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道德经》与投资之道【精选推荐】

时间:2025-10-21 17:46:5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与投资之道【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与投资之道【精选推荐】

 

 《道德经》 与投资之道!

 先给大家谈一点“玄”的东西, 玄而又玄, 众妙之门, 大家掌握了这些, 将来在股市中把握大势方面会更有心得。

 刚刚在休息的时候有人建议我讲《周易》 , 但这个不能讲, 尤其是公开场合更不能讲。

 我今天只是以《周易》 做个开场白, 但主要还是讲自己读《道德经》的一些体会。

  首先给大家看一篇我在 2006 年 11 月写的一篇文章“大易如神, 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学界及国人默认的一个共识是, 中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 从玉皇大帝到太上老君, 从土地爷到灶王爷……中国遍地是“神”。

 结果是, 中国成了一个无神论最发达的 国度, 宗教在中国也没有了市场。

 所谓“拜神如神在, 不拜也不怪”的俗谚, 便是对国人信奉“临时拜佛脚”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最好诠释。

  然而, 中国人真的一无所信, 没有自己的宗教么?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灭, 成为四大古文明唯一硕果仅存的伟大文明, 中华民族历经各类浩劫, 反成了全球人口最多、 同化力最强的伟大民族, 到底原因何在呢? 是简单的实用主义哲学指导能如此么?

  非也!

 世界上信奉实用主义哲学的民族并非中华一家, 人类到大难临头时多数都会以实用为第一行动指南。

 但为何只有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呢? 我以为, 根本原因 在于,中国人虽然表面上以实用为特色, 但在文化深层, 国人却在心中藏着一部和西方一样的伟大的《圣经》 , 那便是“易经”。

 中国人的宗教情怀也由此得到充分 的体现。

  这便是为何数千年来“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 而无数学人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易经的深层原因。

 而在百姓层面, 易经以“占卜”的表象顽强地生存, 也反映了 中国人骨子里对“易经”及其反映的“神”(即未知世界和难以把握的世界)

 的敬畏。

 有所敬畏人便不会自大, 所以中国人对“中庸”情有独钟, 也便可以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 和圣经开导众生、 预言未来一样, 易经也以卦爻及卦爻辞的形式教导众生生存、 发展、 思考的智慧, 并以一套占卜系统对未来做出预见。

 从这一点看,

 易经高于圣经, 因为圣经只告知和暗示答案, 而易经却告诉人们获得答案的智慧。

 在我看来, 64卦各卦及其爻辞讲的都是天地人的哲学, 而占卜, 只是古代圣贤给 后人提供的一套“智力体操”。

 所谓“善易者不卜”, 讲的正是受过这套“智力体操”充分熏陶后的人便用不着去迷信什么的道理。

  事实上, 易经和圣经在内核上是相同的。

 比如, 《圣经》 首篇《创世纪》 说“在起初,天主创造天地”, 然后又用 6 天创造了天地海及其他万物, 第七天休息。

 而易 经则认为,太极生两仪。

 在此, 所谓“太极”, 不过是古人对宇宙源头的一个抽象, 和“天主”非常相近, 但中国人似乎比西人又更聪慧一些, 所以才摒弃了抽象化 的“天主”, 而代之以更具有思辨色彩的“太极”。

 而所谓“两仪”, 说的是“阴阳”, 在其后的八卦中是“乾坤”, 比“天主”创造的“天地”更概括更抽象, 因 而也更具科学价值。

  在圣经中, 天主用 6 日创造了其他万物, 而在易经中, 每一卦都有 6 爻, 代表事务发展必经的 6 大阶段。

 而到了第 7 天, 圣经中先主休息了, 易经中的乾坤变化也完 成了一个周期, 进入“卦变”阶段。

 可以看出, 两者对人类、 事物发展变化的概括几乎一致。

 只不过, 中国易经的概括更抽象更思辨, 其包容天地万物的功能更强大 而已。

  众所周知, 圣经是 1600 年间由 40 位伟大的圣徒和学者记录的“神谕”, 至今在西方仍有广泛的市场, 美国总统就职都需要手抚“圣经”发誓; 而易经中则包含 了中国古代智者伏羲、 文王乃至孔子“仰观俯察”的智慧结晶, 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光芒。

 也正因如此, 中国历代先哲才皓首群经, 孜孜不倦地研习易 经, 近代史学大家冯友兰才称她为伟大的“宇宙代数学”, 对其推崇备至; 而伟大的思想家、 革命家毛泽东在蔡和森与其通信中大谈“俄国十月革命”时, 回信却在 大谈“《周易》 之道”, 更遑论如今国内外研究易经的中外人士数以千万记了!

