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8篇

时间:2023-05-01 09:00:03 浏览量:

篇一: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全面二胎政策的形成

  作者:郎玉莹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6期

  摘

  要: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我国全面二胎政策议程设置过程,发现全面二胎政策之窗的开启与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失独家庭等问题源流,与在不同政策参与者的回应与建议下形成的政策源流,以及与国民情绪、政府的态度等政治源流有着密切关系,三股源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全面二胎政策议程确立。

  关键词:议程设置

  多源流理论

  全面二胎政策

  一、政策背景及内容

  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6年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标志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最终形成和实施。《决定》提出,中国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其实质是对我国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从“计划生育”时代开始走向“全面二胎”时代。

  二、多元流理论概述

  多源流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金登在借鉴有限理性和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迈克尔·科恩、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的“垃圾桶模型”基础上提出的。金登认为,公共议程确定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垃圾桶模型”的基本特征。在分析和借鉴“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他强调政府决策总体上也处于组织化的无序状态,同样具有目标模糊、手段或方案不确定、参与者不固定等特征。所以他延续了垃圾桶模型的一般思路,认为“有组织的无序”的思想同样适用于美国联邦政府的议程设置过程,并且将垃圾桶模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参与者以及选择机会四条相互分离的溪流整合为三条源流,即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当这些相互分离且独立的溪流穿过组织在某一关键的汇合处结合起来,促成了最大的议程变化。首先,问题溪流指的就是问题如何被确认与界定的状态与过程。金登认为,问题之所以引起政府官员的关注,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指标(反映某种状况的重要程度或重大变化)、焦点事件(体现为一次危机或重大影响事件)以及信息反馈(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其次是政策源流,问题能够引起重视并不能保证能排上决策者的政策议程,这还需要吸引人的备选方案和政策建议,而这是由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备选方案和政策建议不是一次性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提出议案、讨论、修改,然后再提出的反复过程。其间,这些专业人士也

篇二: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我国的早市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务院

  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对象必须服从行政的一切合法的规定、命令,服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指挥与领导,这体现了行政管理机构的权威性

  在我国,现行的机关档案管理制度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属于行政首长负责制

  当任务较为复杂,或者下属能力、水平无法把握时,最适宜采用的授权方式是弹性授权

  雷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模式是衍射型行政模式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

  霍桑实验提出了“初会人”假设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

  能够对行政系统策略层次的存在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环境是宏观行政环境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方法是案例方法

  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生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宏观行政环境

  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下列属于行政权力的主体的是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公共性

  “守夜人”政府时期的基本主张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

  省级卫生厅对市级卫生局的监督属于主管监督

  最典型的事后监督是国政调查制度

  在现阶段,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强调的重点是服务

  经济方法的核心是物质利益

  行政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与控制

  我

  国行政道德体系最基本的准则是为人民服务

  行政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确立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分部化的公平是指同一类别下的公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发展始终坚持的中心是发展经济

  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属于行政发展的功能调整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强调政府的回应性、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

  一般认为,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水平

  下列属于单一制国家的有英国、日本

  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兴办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事业的规范和管制、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行政管理机构包括领导机构、执行机构、还有监督、咨询、信息、辅助

  、派出机构

  账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

  行政沟通行为的主要特点有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

  以产生方式和运行机制为标准,行政管理规范一般可分为行政法律规范、行政道德规范

  内源式行政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有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强调公共部门民意化、注意将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文官制度有机结合、行政改革与发展大多是在一党执政的情况下进行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执法;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执行国家意志或政策;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可指管理、公共管理、政府管理;3.对于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具有里程背意义的学术成果是美国学者伍德罗

  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也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4.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是泰罗

  5.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提出者是西蒙,渐进决策理论的提出者是林德布洛姆,综视混合扫描决策理论的提出者是埃佐尼;6.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象的比较成为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对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的比较成为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7.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两种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8.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把行政环境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9.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10.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11.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12.行政运行机制价值取向的两种模式: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和他律本位的法治模式;13.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14.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15.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16.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重大区别是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创造公共福利;17.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守夜人弱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强势政府时期、有限政府时期;18.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19.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20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

  21.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22.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有:英国,法国,

  23.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24.总统制是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25.实行总统的国家有:拉美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非洲的埃及,肯尼亚

  26.实行半总统的国家有:法国,芬兰,冰岛,葡萄牙,俄罗斯,东欧一些国家;27.我国的国务院有: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8.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进行区分,行政管理机构包括:a领导机构,b执行机构,又称职能机构,c监督机构,如:监察机构,审计机构d咨询机构,又称参谋机构

  信息机构,e辅助机构,又称办事机构f派出机构,又称分支机构或驻地机构

  29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30.职能是组织机构得以设立的依据和基础;31.宏观经济调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32.财务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等内容;33.信访工作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信访部门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进行受理、处理和查办管理过程;34.按行政管理事务所属的层级划分,可分为高层行政管理事务,中层行政管理事务,基层行政管理事务

  35.按行政管理事务的性质划分:分为宏观行政管理事务,微观行政管理事务

  36.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分为: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37.公务员的福利包括:福利设施

  、福利补贴、假期待遇、生活困难补助

  38.财务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

  39.国家预算的程序和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

  、决算管理

  40.机关行政管理包括:

