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真正做到“三读懂”

时间:2022-08-05 10:54: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正做到“三读懂”,供大家参考。

真正做到“三读懂”

 

 真正做到“三读懂”

 ——观摩吴老师的《认识方程》 活动总结 大鹿圈小学

 霍文丽 2013 年 11 月 6 日, 我组织我校的老师们观看了名师吴正宪的《认识方程》 一课, 整个观摩活动大家非常专注, 课后研讨交流得非常积极, 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观摩吴老师的《认识方程》 一课,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引入: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 对于方程,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或者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

 什么是方程? 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带着对方程的期待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 展开。

 1、 根据天平现象写算式:

 学习方程就要请一个朋友来帮忙, 出示一个自制的能活动的纸天平, 贴在黑板上:

 这是什么?

 (老师特别喜欢这个男孩, 他能用肢体语言表示自己的想法)

 如果放同样重的东西, 天平发生什么变化? 平的。

 左边重呢? 斜的。

 右边重呢? 斜的。

 出示一个 300 克砝码, 放在天平的右边,

 师:

 要想使左右两边平衡, 你能取什么放在左边就行了?

 生:

 我来取苹果 120 克和香蕉 180 克。

 师 :现 在 天 平 平 了 , 你 能 用 数 学 语 言 把 它 记 录 下 来 吗 ?(120+180=300)

 现在把 120 克苹果取下来了, 天平有点斜了。

 现在换上青苹果,那么青苹果可以怎么表示?

 生:

 用字母。

 师:

 咱们想到一块去了, 那苹果落入盘中之后, 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家记录一下。

 可能会怎么样。

 他说可能会斜下来, 赶快记录。这个现象你会记录吗, 好那这位同学帮老师看一看。

 你是怎么记得。

 生:

 180+X<300 师:

 只可以小于 300 吗? 还可以出现什么情况?

 生:

 等于 师: 记录下来还会出现什么情况? 你再来摆。

 看这个现象你能记录吗?(180+X>300)

 记录下来。

 现在吴老师把 180 克香蕉取下来, 我现在想换上苹果, 每个苹果的质量相等, 左右两边又平衡了 , 记录这个现象, 你怎么记录的?

 生 A:

 X+X+X=300 生 B:

 应该是 3X=300 现在取下所有东西, 右边放上了 50 克砝码 师:

 要想使左右两边平衡, 你可以怎么做。

 生拿一 20 克砝码和一 30 克砝码放到左边托盘上。

 师:

 这个现象你会记录吗?

 师拿下左边一个 20 克砝码, 现在天平又斜了, 这个现象如何记录。

 这个核桃即将落入盘中(左盘), 天平会怎样? 想象一下会怎样?你能把这种现象记录全吗? 当它落入盘中以后仍然会出现三种情况对不对? 可能等于、 大于或小于它,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生:

 □+30=50

  X+30>50

  X+30<50 面对黑板这么多算式有什么想法吗?

 2、 分类揭题:

 黑板上这么多算式, 乱糟糟的怎么办? (分类)

 生:

 可以将类似的总结起来。

 师:

 从天平的角度讲, 要么是平的, 要么是倾斜的, 可以分成两大类, 指名分。

 一组同学找平的, 一组同学找不平的。

 像这一类相等的, 不相等的这一些, 数学上有个特别的称谓, 我们叫它不等式, 另外一类就叫做叫是等式, 今天不等式我们不做研究,我们就来研究等式。

 这些等式都一样吗? 还可以再分类吗?

 生:

 我发现了等式也可以分成两类。

 把用数的分成一类, 把用英文字母的分成一类。

 师:

 那 37+方块的那个呢? 你们先分分看。

 我们用一个大圆将所有的学过等式圈起来。

 指名圈学过的等式。那么没学过的一类叫做“方程”。

 那么你认为什么是方程? 自己想,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什么是方程吗, 你心目中方程什么样?

 生:

 数字+字母=数字是方程。

 生 2:

 有未知数的算式。

 师:

 有未知数的算式就是方程吗? 谁来给他提提问题。

 生:

 那么不等式也有未知数, 它算不算方程?

 师: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师: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什么叫方程? (生看书)

 它是这么总结的,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那么你能把方程圈上吗? 还有什么问题吗?

 那□+30=50 是不是方程?

 那“一个核桃的重量+30 克=50 克” 这个是不是方程呢?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这里面有没有未知数? 它是不是等式? 是不是方程?

