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科技局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区科技局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全区科技工作以“拼搏两载,超越期待”为导向,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1) 全区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2.36%;(2)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1471.6 亿元,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 41%;(3)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02 件;(4)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 120 人;(5) 创新型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 5.24%;(6) 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278 家;(7) 新公示高新技术企业88 家,累计将达 296 家。2、知识产权保护全区专利申请量 16088件,专利授权量 6125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5044 件,发明专利授权 422 件。3、产学研活动组织科技对接活动 20 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 105 项。4、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90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47项,争取经费 2.54 亿元。二、科技创新“八大行动”成效显著(一)“创新园区建设行动”强力推进 1、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速。围绕“两个一千”和“研发总投入占比达 5%”的目标,加快项目推进,加强平台打造,全力推进“一核四园”建设。组织编制了“武进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路线图”、
“武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路线图”,通过了“国家火炬计划武进新材料产业基地”复核。重点支持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围绕石墨烯超级电容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新材料产业成为我区第二个千亿级新兴产业打下基础。四大园区入库企业 167 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05.38 亿元,同比增长 61.9%;园区企业研发总投入经费支出 21.25 亿元,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 5.2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3 家,申请专利1117 件,其中发明专利 242 件,授权发明专利 56 件;实施各类科技项目 103 项,获得经费 11610 万元,其中 3 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占全区 43%;新增两站三中心 21 个。2、西太湖科技城产业规划蓝图绘就。西太湖科技城建设是加快常州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区抓住重大机遇,坚持“围绕碳科技做文章,建设以石墨烯为突破、以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为主导、以其他相关新材料为补充的国家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的定位,瞄准“建成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突出亮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端产业,长三角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认真组织产业规划的编制。我局积极参与规划的制订完善,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努力推进筹建工作。目前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已开发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并走向市场。冯冠平教授领衔的石墨烯产业化团队落户。石墨烯科
技产业园签约,引进了国内最大的碳纤维材料企业—鹰游集团神鹰碳塑等一批碳科技企业。(二)“高新企业培育行动”成效显著 1、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以“510”行动计划、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一方面组织 53 家高企参加复审,通过(含公示)51家,通过率达 96%;另一方面全力培育新高企,组织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等 96 家企业申报高企,公示88 家,高企总数首次列全市第一。此外,140 家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12 家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知识产权创新企业 14 家、民营科技型企业 652 家。2、企业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深入实施《xx市 xx 区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方案》,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辅导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全区 90%以上的大中型内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大专利资助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组织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 34 只,新增省高新产品 311 只,省高新产品产值达 134.7 亿元。研究开发项目备案达 1095 项。3、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以先进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绿色建筑等三个千亿级新兴产业为目标,
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围绕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克关键技术,开发重大产品,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优势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区第二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武进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和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常州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常州湖塘新型色织面料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武进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三大“国”字号基地功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 273 亿元,占工业投资的 50.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471.6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41%,增幅 14.8%。(三)“科技项目突破行动”取得实效1、重大科技项目亮点频现。在上级科技项目采取限额申报的情况下,我局根据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上级科技部门指引方向,深入挖掘项目源,努力争取上级资源,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动力。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990项,立项 347 项,争取经费 2.54 亿元。其中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可降解吸收的医用镁合金骨植入器件研发与产业化”等 7 个项目入围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占全市的 47%,创历年之最;28 家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8 家中小企业获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列全市第一;12 个项目获省科技支撑(工业)项目支撑,项目数
和经费数列全省第一,其中机器人、半导体照明、碳材料产业等领域的 6 个项目入围重点项目,占全省的 11%、全市的86%。2、区级科技项目精心组织。精心编制区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围绕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的目标,衔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或共性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储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品。共立项 66 项,重点突出对现代农业、民生领域和科技平台的支持,计划涵盖农业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科技支撑、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发明创造等五个方面,同时对上级科技计划项进行匹配支持。3、科技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启用新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既方便企业操作,又有效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区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全程参与区级项目的评审,加强监督指导,确保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和透明。加强对项目合同签订、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规范管理,形成《xx 市 xx 区科学技术局项目执行情况年度报告》,建立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狠抓上级项目的结题率,市级应结未结项目大幅减少。(四)“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步伐加快 1、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区首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中心)
正式启用,为我区半导体照明关联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在未来 3-5 年内,将带动我区 led 相关产业产值200 亿元,形成规模化 led 照明灯具龙头企业 5-8 家,把我区打造成为立足长三角、服务华东地区、辐射全国的 led 照明产品重要研发与生产基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通过搭建石墨烯材料及应用的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创业投资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国内外本领域科技人才和团队开展研发测试、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项目、创办科技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已建有石墨烯制备及性质研究、新能源应用研究、生物医药应用、光电子器件应用研究等四个重点实验室和石墨烯新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引进 6 个团队 48 名研发人员,孵化第六元素、二维碳素、碳元科技、碳宇纳米等 4 家高技术企业。研究院被认定为省产业研究院。2、孵化平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出台了《关于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细化了对孵化器、在孵企业的支持,不断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全区形成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西太湖国际智慧园、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相继挂牌,西太湖医疗产业孵化园、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武进科创中心充分发挥“一团三盟”组织架构(创业孵化器联盟、海归软件企业联盟、知识服务业联盟,创业导师团)和“五大服务平台”的作用(“一站式”
公共服务平台、“三网一刊一窗一展示厅”对外发布信息共享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共享平台、项目申报平台、衣食住行无缝对接 8 小时在线服务平台),建成全区领军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海归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区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3 家、孵化器 4 家(津通信息技术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大连理工常州科教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孵化器总量达 23 家,其中国家级 5 家。3、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力不断增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中心、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佰腾科技、维益专利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技术开发与转化。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技术合同 34 份,合同登记金额达7162 万元。区科技信息中心成立高企服务中心,创建了科技企业资源库和高新技术企业服务门户网站,为全区科技型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政策宣传培训、科技项目申报辅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服务。佰腾科技、维益专利事务所、津通工业园等知识服务型企业,努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佰腾科技作为全省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服务,被评为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先进集体。全区科技服务业收入 25.548 亿元,同比增长 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