  会议管理

  、机关文件工作管理

  、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保密工作管理、信访工作管理

  41.经济行政管理包括:

  宏观经济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行政管理

  42.宏观经济调控包括: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

  43.国有资产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标的协调;44.政治行政管理包括:

  国防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公安行政管理、外事行政管理

  45.文化行政管理包括:

  教育行政管理、科学技术行政管理、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管理

  46.社会行政管理包括:人口行政管理、民政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47.卫生行政管理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48.政府卫生事业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

  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妇幼保健管理、医政管理、疾病控制管理、药品监督管理

  49.人口行政管理包括: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管理

  50.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51.我国的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是直线—职能结构;52.依据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类来划分,可分为首长制与委员会制;53.按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54.依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划分,行政组织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55.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

  56.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功能正常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

  57.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谈判

  、调处、服从权威

  58.行政领导的特点:统一性

  、权威性

  、服务性、综合性

  59.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

  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60.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61.行政领导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处事艺术、用时艺术

  62.授权的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视能授权原则、信任与监督相统一原则、单一隶属原则

  63.授权的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64.用人艺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所长、敢用新秀

  65.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

  66.按行政组织的系统,可将行政沟通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67.按沟通方向,可将行政沟通划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

  、平行沟通

  68.按信息是否进行反馈,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

  双向沟通

  69.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环式

  链式

  轮式Y式

  全通道式

  70.行政沟通的方式:

  口头沟通

  、文字沟通

  、非语言沟通

  、电子沟通

  71.行政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

  72.行政协调的方法;1、信息沟通法;2、利益调节法;3、行政命令法;73.我国的行政监察机构包括:国家监察部

  监察部派出机构

  地方行政监察机关

  74.行政监察机关依法享有下列职权:检察权

  调查权

  建议权

  行政处理权

  75.审计机关一般拥有下列职权:

  检查权

  调查权

  建议权

  通报权

  处理权

  76经济方法的核心是物质利益;77.“三金工程”是指:“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78.标准或者行为规范的存在与发挥作用是规范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关键;79.行政管理规范一般可分为: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道德规范;80.行政道德体系可分为行政道德准则与行政道德具体规范

  81.行政道德准则是行政道德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或说根本准则;82.为人民服务准则构成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基础与灵魂;在整个行政道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83.以德治国的核心是以德行政;84.确立评估的指标体系是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85.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政治发展指标

  86.一国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发展水平;8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88.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经济评估指标、效率评估指标、效益评估指标、公平评估指标;89.资金是行政管理活动的血液;90.行政道德是公务员的根本职业道德;公务员行政道德水平直接影响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9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92.行政改革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93.行政发展是行政改革的动力,行政改革是行政发展的途径;94.行政发展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推动因素;95.经济是行政体系的基础;96.技术是经济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走在社会发展最前列的部分;97.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

  结构重组

  行为变革

  行政管理:与立法、司法相对就的行政,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活动,通常又称为执法活动;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坞

  行政环境: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或间接的事物与情势的总和;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行政职能: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国家有两种基本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简述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这是因为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滨一个重要学科,2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及其事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简述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合法性、主体性、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和管理性

  简述权力的分类: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3权力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行政领导的特点:统一性、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

  1.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3.政治环境:是指处于行政系统边界外,能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

  4.行政功能文化: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行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结构的认知和价值取向模式;5.权力: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主体能够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一种力量;6.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7.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单位或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的国家;9.规制的含义: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10.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或制度之一;11.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12.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13.行政管理机构:是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14.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形式与产生方式的总称

  1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消和合并的总称

  16.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狭义的机构编制是指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定额,以及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17.行政编制管理机构: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18.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19.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20.国家公务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在西方也称为文官制度;产生于1870年的英国;21.机关行政管理:是指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主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列活动;22.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23.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

  24.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25.行政管理过程: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26.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27.行政执行: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28.动员的含义是指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以及与行政执行有关人员解释和宣讲行政决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布置行政执行的任务,调动执行者参与行政执行的积极性的过程;29.行政监督的含义: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行政机构的监督、专业行政监督机构对其他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监督、行政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以外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大众媒介和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30.质询:是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地方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31.行政管理方法: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方法、技巧等的总和;32.经济方法: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33.行政法律规范: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34.依法行政的含义:法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以及方法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工具和保证的一种民主宪政原则和行政管理模式;35.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36.行政发展: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1.从西方的学术传统来看,对“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a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致”;b与政治相对应的“行致”;c与管理相对应的“行致”

  2.行政管理的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3.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

  起的理论产物;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

  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4、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5.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6.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7、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8.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

  9、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并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10.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1.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a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b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c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2.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3、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13、政治环境三要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4、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5.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类型:传统型

  服从型

  参与型

  16.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17.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强制力2诱导力3组织制度4信息5个人因素

  18.行政权力的特征:公共性,执性性,有限性

  19.行政的公共性主要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2行政权力的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20.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

  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21.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a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b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c就行政责任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22.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公权的主要原因:

  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地方分权是为

  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23.行政职能的特点: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24.我国行政职能模式具有的特征集中计划管理

  微观直接管理

  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25.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26.行政管理机构的特征:合法性,是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也是行政管理机构权威性的来源;主体性,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和管理性