  可以豪不夸张地说, 易经便是中国心目中的圣经。

 而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生存发展至今, 端赖于国人信奉易经所灌输的“阴极必阳”(坤卦)

 、 “否极泰来” (否、 泰两卦)

 、 “隐忍待机”(屯卦)

 、 “循序渐进”(渐卦)

 乃至事物发展的无限性(未济卦)

 等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 多少年来, 他们把 这样的信仰深藏于心, 这才有了表面上的实用主义和骨子里的进取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不测之谓神”。

 中国人循道而行, 尊重科学; 敬畏“天命”, 承认不足; 寄望“天下大同”, 强调“和而不同”。

 这便有了中国人超乎 寻常的顽强生命力,也便有了西方人好奇但又难以理解的东方神秘主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而所谓“中国传统文化 90%都是糟粕”, “中医是伪科学”等等论调,

 暴露的正好是某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

  中国人有宗教信仰么? 没有。

 因为中国人已经智慧到超越盲目的信仰;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么? 有!

 因为在他们的血液里, 时刻流淌着“太极、 阴阳”凝聚的“易”的智慧。

  易之太极, 仿如“天主”、 “上帝”、 “真主”, 是他们智慧的起点和启蒙, 也是他们信仰的归属和乐土。

  “阳”为“实用哲学”, “阴”为宗教信仰。

 “一阴一阳”相互激荡, 从而演绎出了波澜壮阔而又生命力旺盛的 5000 年中华文明史, 直至 2006 笔者写下此文, 直至永无休止的“未济”!

  我写这篇文章是就“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话题和人辩论时写的, 大家听了这篇文章就知道, 我之所以以《周易》 开头, 就是因为它与《道德经》 有着非常渊源的东 西, 《周易》 是群经之首, 所有你学过的经典里它是元首, 《道德经》 是万经之王。

 显然易经比《道德经》 形成的更早, 对中国的文化的影响更深远广博一些。

  《易经》 讲究的是阴阳, 而中国人自创的教义中有两派影响最大的, 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 中国人历来统治阶级是用的就是这两派学说, 所谓“外施儒术, 内用黄 老”。

 就是说, 在社会上教导大家用孔子的东西, 但是治理国家用的是老子的东西。

 每一个朝代一旦发生动 乱, 道家的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特别多, 历史上的像诸葛亮起初就是道家的,只是后来不得已发展成一个儒家人物。

 比如张良, 刘伯温全是道家人物。

 所以有人比喻 道家是一个中药铺, 一旦有事情就要求到道家。

  今天, 我们结合股市来谈《道德经》 , 肯定要谈到“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大家知道, 道家学说里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道”, 中国人从来讲究走正道。

 为什么叫“道可道, 非常道”? 就是一种宇宙核心规律、 高深的道理可以讲出来, 但 是一旦讲出来就已经不是真正的道了, 和道至少有了距离, 所以真正的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名可名”呢, 一个东西你可以用某个说法去定义它, 但定义了的时候 它已经脱离了本身的“名”所表达的东西了。

 比如股市中我们说“股票”, 这是一个名, 但是一旦拿股票这个名来定义它时, 已经和我们现在交易的东西不太一样 了。

 在中国股市中大家体验的会更加深刻,国外的股票是通过严格的审核, 为了给好的公司锦上添花发行的股票, 同股同权。

 而中国的股票分好几种, 同股不同权,

 同股不同价的都有。

 可以看出, 一个东西一旦被定义,可能就被歪曲了本意, 比如, 股市里一旦你知道这个人是“股神”的时候, 这个“股神”让你失望的时候也就 到了, 谁都难逃这个规律。

  其实, 要结合股市读《道德经》 , 大家首先要悟到不是“道可道”“名可名”, 而是道德经里的这几句话: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什么意思呢? 一个事物一旦是 虚空的状态时生命力就很强, 这就是唯“谷”才“神”, 它虚怀若谷, 死不了, 生命力就强大。

 老子的笔下把它定义为“玄牝“。

 在老子眼里, “玄牝之门, 是谓天 地根。

 ”天地之所以能够健康的运行, 根就在玄牝之门这里。

 “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就是说它不声不响的存在着, 用的时候并不多, 所以很富生命力, 能够让所有的万物都从根这里决定了它的发展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讲, 中国股市的天地根在什么地方? 玄牝之门在什么地方? 假如纯粹的以股市论股市, 那么中国股市的“玄牝之门”在证监会, 具体在发审委, “玄牝 之门”在发审委, 它把的这道关决定了中国股市到底在做什么, 以后会如何运作, 根就在这里。

 这在中国证监会是至关重要的, 平时大家是忽略它, 只有到了最后,

 就像当年日本出现一个股票“富通昭和”的时候, 大家想到发审委为什么把关不严, 把在国人眼里臭名昭著的“昭和”都引入中国股市了。

 实际上, 追根溯源, “玄 牝之门”就在发审委, 发审的股票是什么东西决定了股市后来所有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里演绎出来的。