 其实我们早就在接触方程了 , 你们想一想, 一年级的时候, 我们就学习的 5+□=8 就是一个方程, 因为你们那个时候太小了, 老师就没告诉你们。

 现在我们知道了 , 未知数可以穿上图形的外衣, 可以穿上字母的外衣, 可以穿上文字的外衣, 脱去外衣之后都是“未知数”。

 4、 练习:

 (1)

 下面哪些是方程, 哪些不是? 为什么?

  a-15

 9. 8+0. 2=10

  80+ □ =120

 5y=35

  n+17>27

  36-x=9*3 生表态是否方程——用生生之间反问的方式确定判断是否正确——师:

 错了没关系, 讨论讨论就越来越清楚了。

 (2)

 撤去板上的天平, 你心中的天平还在吗? 出示图片:

 一壶 2000ML 的水, 刚好倒满 2 个热水瓶和 1 个水杯(200ML)

 来, 亮出你心中的天平, 生用手势表示天平。

 现在你的左手上就是这壶水, 有 2000ML。

 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 生用双手表示天平的变化:

 哗的一下倒满了 一个热水瓶, 再哗地一声倒了 一壶, 再哗的一下倒满了 一杯。

 现在你的左手是什么? 右手是什么? 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ML=2000ML 2Y+200=2000 (3)

 出示盘秤图片: 上有 4 个月饼, 指针指向 380 克.

 生:4X=380

 解说算式的意思: 一个 X 表示什么?4X 表示什么? (4) 30+X=100?

 它是一个方程吗?

 你能把这个冷冰冰的式子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

 学 生 自 己 写 方 程 式 自 己 讲 故 事 :6+X=10

  X*10=100

 80+X=100 三、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头看:

 是一个沉淀经验, 沉淀智慧的重要环节, 师生共同驻足, 静心反思, 回顾、 整理学习过程, 这是学生将经历上升为经验的重要过程!)

 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过程。

 还有问题吗? 生:

 怎样解方程? 为什么叫方程? (师:

 你想叫它什么? )

 吴正宪解读《认识方程》

 反思:

 如何从形式定义的教学过渡到研究概念内涵的教学?

 能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能顺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了吗?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 怎么认识方程? 学生不认可有文字的、 有图形的等式是方程, 怎么解决?

 1、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 天平可以直接解读方程, 所以从直观的天平开始…… (1)

 从图中获取信息。

 (2)

 发现等量关系。

 (3)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

 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达。(数学表达)

 2、 方程就是讲故事。

 让方程回归生活, 在身边找方程, 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

 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 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

 举例列方程:

 生身高 145CM

  师身高:

 XCM

  师比生高 35CM 生:

 X-145=35

 X-35=145

  145+35=X 为什么学生喜欢 145+35=X 的表达? 那是因为对算术思想根深蒂固。

 对“方程” 的整体建议:

 1、 准确把握内容定位, 正确理解其价值。

 2、 有效开发教学资源, 为课堂所用。

 3、 方程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用心作好过渡。

 让抽象的直观起来, 让枯燥的生动起来, 把孤立的联系起来!

  课后研讨:

 张冬华:

 听了吴老师讲的《认识方程》 一课我有很多的收获。

 方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 对于学生将来的初中阶段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吴老师首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天平的概念, 虽然只是一个天平图片和几张水果图片, 几个砝码, 普普通通的一节数学课却让吴老师演绎得如此精彩!

 张博:

 我感受最深的是:

 在教学过程中, 吴老师先问针对方程想知道些关于方程的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方程, 有的学生可能在书上看到过这句话, 知道“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

 ” 但对于方程真正表示的意义却不知道。

 吴老师用简易天平和肢体语言表示平衡与不平衡, 然后告诉学生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

 通过放水果的游

 戏, 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式, 然后通过分类, 明白哪些是方程, 哪些不是方程。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 方程的意义。

 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 关注学困生, 关照课堂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 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全体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 学生快快乐乐、 真真实实地构建知识的模型。

 李占军:

 通过听、 看、 感受吴老师的课堂, 我真正领略了 名师的风采, 我将在以后教学中, 努力工作,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要以热情的鼓励、 殷勤的期待, 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 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 贴近孩子们的心。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 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 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胡新晔:

 吴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上的这种一环套一环的严谨, 孩子的心总是被吴老师的不管是语言还是课堂环节深深地黏住, 连听课的老师也被黏住了, 不知不觉地就理解了什么是方程, 一点不感觉到枯燥乏味, 这样的课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觉得吴老师特别地懂孩子, 把方程的精髓理解得特别到位, 能用直观的形象的方式给孩子深刻的理解, 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学习的。

 还有几位老师也都发表了 类似的感慨, 我从吴老师身上看到了更多更深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最让我敬佩的是吴老师的那颗善于思考的思想, 看到吴老师对这节课的解读, 我感觉到什么是研究——多问多思, 在不断的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中真正做到“三读懂”。

推荐访问:真正做到“三读懂” 读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