  27.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28.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权责相称原则

  精干高效原则

  法制性原则

  29.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30.行政编制管理的特点: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31.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职能管理

  、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

  32、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体目标: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我国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转变政府职能,实

  现政企分开;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4加强行政法制建设;33.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

  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34、我国现行的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1、预算审计;2、预算外审计;3、金融审计;4、国有资产审计;5、国家建设项目审计;6、社会保障审计;7、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35.审计管理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服务于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

  36.后勤行政管理包括:物资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机关环境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接待工作管理

  37.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a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b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c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38.行政组织通常由四个要素组成:a行政职位、是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b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c行政体制、决定行政组织的动作形式;d精神要素

  39、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及其关系: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次的组织机构;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40.行政沟通的过程:1、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5、接受者接受信息;6、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7、接受者采取行动;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41.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政治性

  法制性

  持续性

  系统相关性

  42、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a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b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c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

  43.行政组织的结构可分为: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

  44.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a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b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行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45.行政决策的特点;a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b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c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d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6.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理性决策模式、称为科学决策模式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满意决策模式、渐进式决策模式、由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称综视决策模式;阿-埃佐尼提出

  47.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决策方案的设计;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决策方案的实施;48.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咨询工作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49.行政执行的特点:

  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50.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计划、动员、指挥

  、协调

  、控制

  51.行政监督方式: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行政复议制度、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长期监督与暂时监督

  52.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

  53.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

  一般监督包括:上下级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

  、专门监督包括:对人事管理的行政监察

  、对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

  54.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

  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

  55.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56.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

  强制性

  、权威性

  、层次性、具体性、无偿性

  57.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58.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59.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

  60.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适度原则、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1.法律方法的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62.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

  、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治与心治相结合原则;63.行为激励的方式:内容型激励

  “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权力、社交、成就需要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期望理论”、“目标设置论”、“公平论”、“归因理论”

  “强化”激励理论

  综合激励理论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

  64.电子政务产生的原因:

  政府转型的背景;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驱动;全球化的竞争;大公司的驱动;领导人的政治意志;65.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制定主体的特定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66.行政道德规范的特征;政治性、自律性、是行政道德规范区别于行政法律规范的最基本属性;相对稳定

  67.根据立法主体的不同,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68.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

  规范与控制功能、组织与调节功能

  、改革与稳定功能69.行政道德具体规范的内容:1勤政

  这是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规范;2廉政;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4实事求是,科学行政;5热情待人,协调行政;70.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71.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行政职权的法定化;行政编制的法定化;行政程序的法定化;行政责任的法定化;72.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73.以德行政的内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74.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

  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75.行政绩效的特点:系统性、层次性、注重定量性、多角度性、公正性、复杂性

  76.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77.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制定计划、初步调查、管理控制评估、详细评估、撰写评估报告

  78、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1、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2、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1、经济评估指标;2、效率评估指标;3、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4、公平评估指标: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79.行政发展的特点:

  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80.行政发展的模式:

  英美模式:

  法德模式:

  希腊模式:

  内源式发展模式:韩国

  外源式发展模式:

  81.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

  82.行政改革的原则:

  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改革

  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83.我国行政发展的特征:

  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坚持渐进式改革

  立足于中国国情;一、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二、全能普化型行政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广文化: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其二,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或者说是功能普化的;有限公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认为,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同时政府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

  三、我

  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四、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发达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五、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六、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一、职能重心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二、职能方式的转变;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系;三、职能关系的转变;1、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2、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3、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

  七、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1、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2、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第一,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第二,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八.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9.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10.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十一

  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存在问题: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12.行政监督的特点: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13.电子政务的特点:a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在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b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a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14.电子政务的功能:a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b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从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c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5.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意义:a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b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c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十六、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3、运行机制的不同;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表现在: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十七、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a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

  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b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c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十八、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特征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

  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途径:a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产生影响;b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影响c通过改变权力结构的途径产生影响;

  二十、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a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b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c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d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篇三: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2021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的理论关系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自单独二胎政策在各地实施以来,已一年有余,虽然各地对单独二胎政策有极高的关注度,但是此次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出现生育徘徊。自单独二胎政策开始实施,至2014年12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中,只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生二孩,而生育的不足47万对。从数据上来看,这与计划实施之初所预计的每年新增200万人口的数据有较大出入,远未达到预期的生育目标。这种生育政策与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行为表明生育政策对生育观念的引导效果并不明显。

    那么,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在理论上存在怎样的引导关系?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之间又是怎样的应然关系?这种应让关系在实践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受到生育政策引导的生育观念反过来对生育政策产生何种启发?本文将逐一回答以上问题。

    二、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的理论关系

    生育政策当属于社会公共政策的范畴,其概念赋予了生育政策缓解人口压力,解决社会因为人口所带来的问题,促进社会向前的价值导向。而生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知,是关于生育的意愿、价值、知识、行为等观点、看法与认识的总和,内容包括生育的需求、动机、意愿和偏好等。

    对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从社会政策角度研究生育观念亦是屡见不鲜。目前现代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的理论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育政策作用于生育观念

