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宜宾市委人大工作会议

时间:2025-09-24 04:54:55 浏览量:

篇一:宜宾市委人大工作会议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永莲发布时间:2021-08-06T07:47:21.968Z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1期

  作者:

  陈永莲[导读]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促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在多地落实,实现全域供水、供水产业以及建设管理的一体化,为区域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水务服务保障。宜宾市南溪区水利局

  四川

  宜宾64410摘要:本文强调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优势,并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积极推行省市合作、优化变更工作方法、着重强化管理保障等一系列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优化思路,旨在促进相关工作的升级。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务工作;智慧水务

  引言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促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在多地落实,实现全域供水、供水产业以及建设管理的一体化,为区域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水务服务保障。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优势分析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旨在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水源、水网、水质、水务服务相同,促使城乡水务工作得到统一管理,有效解决城乡供不充分与不均匀的现实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均可以喝上安全、放心、优质的饮用水。综合而言,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我国城乡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要求,更是所有城乡居民的迫切愿望[1],因此在当前的水务工作改革中进行深入推行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建设投入方面的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展开规模相对较大,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建设项目展开中,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与参建人员,特别是资金较为缺乏,无法保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达到理想效果。在此过程中,若是由当地政府部门独立承担该项目建设的支出,不仅难以确保资金迅速且充足到位,而且在后期所负担的还款压力也表现出明显增高的趋势,并不利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第二,项目实施方面的问题。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全面性存在着一定不足,特别是在水源调度方面,容易发生水厂建设数量、规模不符合现实情况的问题,难以保证覆盖全市80%以上的人口比例。同时,更多将目光聚焦于重点乡镇、连片乡镇的集中供水,但是对于小型单村,特别是偏远村庄、山村的供水工程建设较为忽视,供水规模及其改造方案无法切实满足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要求。另外,信息化程度偏低也是目前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方面所面对的常见问题,也需要着重处理,推动“智慧水务”在区域内的全面实现。

  第三,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存在着运行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无法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运行更好的适应市场,容易造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流于形式。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优化思路探究

  (一)积极推行省市合作,形成建设合力

  1.省市合作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一体化,此时,除了要实现城市与农村地区的供水服务及管理一体化之外,出于对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考量,还要确保省、市之间的供水服务及管理一体化。基于这样的要求,利用省市合作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依托对区域供水的统筹性、综合性、整体性布局,尽可能消除投入不足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所造成的限制及不良影响。实践中,区域的省水利厅以及市委市政府要充分发挥出其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中的主导性作用,严格遵循全市“一盘棋”的布局原则,积极与区域省水投集团展开沟通与合作,弥补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不足,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更好落实。

  2.高位推动

  必须要给予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以充分的重视,落实省、市领导的亲自推动与指导,各个分管单位协调工作。实践中,可以设定一月一次的频率展开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主题会议,对阶段内该建设项目的展开情况、实践中所遭遇的现实问题等进行汇报与交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后续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的主基调、重点任务、建设方向等等,带动基层工作人员、社会各方组织提升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关注度及重视程度,并主动参与、配合相关项目建设工作。

  3.多方联动

  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组建起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联合水利部门共同成立省市联合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水利、住建、发改、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路等市直部门和省水投集团有关领导。在此基础上,区域内各县、区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同时,区域人大及相关代表应当联合各级领导小组,共同编制出城乡供水一体化行动方案,实现多方联动,形成建设合力。

  (二)优化变更工作方法,形成创新模式

  1.全面实施

  结合区域水务服务与管理的现实情况,全面落实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部有关的水务工程项目建设,具体如下:第一,区域水源工程的建设。参考水源规划实际水平、区域水源情况,展开引水工程以及水库项目建设,为城乡提供充足的水源支持。第二,水厂管网工程的建设。以区域城市管网为核心进行延伸,以区域重点乡镇的连片供水为主、小型单村供水为辅,实现对区域内城乡供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第三,针对偏远地区实施供水工程建设。切实将偏远村庄、山村等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内,保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实效性。

  2.模式创新

  积极引入先进项目建设模式,如EPC模式等,保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各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应当推行城乡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替代相互独立、隔离、封闭的工作模式,切实保障区域内城乡供水服务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在项目建设中引入信息化手段,促使水站的远程集中管理成为现实。

  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优势,在区域内推行“智慧水务”,着重推动农村供水管理不断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搭建起智慧水务系统平台,实现区域城乡水务的管网图、监控网、管控平台、运维队伍、考核机制的一致性。

  (三)着重强化管理保障,保证项目落实

  1.完善机制保障

  第一,运维管理机制。在“三体两化”(城乡、建管、厂网一体;运行市场化、保障法规化)的指导下,在区域内建立起水源相同、水网相同、水质相同、水务服务相同的运维管理机制;加速整合供水企业与自来水企业,未实现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并促使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更加适应市场化运作情况。

  第二,监测监管机制。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展开对出厂水以及末梢水的日常化监测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处理水质未达标问题,落实联合执法与监管,确保城乡的水质相同且达到区域供水条例相关要求。

  第三,综合水价机制。在水源相同、水网相同、水质相同、水务服务相同的指导下,结合成本全面测算、听证等环节的展开完成城乡居民到户基本水价的设定,持续完善水价调整制度,切实落实阶梯式的水价管理,维护城乡水价设定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2.持续强化监管

  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及相关工作内容纳入区域的重点民生工作范围内,并列入市委“大督查大落实”项目督查范围[3]。实践中,需要始终坚持以督查倒逼问题破解,以担当倒推序时进度,实现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与落实的加速推动。积极组建起项目督查组,定期、不定期的分区域开展专项督查并形成专项督查报告,推动项目进展和问题整改,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落于实处。

  (四)其他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效率与质量,除上述工作之外,还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内容:第一,全面实施年度计划。加快规模水厂、骨干管网及偏远村供水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供水格局。第二,全力推动问题破解。加强建设用地批复、净地交付等相关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国有、乡镇集体水厂接收工作;抓紧制定出台水价调整指导性文件。第三,全程高效推进落实。全面贯彻落实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协调指挥部的作用,及时推动问题解决,加快项目实施,实行“全周期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即“一周一碰头”、“半月一会商”、“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研”制度,全方位协调推进、高效落实项目建设。

  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的水务工作改革中深入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通过积极推行省市合作、优化变更工作方法、着重强化管理保障等工作的展开,形成了建设合力,提升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效率效果,促进了区域水务服务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文科.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管服模式改革探讨——以彭阳县智慧人饮工程为例[J].水利水电快报,2020,41(10):80-83.

  [2]李志明,王有桥,赵德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天长市实施“三个城乡一体化”[J].城乡建设,2020(15):10-11.

  [3]付昕,周小云.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划研究报告——以新余市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2):165-166+168.

推荐访问:宜宾市委人大工作会议 宜宾 工作会议 市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