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孙逸仙与中国觉醒

时间:2025-07-31 08:23:5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逸仙与中国觉醒,供大家参考。

孙逸仙与中国觉醒

 

 善本掌故:

 《孙逸仙与中国的觉醒》

 201 2-1 1-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 100

 詹姆斯· 康德黎(James Cantline, 1851—1926)

 , 孙中山的英籍老师,曾为伦敦外科名医。

 1885—1896 年任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 为中国培养了不少西医人才。

 孙中山先生即为其得意学生之一, 且以其品学兼优而备受器重。

 康德黎学识渊博, 教学有方。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 康德黎不辞劳苦, 多次前来协助手术。

 中华民国成立后,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康德黎大喜, 特著《孙逸仙与中国的觉醒》 (Sun Yat Sen:

 and the Awakening of China)

 一书,称誉孙中山的伟大人格及其领导中国革命的目的, 建设新中国的步骤等。

 1912年曾在伦敦、 纽约两地出版。

 馆藏为 1912 年伦敦(London:

 Jarrod & Sons)出版, 存世不多。

  康德黎在前言中表露了自己的写作初衷主要是出版商盛情邀请, 希望他执笔对孙中山及其革命事业做一描述。

 他非常谦逊地坦陈自己只是提供了孙中山生平、 性格等相关素材并介绍他的革命事迹, 其精彩华章均归功于合著者谢里丹· 琼斯(Sheridan Jones)

 的创作。

  全书共十章, 附 48 幅插图。

 书中详细描述了康德黎营救“伦敦被难” 的孙中山这一事迹。

 1895 年, 广州起事失败后, 清廷遂向各国清使馆发电, 悬赏一千两花红银缉拿孙中山。

 可孙中山毫不畏惧, 继续在海内外从事革命活动。同年 9 月, 他到达伦敦, 随即拜见了师友康德黎。

 10 月 11 日, 孙中山在清使馆宣传革命时不幸被诱捕。

 康德黎得知孙中山被囚之事, 立即偕同孟生博士(Dr.

 Manssion)

 先后要求伦敦警署和英国外交部采取行动, 但无结果。

 于是他们在英国《全球报》 (Globe)

 上披露了孙中山蒙难的消息, 一时间各报转载, 伦敦民众闻知大哗, 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英国政府被迫于 22 日向清使馆递交备忘录, 要求按国际公法和国际惯例释放私捕人犯。

 23 日清使馆被迫释放孙中山。

 此次事件使孙中山名闻海外, 在全世界树立了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此之前, 世界上没有人想到过在“不变的中国” 会发生革命。

 现在人们知道中国在发生革命, 孙中山就是这场革命的领袖和象征。

  书中还摘录了一封 1912 年 3 月 3 日, 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孙中山致函康德黎夫妇的信。

 信中提及孙中山在革命完成之后, 希望辞去大总统一职, 由袁世凯继任。

 在另一封信件中, 孙中山曾提到:

 “当我从现在的地位回顾以往的艰辛与苦斗, 念及你们始终不渝、 令人难忘的盛情厚谊, 使我更加感激你们。

 ”

  康德黎在书中回顾了自己与孙中山 25 载相遇与相识的历程, 对孙中山作出很高的评价:

 “他总是我们家里最受欢迎的来宾, 孩子们和仆人对他都很尊敬。

 他态度和蔼, 谦谦有礼, 常为他人着想, 谈吐风趣, 风度怡人, 以一种无法形容的方式将人吸引到他这一边。

 这令我想到他是奉献给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一个独特的存在。

 ”

  1925 年, 孙中山病逝, 康德黎拖着年迈的身体, 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孙中山追悼会, 报告孙中山生平事迹, 声泪俱下。

 次年, 康德黎因病不幸逝于英国,享年 75 岁。

  康德黎与孙中山, 相遇相知, 相扶相助, 几十年风雨相伴。

 而今我们可以穿越时空, 重温他们亦师亦友的传世佳话, 着实要感谢康氏之作。

推荐访问:孙逸仙与中国觉醒 孙逸仙 觉醒 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