    社会催生了社会生育观念,而生育观念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生育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性表明生育观念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历史传统,生育政策,女性文化水平,社会条件等众多因子都会对生育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任何政策都是作为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这种手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具体说来,积极的控制手段表现为,现如今单独二胎政策对符合二胎条件的家庭允许其生育二胎;消极的控制手段则表现为,并未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简言之,在这过程中,生育观念受生育政策所影响和制约,社会政策引导着社会成员的生育观念。比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演变史上的独生子女政策阶段,对生育数量的限制明显制约了生育意愿。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只想生一个自然是皆大欢喜,还可以接受独生子女的补助。可受传统“多子多福”影响的中国夫妇大部分处于“想生不能生”的位置。最直接的效果即为将有4亿人口的生育意愿并未转换为生育行为。

    (二)生育观念反作用于生育政策

    中国现阶段的生育观念正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呈现出了生育观念现代化的趋势。生育观念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即为生育行为,生育行为的量化表现也正是衡量生育政策的重要指标。生育观念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启发是是通过生育行为这个媒介间接实现的。生育政策犹如石拱桥的一端,而生育观念则处于石拱桥的另一端,桥面正是生育行为。

    生育观念的转变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行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表明生育政策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方面都获得了肯定,使得生育政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生育观念的转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人口结构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性别比失衡问题,“四二一”家庭结构问题无不对生育政策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对生育政策的各个环节都需根据特定的原则与程序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使生育政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三、政策应然效果

    生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环,必然承载了维护公共利益的使命。[4]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意在通过对生育观念的引导,优化生育风气,从而实现调整人口结构,缓解人口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政策应然效果可以运用以下政策目标分析模型来解读。

    (一)理性政策模型

    该模型又称科学决策模型,其基本出发点是基于决策主体的“经济人”和“理性人”假设。[5]生育政策的制定者都面对着一个既定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人口政策来缓解当前的人口压力。显然,理性政策模型认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会给原有的生育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为此,在单独二胎政策中,这种模型就体现为设定出一个高度简单化和高度理想化的数据,也即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1100万家庭在2014年全部都会选择生育二胎。政策制定者根据部分地区所开展的试点效果,设定出这个假定的数据。这种数据并没有考虑到比如经济实力等一些限制性因素。并没有考虑到非理性的因素,资源条件限制等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为此,这种基于“理性人”的传统理性主义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并不十分地“接地气”,这也就是政策效果出现偏差的最主要原因。

    (二)满意政策模型

    满意政策模型又称有限理性模型。满意模式要求政策目标基于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在单独二胎政策中,尽管符合政策要求的有1100万对夫妇,但是最后提出申请生育的仅有106.9万对,未占一成。许多人以此数据来断定单独二胎政策“遇冷”,这是对人口数据的一种误解。生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的生育行为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风险与不确定性情况过多,生育观念本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概念,其构建效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当代孕育子女的主力军:80后,90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因素必然成为其优先考虑因素。政策放开与否与其生育观念的转变并无直接必然的关系。人们选择生育或者不生育也是基于满意模型,即追求生育效益的最优化。因此,106.9万的数据是符合满意模型的标准的。此外,对于单独二胎政策效果的评估机制要有一定的弹性标准。单独二胎政策的目标不是单一和绝对的,而是多元和相对的。根据这个模型,生育政策对生育观念的引导效果不如第一种模型更加明显,它在引导效果上打了一个“折扣”.

    (三)渐进政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看做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公共政策是对过失的修正。单独二胎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中的一个环节,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修正。在申请的106.9万对夫妇中,只有47万夫妇选择生育二胎,这充分体现了渐进模型按部就班,积少成多,稳中求变的三大原则。在当前稳定的发展社会形势之下,单独二胎政策所带来的“增量效果”着实体现了渐进的效果。“1100万--106.9万--47万”这个数据是充分体现渐进分析政策的模型的。渐进主义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强调巨大的跨度。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意味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巨大跨越,很有可能造成人口问题的失控。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在政策制定方面显得不够稳定与连续,这是不符合渐进政策模型的理论基础的。

    四、单独二胎政策的实际操作效果

    运用不同的政策目标分析模型,会得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观念不同的引导效果,那么,在实际过程中,单独二胎政策对生育观念的引导效果是怎样的呢?单独二胎政策对现代生育观念的引导效果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是一种主观期望,主要包含生育子女的数量,子女的生育质量,子女性别偏好,生育时间要求等几个指标。

    子女生育数量。在生育数量层面,我国传统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导向性功能与制约性功能在子女生育数量上的表现为一个,在特别条件下可以生育二胎。单独二胎政策出台,标志着对子女生育数量限制要求的松动,这对有生育二胎愿望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喜讯,在预期之中,这无疑是一个刺激因子,能够满足更多女性对生育数量的需求,然而,适龄女性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家庭的生育数量偏好在单独二胎政策背景之下,并未出现计划时的反弹高峰。

    子女生育质量。[7]子女的生育质量体现在生与育两个阶段,主要是指在孕育子女阶段与培养阶段中的品质与质量,生育质量包含了子女的整个成长过程。在过去,子女的成长质量要求基础的生理需求,但伴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巨大进步,子女的生育质量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子女全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管是一孩还是二孩,父母都会竭尽所能进行培养,也就是说生育质量这项指标不会因为子女的数量问题而导致指标水平的降低,这也就意味着而二孩的成长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二胎政策并未对该指标发生转变作用。