 但是恰恰很不幸的是, 我们发审委通过的股票首先是 “为国企脱困”的股票, 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包装上市,要来这里圈钱。

 国外都叫融资, 只有中国老百姓叫“圈钱”, 而“圈钱”这个词汇即使是最官方的媒体也会出 现这个词汇, 央视也曾经讨论过这个词汇。

 能够上市的公司都是通过大量的公关费用, 这里很大的一块费用就用在发审委公关上, 否则就不会有王小石蹦出来谋财,

 也不会有王益和太平洋证券等悬案。

 所以, 从根源来讲, 我们就存在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老子主张的“天地根”必须要用得审慎。

 拿国家来讲, 老子便主张, 警察、 军队这样的拳头是轻易不能使用的,

 一旦使用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要出问题。

 “玄牝之门”也是这样, 具体到每一个事情都是这样, 这样演绎出来的乾坤才显得清明。

  实际上, 老子讲的是完全哲学性的大道理, 但是只要有体会, 我们就可以可以细化到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上, 可以在证券市场谈“玄牝之门”, 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谈“玄牝之门”。

 只要你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都可以用它来解决。

 为什么许多人在生命中活的比较累? 根源就是玄牝之门必须是“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而他没遵从这样的法则。

 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作为人, 感情这个东西轻易不能 玩儿, 不能常用, 用多了你就惨了。

 在股市里如果发审委把关不严, 给大家带来的问题就是永远是“牛短熊长”, 牛两年至少要熊四年。

 牛的时候大家抱着报复的心 理, 而过后四年大熊市让我们很受伤, 牛市来了, 疯狂的操作, 结果熊市又来了。

 大多数投资者的悲哀就在于好了伤疤忘了疼, 认不清行情的性质, “绵绵不存, 用 之满勤”, 最后落得个喊牛叫牛帐户不牛, 牛来了赚点熊来了赔光。

 拿我们这次遇到的熊市而言, 它绝不是一般的熊市, 我去年十月断言 6124 点是铁顶时, 我在文章最后加了一句“6124 点是未来五六年铁顶, 而且是超黑 色”, 正常是两年牛市熊四年, 更何况我们这次是遇到的全球的熊市, 更何况我们遇到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更何况我们还有“大小非”抛售这样的 难关。

 大家知道, 很多人为了救市呼吁限制大小非, 我为什么反对? 当年国有股减持, 大家都呼吁减持, 国家也听了, 但是管用吗? 这样政策上的出尔反尔, 伤害的 是股市的根, 是信用。

 所以现在我现在提出的办法是鼓励大小非减持, 为什么呢? 因为这才符合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的道理, 你鼓励它出, 它反而出 不了, 股票反而可能不会跌。

 当大家都视大小非为猛虎的时候, 肯定起不来局。

 就像现在一样, 我们鼓励全流通, 大家都去炒全流通, 先把资金往那边转移, 冷落大 小非股票, 最后你会发现这些股票反而不跌了。

 原因是:

 第一、 大小非股东抛不出去, 没有人接, 所以它也就不跑了; 第二、 它会找金融资本谈判, 让利给金融资 本, 只有让利给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才能把这个股价稳住, 完成这个股票的出货过程。

 由此看, 我们从道家角度可以把一些问题反过来想, 反而有了解决办法, 如果一味的像现在这样今天一个措施、 明天一个措施, 首先国家丧失信用, 另外“大小非问 题“对国家信用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股票不可能真正的牛起来。

 这也有点“以毒攻毒”的道理, 越害怕什么就越是让它这样, 反之, 它会好起来。

 当你觉得市场没有 风险的时候往往是风险积累的时候, 当大家觉得有风险, 战战兢兢做股票的时候, 反而风险不大。

 这也是近期市场一直在 1700—2050 点忽悠, 因为这时主力 也没有大利可图, 还不甘心的缘故。

  那么, 这时候市场为何非要如何“疯狂”呢, 难道我们不能应用一点“弱者道之用”的道理? 那么的话, 明年市场的下跌空间反而小了, 搞不好还会大涨。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 里提出“知其雄, 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道理”。

 我们知道, 老子的哲学很多人总结为“装孙子哲学”,

 实际上并非如此, 老子发挥的是易经中坤的一面, 是老子意识到一些大多数人的人性的弱点, 假如把老子的精神延伸到股市里, 要知其荣, 守其辱。

  举例来说, 拿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地位而言, 虽然有一定影响力, 但我自认自己不过是个喜欢思考的平民百姓, 并不代表什么学院流派或利益集团, 所以很多大的官 方论坛也不会邀请我, 为什么? 师出无名嘛, 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 有些人要维持他们的“正宗”。

 但是我为什么又好象比那些天天站在庙堂之上的人还有影响力?

 其实, 这也是符合老子的东西,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我处于大家都厌恶的一个位置上, ...

推荐访问:《道德经》与投资之道 道德经 之道 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