老师能告诉学生“本”字是个象形兼指事字,“本”字下面一画表示树根之所在,是“根本”之义,那么学生就很少会写错这个字。再比如“家”字,学生经常把它写为“冢”字。如果老师懂得并且运用“六书”理论,向学生解释“家”是

  个会意字,“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的意思,下边的“豕”表示猪,因古代大多数家庭都养猪,所以就在“宀”下加“豕”表示“家”。这样一来,学生对“家”这个字就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即便再遇到也不会搞错。由此可见,在对外汉字教学课堂中运用“六书”理论讲解某些汉字是非常有用且必要的,这可以大大降低留学生写错汉字的可能性。

  四、“六书”理论的应用价值劣势论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关于“六书”说提到过两点:首先,“六书”说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每个人可有每个人的观点、说法;其次,如果每个文字都用“六书”来为其分类,其结果就是常常不能断定它应属哪一类,因为有些汉字是两类造字之法兼有的,还有一些是无法用“六书”来归类的。裘锡圭在评论唐兰的这一说法时指出:虽然此说法有点过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就象形法和字理析字法而言,它们实质上是利用古文字让留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本源。但我们也应明确,许慎的“六书”说是根据小篆字体确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演变,“六书”中的某些理论已不完全符合汉字的发展实际,“六书”也逐步失去了分析某些汉字的功能。现代汉字中有一大部分是简化字,很多汉字的结构理据都已经被破坏,已看不出汉字的象形义。另外,用“六书”讲解汉字,可能更适宜中高级班。初级班汉字的掌握量极少,教师讲课的着重点在于听和说,要求会书写汉字的情况一般是在中高级班才出现,所以说“六书”方法适应的范围有限。汉语中有些形声字已发生变体,它的形旁已不具有表意效果,因此,如果还按形旁类推,就很难推出字义。

  “六书”本身也有局限性,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六书”是分析小篆的结果,它对古今文字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全部解释到位。第二,对“六书”的阐释有些地方含混不清、不够明确,虽然历代的理解基本相同,但也有很多相异之处。这些都不利于汉字的教学以及文化的传播。第三,“六书”中各种造字法的界限不够明晰,有些字既可以是象形,又表示指事或形声等。例如“本”字,它既是象形字,也是指事字。第四,“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们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前四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如果人为地把两类性质不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层面来处理,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

  郑振峰(2002)认为,在运用“六书”理论通过分析汉字的构形来进行教学时,由于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具有不同的形体机制,如果不对各个时期的汉字进行断代的调查与描写,统而言之,是很难弄清其构形规律的。当代古文字学者赵诚提出另一问题:汉字的断代研究太薄弱,我们并不能将汉字在各个时代的断代发展了解、考察、研究得很充分、很全面,这自然会影响到汉字系统的研究、描写。反映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汉字在每一阶段的发展演变时,可能会由于对汉字了解得不充分、有断代,所以讲解不够准确到位。但如果对每一个阶段的汉字都进行断代的测查与描写,这样学者们的考察工作就会非常繁琐,工程量巨大,实施的可行性很小。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在给留学生讲课时,如果把汉字在各个时代的构形特点、断代研究都进行详细的讲解,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也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还容

  易混淆。

  再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六书”理论,会受到中外文化差异、学习者自身接受能力的制约以及教师文字素养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其最终达到的效果也未必理想。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运用“六书”理论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可以使留学生对中国汉字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六书”的局限性以及时代的发展、汉字的演进,它的适用性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关于能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六书”理论讲解汉字,我们要视情况而定,要考虑到它的优劣,不可一味地滥用。还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及其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再采用。

  參考文献:

  [1]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2]单宛君.文字构体分析在识字教学的运用[D].台湾:玄奘人文社

  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

  [3]金妍希.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J].赤峰学院

  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秦建文.“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5]孙丽曼.“六书”理论与识字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5).

  [6]魏畅.浅析《说文解字》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2).