    子女性别偏好。[8]子女性别偏好表现为对子女性别期待值的高低。传统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步退出人们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生男生女一样好”,也即对性别无明显的偏好倾向。[9]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以来,子女性别偏好依然表现为“男女都好”,符合生育二胎的,亦偏好“儿女双全”,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好男孩或者偏好女孩的厚此薄彼现象。这就反映了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并未对子女性别偏好发生明显的效果,子女性别偏好受到其他更多因素的影响。

    生育时间。子女的生育时间表现为适龄女性的生育年龄,科学的生育时间集中在23岁至30岁阶段。生育时间指标在二胎政策刺激之下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生育时间并没有因为单独二胎政策的变化而出现提前或延迟生育时间的现象。女性会根据自身的时间规划自主地选择生育时间,不会“早”生贵子,或者缩短生育间隔。

    (二)生育动机与生育需求

    生育动机解释了特定的生育动机,而特定的生育动机又源于一定的生育需求。国家的诸多制度对生育动机与生育需求产生了影响。有正式的制度如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各种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等,也有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如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以营造良好的生育风气。[10]

    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等观念已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之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养老机制,就业机制日益完善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人们的生育需求与生育动机不仅仅关乎于个人私德,还体现出一种更加长远的理性利益维护。具体来说,不管是否选择生育二胎,人们会认为孕育子女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然性”,生育子女的目标在于完成子女的社会化,43.7%的女性认为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太孤单,不利于其社会化以实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生价值。同时,培育子女过程中可以带来天伦之乐,增添生活情趣,老年之后自己也会有更多的精神寄托。

    五、结论与结语

    (一)结论

  1.生育意愿中一些易为量化的指标比如生育数量,生育时间等,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刺激之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相反,单独二胎政策对生育动机与生育需求却有较大的刺激效果,人们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号召下,有更加强烈的生育需求与生育动机,单独二胎政策的导向性相对明显。

  2.生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与各类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策是其中一个外在的客观环节。仅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生育实际行为与生育预期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单独二胎政策并没有发挥引导生育观念的主导作用。在引导生育观念的过程中,政策因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有消极的抑制作用。

  3.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以来,各省份的数据显示当前的生育政策“遇冷”,为此对于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呼声越来越大。政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政策效果不可以仅仅从一年多的时间来判断,生育观念属于抽象的模糊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决定或者更改的。为此,生育政策对生育观念的引导效果不可一概而论,以偏概全。

    (二)结语

    现代生育观念在各种因子的影响之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育政策是构建生育观念的一环,对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在特定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生育观念的转变效果对生育政策的重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最为突出的就是生育政策不可“踽踽独行”,而要“结伴而行”.生育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的不同步表明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难以发挥整体的作用,整体必然影响局部。这就解释了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的现象。单独二胎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基本保持同步的水平,切实保障生育二胎各个方面的利益,减轻生育二胎的顾虑,最大化实现生育观念直接转换为生育行为,引领整个社会良好的生育风气。

篇四: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规划

  D.政策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C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正确答案:D3.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大卫?伊斯顿

  B.戴伊

  C.汤姆逊

  D.林布隆

  正确答案:D4.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目标确立

  B.政策方案设计

  C.后果预评估

  D.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B5.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D6.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决策体制

  B.决策权力

  C.精英人物

  D.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7.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问题的确认

  B.政策议程的建立

  C.政策方案的择定

  D.政策目标的确立

  正确答案:B8.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系统模型

  B.过程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D9.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C10.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播媒介

  D.思想库

  正确答案:C11.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3是()

  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B12.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A.禀议制

  B.合议制

  C.禀议合议结合制

  D.分权制

  正确答案:B13.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分公共与私人物品的代表性观点的是()

  A.亚当?斯密

  B.杜威

  C.塞缪尔森

  D.布坎南

  正确答案:C14.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系统理论模型

  B.精英理论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正确答案:A15.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

  A.系统理论模型

  B.精英理论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正确答案:B16.“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A.基本政策

  B.具体政策

  C.经济政策

  D.元政策

  正确答案:D1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贝塔朗菲

  B.拉斯韦尔

  C.西蒙

  D.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A18.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

  A.系统模型

  B.过程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A19.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

  C.伍启元

  D.德洛尔

  正确答案:A20.政策方案在向上层层禀报的过程中,在一定层次上有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合议审批,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A.禀议制

  B.合议制

  C.禀议合议结合制

  D.分权制

  正确答案:C21.我国通过法律监督、财政监督、人事监督和工作监督等,6影响、制约或控制其他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是()A.中国共产党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D22.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正确答案:A23.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是()

  A.公共政策合并

  B.公共政策分解

  C.公共政策缩减

  D.公共政策废止

  正确答案:C24.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A.政策制定过程

  B.政策执行效果

  C.政策评估标准

  D.政策监控程序

  正确答案:B25.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是指()

  A.效果评估

  B.效率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正确答案:A26.马尔科夫预测法属于()

  A.系统分析方法

  B.定性分析方法

  C.确定型分析技术

  D.随机分析技术

  正确答案:C27.监控的直接目的是()

