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型毒品,来势汹汹

时间:2022-08-11 08:3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型毒品,来势汹汹,供大家参考。

新型毒品,来势汹汹

 

 新型毒品 来势汹汹 新型毒品 来势汹汹

  “远离新型毒品, 健康成就未来” , 作为今年“国际禁毒日”的宣传语, 它从另一角度揭示了当今新型毒品正在 “入侵” 普通人群。

 我国近年来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也在成倍增长, 2005 年登记在册的滥用新型毒品人数, 已从 2001 年的 2. 5%上升到 6. 7%, 在大多数城市, 这个数字已占到吸毒者人数的 60%以上, 有的甚至超过90%。

 在云南、 广东等地查获的新型毒品案件数、 缴获数也在逐年成倍增多。

 这表明新型毒品正大面积地延伸触角, 并将有取代传统毒品的态势。

 “新” 在何处

 所谓新型毒品, 指的是摇头丸、 K 粉、 冰毒等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毒品, 是由国际公约及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较强兴奋或抑制作用, 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化学毒品。

  相对传统毒品海洛因、 大麻和可卡因等来说, 新型毒品“新” 至少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出现时间上来说, 新型毒品 1919 年诞生于日本, 20 世纪 50 年代后开始在世界蔓延, 1996 年发现我国有人滥用, 二是毒品成分上来说, 新型毒品主要是兴奋剂、 致幻剂等精神药品, 而传统毒品主要是麻醉药品, 三是从制作上的新, 传统毒品主要是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得到的半合成类毒品, 而新型毒品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所以又称实验室毒品、 化学合成毒品等。

  由于新型毒品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 其成分、 含量的不同合成和合成外观的改变使毒品千奇百怪, 名字也五花八门。

 不过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性质和主要成分, 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以中枢兴

 奋作用为主, 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胺非他明, 俗称冰毒) 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 第二类是致幻剂, 代表物质有麦角酰二乙胺(LSD) 、 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苯环已哌啶和氯胺酮) , 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 代表物质是亚甲二氧基甲基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 :

 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 包括三唑仑、 氟硝安定和 Y 羟基丁丙酯等。

  “毒” 在哪里

 摇头丸, 新型毒品的代表性成品, 安非他明类衍生物, 学名是 3,4-亚甲二氧甲基丙胺(MDMA) , 属于具有明显致幻和兴奋双重作用的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

 由于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 故称摇头丸。

 大多摇头丸外表都非常漂亮, 有金黄色的, 有粉红色的, 有嫩绿色的, 而且都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 比如一种蓝色的摇头丸, 贩毒者给它起的名字叫蓝色幽灵; 有一种金黄色摇头丸的名字叫郁金香, 还有一种绿色摇头丸的名字叫绿色蝴蝶。摇头丸具有强烈的精神依赖性, 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 在服用后常表现为时间概念和认知混乱、 行为失控、 活动过度、 感情冲动, 常引发集体淫乱、 自伤和伤人, 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湖北一个体老板每天半夜均发现妻子变成了青面獠牙的怪兽, 惊恐之余找医生诉苦, 才知是因自己蹦迪时吃了摇头丸所致。

  K 粉, 学名氯胺酮, 俗称 K 粉, 娱乐场所又称“盐” , 属于静脉局部麻醉药, 医学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 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

 2001 年国家药品监督局将氯胺酮列入精神药品管理,是政府明令禁止的新型毒品。

 K 粉外观上是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易溶于水。

 K 粉原本是一种兽类麻醉药, 服用后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致幻作用, 滥用 70 至 200 毫克便会产生幻觉, 一般只要两三次或者足量吸食一次就可以上瘾。

 吸食 K 粉毒性发作后, 会使人完全失去自制,丑态百出。

 滥用 K 粉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遗症, 对心脏、 肺部、 生殖系统都有致命损害, 轻则神志不清, 重则可使中枢神经麻痹, 继而丧命, 另外还可能产生性冲动, 导致许多少女失身, 所以又称迷奸粉或者强奸粉。

 ――2005年一名 32岁的温州人吸了大量K粉后, 难以控制自己,竟持从非法渠道弄来的枪跑出饭店, 对着商场陈列橱窗里自己的影子开了一枪。

 被逮捕后他说, 自己当时已产生幻觉, 以为橱窗里有人要杀他。

  冰毒, 学名甲基苯丙胺, 因外观为纯白色结晶体, 形状像北方人说的冰茬子, 也称为“冰” , 而“溜冰” 就是指吸食冰毒。

 冰毒毒性高于海洛因, 在各类新型毒品中毒性最为剧烈, 只要吸食一次就能成瘾。滥用冰毒常出现不吃不睡、 活动过度、 情感冲动等强烈兴奋状态,甚至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

 吸食后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 严重损害心脏、 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吸食成瘾后还会造成精神障碍, 表现出妄想、 好斗等。

 1919 年日本首次在实验室里合成此药, 二战中被日、 意、 德法西斯军队作为军需品发给战士, 吃了之后几天几夜打仗不疲劳, 像日本军人自杀式飞机去炸军舰, 都是吃了甲基苯丙胺去的。

  ――北京一青年出于“义气” 帮朋友打群架, 朋友为“报答” ,给他吸食冰毒, 上了瘾的他在小腿上注射过量冰毒导致当场昏迷。

 医学专家检查后, 称其大脑组织被冰毒严重损坏, 已无药可治!

