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大暑节气含义特征是什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大暑节气含义特征是什么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节气快到了,大暑节气含义特征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暑节气含义特征,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大暑节气的含义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
大暑节气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的民间风俗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解暑热之效。
喝暑羊
华北地区,大暑当天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紧张的夏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休整一下疲倦的身体,甚是美哉。
送“大暑船”
在浙江台州沿海等地,在大暑日送“大暑船”的习俗已有几百年历史。人们将古时三桅帆船尺寸缩小比例后建造“大暑船”,舱内满载各种祭品。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在街道小巷中行进穿梭,街道两旁站满参与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送至码头,举行祈福仪式后,由渔船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拌匀,装入容器,蒙上纱布,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有温中散寒之效。
斗蟋蟀
大暑时节,乡村田野蟋蟀居多,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带着孩子到田野里抓蟋蟀,到大树下玩斗蟋蟀的游戏,颇有一番风趣。
大暑节气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汉族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菠萝)的习俗,汉族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大暑节气必须知道的生活小常识
1.吃应季食物
大暑节气要多吃应季食物,此时可以常吃茄子、丝瓜等,这些食物是凉性食物,能清除暑气。大暑天气炎热,脾胃功能会随之降低,所以很多人都有食欲不振的症状,想要提升食欲,山药也是不错的选择,山药能强健脾胃,促进消化,提升人们的食欲。
2.多喝水
夏日炎热,会大量出汗,体内的盐分也会随之减少,身体缺水严重,会导致中暑,所以大暑节气要经常喝水,或是喝盐开水,喝盐开水不但能补充水分,还能补充流失的盐分,从而起到预防中暑的效果,除了喝盐开水,多喝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3.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清热解暑的效果很好,还能降低火气和夏季特有的烦躁感。适合大暑吃的苦味食物 有很多,例如苦瓜、苦菜等。常吃苦味食物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
4.饮食清淡
到了大暑节气,不但天气炎热,也时常会有暴雨雷电,人体受到炎热和潮湿的侵袭,可能出现食欲降低,腹胀等不适症状,此时饮食要清淡一些。
5.避免中暑
中暑是大暑常见的疾病,中暑后会有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预防中暑,除了在高温时刻减少外出,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可以常饮用绿豆汤、苦瓜汁之类的降火气饮品,在室内要注意温度,不能将空调调的太低,避免出门不适应。
推荐访问:大暑 节气 含义 大暑节气含义特征是什么 大暑节气含义特征是什么 大暑节气的涵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