  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A28.力求回答“因为什么”、“为了谁’、“为了什么目的”、“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价值研究

  C.规范研究

  D.可行性研究

  正确答案:B29.力求解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A.行为研究

  B.价值研究

  C.规范研究

  D.可行性研究

  正确答案:C30.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一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的是()A.巴雷特和富奇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琼斯

  正确答案:D31.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正确答案:C32.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这一概念指的是()

  A.系统分析方法

  B.相对分析方法

  C.相对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D33.效率评估是指()

  A.政策成本与政策效能进行衡量的关系

  B.政策收益与政策效能进行衡量的关系

  C.政策成本与政策收益进行衡量的关系

  D.政策效果与理想效果进行衡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C34.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周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制定——评估——执行——终结

  B.规划——执行——评估——终结

  C.制定——执行——评估——终结

  D.规划——评估——执行——终结

  正确答案:C35.监控的根本目的是()

  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B36.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终结

  正确答案:B37.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政策或组织,经过审慎评估,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的是()

  A.巴达克

  B.琼斯

  C.布鲁尔

  D.德龙

  正确答案:D1138.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的组织机构是()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政党系统

  正确答案:A39.“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政策的()A.规范性

  B.透明性

  C.严肃性

  D.明晰性

  正确答案:D40.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正确答案:C

  12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包括()

  A.权力与责任的终结

  B.功能的终结和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正确答案:ABCD2.政策分析学者提出的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A.常规变化模式

  B.非常规变化模式

  C.反常模式

  D.范式转换或中断—平衡模式

  正确答案:AD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

  B.学校禁止学生抽烟喝酒

  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

  D.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作日

  正确答案:AC4.中国共产党政策监控的主要方式有()

  13A.党纪监督

  B.行政监督

  C.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施政策监控

  D.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策监控

  正确答案:ACD5.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

  A.政策受益者

  B.政策受害者

  C.政策制定者

  D.政策执行者

  正确答案:ACD6.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是指()

  A.效果评估

  B.效率评估

  C.执行评估

  D.事后评估

  正确答案:ACD7.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

  A.整体性

  B.阶段性

  C.综合性

  14D.最优化

  正确答案:ACD8.现代博弈论诞生在1949年,以《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问世为标志,其作者是()

  A.库恩

  B.诺伊曼

  C.拉斯韦尔

  D.摩根斯坦

  正确答案:BD9.按照政策监控的内容,政策监控可以分为(A.目标监控

  B.关键点监控

  C.自我监控

  D.逐级监控

  正确答案:AB10.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A.联想集团

  B.兰德公司

  C.肯尼迪政府学院

  D.野村研究所

  正确答案:BD11.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

  15)

  A.评估主体

  B.评估客体

  C.评估标准

  D.评估方法

  正确答案:ABCD12.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A.利益因素

  B.习惯

  C.认知

  D.社会团体

  正确答案:ABC13.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不同,政策评估可以分为()

  A.内部评估

  B.外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正确答案:AB14.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A.确定型政策分析

  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政策的定性分析

  16D.风险型政策分析

  正确答案:BD15.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

  A.制造舆论

  B.说服教育

  C.协商对话

  D.奖功罚过

  正确答案:ABCD16.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称之为()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交叉影响分析法

  D.专家会议法

  正确答案:AD17.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有()

  A.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B.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C.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D.促使政策终结

  正确答案:ABCD18.政策执行过程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它包括以下1()

  A.政策宣传

  B.政策分解

  C.政策实验

  D.全面实施

  正确答案:ABCD19.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有()

  A.生产力标准

  B.效益标准

  C.效率标准

  D.公平标准

  正确答案:ABCD20.按照政策监控的层次,政策监控可以分为(A.事前监控

  B.自我监控

  C.逐级监控

  D.越级监控

  正确答案:BCD21.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

  A.政策目标确立

  B.有限方案的搜集

  C.内容的初步设计

  18)

  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

  正确答案:BCD22.“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持这一类似观点的学者有()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卡尔?弗雷德里希

  D.勒纳

  正确答案:AC23.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

  A.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议程建立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正确答案:ABCD24.非官方参与者主要有()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播媒介

  D.思想库

  正确答案:ABCD25.在政策问题认定中比较常见常用的分析方法有(19)

  A.原因分析法

  B.对比分析法

  C.边界分析法

  D.德尔菲法

  正确答案:ABCD26.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该书的作者有()

  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BC27.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

  A.元政策

  B.大政策

  C.基本政策

  D.具体政策

  正确答案:ACD28.政策目标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

  A.目标取向的公共性

  B.目标确定的多重性

  2C.目标范围的普遍性

  D.目标价值的非盈利性

  正确答案:ACD29.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一般包括()A.政治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

  D.法律可行性

  正确答案:ABCD30.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

  A.传统理性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公共选择理论

  D.福利经济学模型

  正确答案:ABCD31.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把政策主体划分为()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官方决策者

  D.非官方参与者

  正确答案:CD2132.精英理论模型的主要提出者是()

  A.大卫?伊斯顿

  B.戴伊

  C.汤姆逊

  D.林布隆

  正确答案:BC33.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A.相互依存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动态性