 面面儿, 学名苯甲酸钠咖啡因, 又称安钠咖, 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 1:

 1 的比例配制而成, 为了招徕吸毒者, 有些“面面儿’还兑了罂粟壳在其中。

 其中咖啡因、 海洛因起兴奋神经的作用, 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

 安钠咖作为兴奋型的精神药品, 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抑制以及麻醉药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等症, 它通过兴奋中枢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

 安钠咖还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 长期使用除了会产生药物耐受性, 需要不断加大药剂量外, 也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癖的精神药品。

  忽悠悠, 主要成分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安眠酮和制毒化学品麻黄素, 成品常以片状或粉状出现。

 吸食后似醉酒时那种亢奋, 走路摇摇晃晃, 故俗称忽悠悠。

 麻黄素和安眠酮是国家严厉控制的精神药品, 其中, 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

 在正常情况下, 麻黄素与安眠酮合成后就成了忽悠悠。

 由于忽悠悠成分相当不稳定, 在加工过

 程中, 如果麻黄素进行了脱氧反应后, 忽悠悠也就变成了冰毒。

 而加工过程中什么时候变成冰毒, 制毒者自己也常把握不住。

 一旦流入黑市, 冰毒权作忽悠悠, 只要吸上几次就上瘾, 而且终身难戒。

  ――山西雁北地区的李某滥用忽悠悠, 从最初一天吸食几颗、 几十颗, 发展到后来一天要吸食 100 多颗。

 由于长期吸食, 思维已经变得越来越迟钝, 身体也越来越差。

  三唑仑, 又名三唑氯安定、 海乐神, 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具有催眠、 镇静、 抗焦虑和松肌作用, 长期服用易导致药物依赖。因这种药品的催眠、 麻醉效果

 比普通安定强 45 至 100倍, 口服后可迅速使人昏迷晕倒, 故俗称迷药、 蒙汗药、 迷魂药, 是一种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药品。

 三唑仑无色无味, 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 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

 近年来, 常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抢劫、 强奸等非法活动。

 此外, 三唑仑的长期使用, 还可使人出现狂躁、 好斗甚至人性改变等情况。

  新型毒品毒更大

 新型毒品对人的身体到底会有哪些危害, 专家指出主要是两点:第一, 严重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

 大量的临床表明, 冰毒、 摇头丸可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 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大脑神经发生错乱, 就会形成真假难辨的幻觉,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在心血系统方面, 在吸食新型毒品后, 人体的血管迅速地收缩, 由此必须要释放自己的能量, 就要不断地扭动头部和扭动自己的身体。

 而当这种运动量超过自己的心血系统所能承限的范围的时候, 就非常容易发生猝死。

 有个医学实验发现一过量吸食摇头丸猝死的心脏, 其每一根心肌都断成一截一截的了。

 吸食苯丙胺类型毒品还可以产生其他损害, 如可以导致吸毒者全身骨骼痉挛、 肌溶解、 出现恶性高热、 对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等, 严重时可令人死亡。第二, 使吸毒者精神损害甚至导致人格裂变。

 常表现为感情冲动、 蛮不讲理、偏执, 出现被害妄想、 嫉妒妄想以及幻听等病理性精神症状,极易实施暴力行为包括自杀及嗜血杀人。

 此外, 吸毒耗费大量钱财, 影响学业和工作, 导致家庭破裂, 妨碍社会经济发展, 毒化社会风气, 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 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构成威胁。

  吸食岂是时尚

 目前新型毒品来势汹汹, 表现为吸食人群的扩散和吸食场所的扩大:

 前者主要表现为新型毒品吸食人群向青少年及公司白领、 普通人群扩散, 后者主要表现为, 新型毒品在向歌舞娱乐场所、 私人会所、居室扩展。

 这个庞大的吸食人群大都因为猎奇或寻求刺激选择了新型毒品, 而新型毒品漂亮的伪装又使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吸毒, 反而认为服食新型毒品是一种“时尚” 。

  由于新型毒品对于身体的依赖性相对传统毒品小, 只在吸食后才会出现幻觉、 极度的兴奋、 抑郁等精神症状, 而对精神上长期的影响一般不容易看到, 所以有些人觉得用了不会导致大的危害, 就连续使用。

 正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缺乏对“新型毒品” 危害性的认识, 因而误入迷途。

 有八成的吸毒者不知道新型毒品是“毒” , 有的错误地认为吸食后能找到一种所谓灵感, 有的甚至把它当成伟哥、 减肥药来用。专家指出:

 其实新、 老毒品只是反应快慢不同, 对人体的危害性没有差别:

 实际上同等剂量的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毒性和成瘾性更强烈。因此, “新型” 并不能掩盖“毒品” 的真相。

 新型毒品是联合国禁毒组织和我国政府共同管制的精神药物, 制造、 贩卖和吸食都属违法行为。

 为打击制造新型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2005 年 8 月我国颁布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对规范和加强易制毒化学品、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提供了针对性的法律依据。

  “远离新型毒品, 健康成就未来” , 作为今年“国际禁毒日” 的宣传语, 它也较好地为我们指出了对待新型毒品的应有态度。

  [责任编辑]姜 冰

推荐访问:新型毒品 来势汹汹 来势汹汹 毒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