  [7]许慎.说文解字叙[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郑振峰.“六书”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兼评王宁先生的汉字构

  形理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王瑞晓

  河南焦作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454000)

篇七: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便是《六书》。《六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思想发展及抽象思维能力普及的重要贡献。这六本古籍:《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以及《春秋》,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而且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六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它们涉及着众多学科,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史学、礼仪、音乐等等,这些学科也是中国文明的基石,可以说《六书》是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支柱。许多知名的中国古典思想家和文学家都从《六书》中受益,并且运用它们来构建他们的思想体系。

  《六书》既受到中国人的普遍尊敬,也得到了外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们在释放知识的同时,也给西方文明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六书》在西方被大量研究和采用的原因。

  《六书》凝练精致的思想内容,内涵丰富深刻的文化理论,其影响深远,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思想发展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针对《六书》,有许多成熟的理论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这也是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我们介绍《易经》,它是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人类最早的一部心理学著作,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道德指导著作。《易经》主要探讨在特定情况下如何指引人们获得和谐生活,它的核

  -1-

  心理论是“stillnesstomotion”,即把原本的能量静止改为变化。同时,它还提到了“互补”的理念,强调在做任何决策时,应该尊重彼此,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正面回应他人。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收录了迄今历史上首批有价值的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标志。它记载了人们的心情,探讨了人心的矛盾,也体现出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美德观念。它给人们提供了展现情感的基础,教会人们看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尚书》和《礼记》是处理社会秩序方面的古典经典,它们主要是对人们的行为、权力、义务和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以此确立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规范,促使人们通过道德和行为来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尚书》和《礼记》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大道,它们教育人们如何去遵守社会规则,以此达到和谐美满的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文献,它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五三零年,文本的主题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以及运用相关的方法和规律,来研究人类社会的意义、功能和发展。《周易》将人与自然、社会和世界联系起来,涉及了预测、决策、时间管理和战略规划等领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

  最后介绍一下《春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主要记载了先秦时代至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春秋》提出的“兼爱”和“以

  -2-

  德报德”等思想观点,也影响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从而促进了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公平待人、互惠互利的理念。

  总之,《六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文献,是中国思想发展及抽象思维能力普及的最重要贡献,它们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六书》的理论是我们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它们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也仍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我们长久反思和研究。

  -3-

篇八:怎样看待六书理论篇九: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对六书理论的看法

  六书,首先在周代出现,《周礼》中提到: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下面我想对这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参考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分别具体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下文括号中为对应字的甲骨文)1.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1):纯符号性质的,比如说“上”(有抽象符号;

  2):在象形文字上提示符号,比如说“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和“下”(),属于独体造字法,下)、“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还有“亦”()(像人流汗的形状)、“刃”()(刀坚也、像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属皆从刃)等字。

  2.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1):通过线条化与图画拉开了距离,象形程度降低了,属于独体造字法,比如说“日()(中间的一横是装饰性笔画,无实际性意义)”、“月()”、“牛()”、“羊()”、“果()”、“须()”、“瓜()”等字;)”、2):是用象征、借喻、暗示的手法,强调图形和文字相结合,比如说“大(“婦()”、“王()”(天下所归往也,三画连其中谓之王)等字。

  3.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譬”即声音。

  1).途径=表意字+音符,比如说“星(星)”;

  2).表意字+表意字:音符也有表意的作用。比如说“娶()”(上面的“取)(这么多得小方形代表着众多的星

  “字有表意兼会意的作用)、“启(“止()”、“它()(上面的“門”有会意兼形声的作用)”、)(溢的初文,像水太满将)(蛇的初文)”、“益(要溢出来的形状)”;

  3).半音半义:比如说“狼()”、“狈()”

  4.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挥。“谊”就是义之意,“指挥”便是“指向”。

  1):混合不同的表意符号,比如说“执()”、“育(毓)”、“鲜(鱼和羊均为很鲜美的食物)”、“宅()”

  2):利用偏旁位置关系造字,比如说“杲()(日在树上谓杲,意味着明亮)”、“杳(日在树下谓杳,意味着昏暗)”、“林()”、“森()”“莽()”;

  3):汇合偏旁字义,可以连读为成语,比如说“赤()(大火为赤)”、“去(呿的形声偏旁)”、“歪(不正为歪)”、“信(人言为信)”

  5.转注:由于现在对于转注的异议太多,主要有主形派、主音派和主义派,因此不加以说明。

  6.假借:本无其事,依声托事

  1):本无其字的假借,即造字假借,比如说“新()(取之于薪)”、“旧()”

  “来()”、“令()”、“西()”、“北()”、“韦()”、“久(灸的初文)”、“朋()(朋为两串具)”。

  2):本有其字的假借,包括别字,比如说“草”、“弥”

  以上为六书理论的具体介绍,接下来我想说说六书理论的意义:

  1.

  六书理论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的根基;

  2.

  六书理论对汉字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

  六书理论对音韵的研究有很多的启示作用;

  4.

  六书理论丰富了比较文字学的研究方法;

  当然,六书理论也有它局限性的地方,比如上文说到的转注,但是,其闪耀出的光辉却是无法遮盖的。

推荐访问:怎样看待六书理论 怎样看待 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