  正确答案:ABCD34.当涉及公共政策的功能作用时,可将公共政策分为()A.分配性政策

  B.调节性政策

  C.自我调节性政策

  D.再分配性政策

  正确答案:ABCD35.政策理解包括()

  A.政策宣传

  B.人力准备

  C.组织准备

  22D.政策分解

  正确答案:AD36.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

  A.行政立法权

  B.提案权

  C.人事权

  D.一定范围的戒严权和建置权

  正确答案:ABCD37.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明显特征是()A.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B.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C.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D.公共政策的调和性

  正确答案:ABC38.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B.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C.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D.影响公共政策运行的伦理、心理条件

  正确答案:BD39.官方决策者主要有()

  A.立法机关

  23)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正确答案:ABCD40.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

  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

  B.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C.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D.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正确答案:ABD

  三、判断题

  1.公共政策终结的最果断的方式是公共政策废止(B)

  A.错误

  B.正确

  2.通过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政府各部门中以影响政策实施的组织机构是利益集团(A)

  A.错误

  B.正确

  243.德尔菲法最初被运用于对经济问题的预测(A)

  A.错误

  B.正确

  4.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政策评估(B)

  A.错误

  B.正确

  5.政策执行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斯韦尔(A)

  A.错误

  B.正确

  6.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制定过程(A)

  A.错误

  B.正确

  7.决策树法属于系统分析方法(A)

  A.错误

  B.正确

  8.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政党系统(A)

  25A.错误

  B.正确

  9.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政策执行效果(B)

  A.错误

  B.正确

  10.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是指功能的终结(A)

  A.错误

  B.正确

  11.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决策权力()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2.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利益集团()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613.政策客体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公共问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4.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政策议程建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5.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团体理论模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源于分析政治系统的方法研究,这种模型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大卫伊斯顿()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17.规划部门或人员根据上级的要求提出政策方案,按照特定行政程序层层禀报上级,由上级机关部门领导层层审定,最后由掌握最终决策权的行政领导批准和签发。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禀议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8.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托马斯戴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9.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20.在“公共政策”内涵的理解上,曾任联合国公共行政处处长的伍启元先生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是规范民众行动的指南()

  A.错误

  2B.正确

  正确答案:B

  29

篇五: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区域治理POLICY渐进决策模型视角下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南京工业大学倪明星摘要:在实际的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时间、人力、物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想要一开始就达到最优决策是很困难的。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在批判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了渐进决策模型,这一决策模型对处于与世界接轨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都具有渐进决策的特点,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如此。本文阐述了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合理性和局限性,并在该理论基础上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作出了一些思考。关键词:渐进决策;公共政策;计划生育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5-0009-0002地区提出“最好两个,最多三个”,有的地区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有的地区提出“晚、稀、少”的试探性政策。1978年10月,对全国发出统一倡议,希望一对夫妇最好生育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个。由于各地人口计划和人口密度不尽相同,该指标可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和放宽,以适应地区发展需要,但提倡最多生育两个孩子的标准不变。(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阶段1982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中国的人口政策,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也就是“独生子女政策”。此后的三十多年,我国一直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阶段进入21世纪,老龄化现象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1980年,我国的人口座谈会就曾阐述这样一个问题,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控制特定一代人的生育率的生育政策,但最多不超过30年,2010年以后平均生育率要作适当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正式大范围调整起始于2013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定低生育水平逐步完善政策。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的均衡发展,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三、渐进决策理论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的运用由上述政策变迁可看出,我国的计划生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世间万物皆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应对这种不确定。美国行政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型认为,应当不断调整政策来适应新的现实需求,因此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渐进决策模型在对我国的政策制定中也具有指导性意义。一、渐进决策模型的理论概述(一)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投身到对于决策理论的研究中。最早出现的是理性决策模型,该模型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遵循“最大化”原则。理性决策模型受到了另外两种模型的挑战。一种是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另一种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著名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认为,理性决策模型只是一种虚幻的理想,因此他对将政策制定看成是一个程序化和科学化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型,“渐进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和支持,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二)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政策分析不可能不受到政治、文化、技术和现实的制约,因此要采用渐近分析。他提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任何一个决策者都会受到时间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敏锐度、精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想出所有的决策备选方案并对其会产生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分析。因此他认为,要在对需要进行决策的问题有一定了解的情况就作出决策,然后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补。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就是对根据新的现实需求和问题对既有政策进行调整和修补的过程。被选中的方案就算对现实中调整比较大,但其后果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小的改变就会造成一次大的政策革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种渐进的方式虽然缓慢,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动荡的变革而危害社会稳定安宁的现象。3.稳中求变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现行政策的连续性使得我们在进行新的决策时必须考虑既有的政由于已经对现行计划投入了时间、人力、策,全盘推翻必然会引起负面影响,物力和资金,比如说巨大的经济损失,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内心的不满以及公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等,而渐进的方式则比较稳妥。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计划生育政策,即人口政策。不同时期政策实施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均得到了发展,工农业水平大幅提高。为了满足当时国家建设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我国开放了人口政策,仅仅四年的时间,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三十,总数超过了六亿。1957年,政府意识到对人口问题不能再放任自流,开始赞成节制生育的主张。1963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在逐步成型。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依然出现了激增。(二)相对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阶段在我国人口突破8亿大关的情况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再次,开始正式实施。在这一阶段,我国严格把控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尽力将人口数量限制在可控范围内。20世纪60年代,国务院经过综合考虑,有的作者简介:倪明星,生于1997年,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POLICY育政策是一个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所依据的理论模型是渐进决策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断调整,适应环境人口问题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人口政策的调整。它不仅仅取决于人口数量等方面,还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比如说,20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发生时,人口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此时国家就将节育政策的宣传停止了,灾害过后人口又出现了激增,党中央和国务院即刻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78年之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指出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980年指出要在20世纪末使人口总量低于12亿,因此提倡国民只生一个孩子。到了21世纪,我国新增劳动力不足、老龄化问题严重以及独生子女压力大等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挑战,因此我国从战略全局考虑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纵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就是根据人口变动和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政策内容,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二)综合协调,循序渐进自1980年起,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实际推行时受到了抵触。为了使群众拥护并且落实政策,党中央决定对农村“开小口”。对于少数民族也要提倡计划生育,但考虑到特殊的习俗和文化,在要求上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由此可见,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做法,而是在统筹全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部分地区予以照顾。就像我国首先提出“双独二孩”的政策,随后又逐渐发展为“单独二孩”,直到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从“独生子女”“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这就是一个缓慢调试,循序渐进的渐进主义过程。(三)由点到面,逐步推行当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对实行“放开二孩”试点地进行了调研,认为现在调整生育不会对人口总体状况造成危机,于是中央政府将生育政策调整为“双独二孩”。政策研究课题组对实行二孩政策二十多年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发现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也并没有使人口达到不可控的地步。因此在2010年的全国人口计划会议中,中央政府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展开“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10家庭可生育第二个小孩”的政策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左右的试点,我国于2013年宣布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试点推广”的模式正是渐进决策模型在实际政策执行中的具体体现。四、结语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更加积极调整政策内容,为我国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的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变迁来看,它遵循了我国总体上“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方式,体现了稳定性、连续性和改良性。计划生育政策肯定存在其不合理和欠缺之处,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都会推动我国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参考文献[1]张铭.陆道平.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丁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03):20-27.[4]王天琦.浅析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与我国的改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1):95-97.[5]曾娟兰.有限理性约束下政策制定中的渐进决策研究——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6]杨琦.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历史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9.[7]吴奕涵.渐进决策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3):68-72.[8]张静雅.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000(024):147-148.[9]于学军.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年的回顾与评价[J].当代中国人口,2008(5):31-34.[10]原新.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J].人口学刊,2016(5):5-14.[11]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N].人民日报,1980-09-25.[12]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N].人民日报,1982-02-14.区域治理[1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1982-09-02.[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6]中港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相关链接渐进决策模式是主张决策者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逐渐实现决策目标的理论。美国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理性决策模式的缺点而提出。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过去的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适的过程,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主要特点是:(1)政策目标与政治行动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关系;(2)决策方案与现行政策只有量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3)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有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4)决策者追求的不是最优决策,而是参与决策的人们能一致同意的决策;(5)政策决定是参与决策的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相互作用并达成妥协一致的政治互动过程;(6)渐进决策本质上是补救性的和改良性的。组织要通过许多决策点,可能会在决策过程中遇到障碍。明茨伯格称这些障碍为决策中断,一个决策中断就意味着组织不得不绕回到以前的决策并尝试新的方法。决策回路和决策循环是组织学习哪种方法都将可行的一个方法,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与最先预期的有相当大的不同。识别阶段识别阶段始于认知,认知即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对问题认识清楚并知道需要做出决策。认知通常由一个问题或机会所激发。当外部环境的因素改变或当组织认识到内部业绩低于标准时问题就存在了。在解雇电台播音员的案例中,对于播音员的批评来自于听众、其他播音员、广告商。管理者逐步理解这些暗示,直到出现必须明确处理这些问题的形势。第二个步骤是诊断,在这个阶段如果需要识别问题情况就要收集更多的信息。诊断可能是系统化的或非正式的,这依赖于问题的严重性。严重的问题并没有时间进行周全的诊断,反应必须迅速。轻缓的问题则通常以更为系统的方法诊断。

篇六: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总第133期)多源流理论视角下三孩政策的议程设定分析施清雯(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0)[摘要]将多源流模型嵌入三孩政策的议程分析中可以发现,问题源流包括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等,政策源流中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基于技术可行性和价值可接受性的标准在政策原汤中博弈,并形成备选方案,政治源流由国内政治氛围、执政党执政理念等构成。三源流在政治企业家的努力下实现耦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政策之窗成功开启。经分析发现,三孩政策是我国渐进式改革下的过渡性政策,未来政策仍将朝着生育权回归的方向发展。[关键词]三孩政策;多源流模型;政策议程[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2)01-0031-07受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背景下严格人口管控政策的影响,我国民众的生育意愿减弱,生育率持续走低,出现了少子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为了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活力同时缓解老龄化,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放开生育管控。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正式出台三孩政策,即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三孩政策的政策之窗是如何打开、政策议程是如何被最终建立起来的过程值得我们探讨,而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阐述了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以及三者耦合、政策之窗开启的过程,可以帮助研究政策议程设立。一、文献综述(一)生育政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人口及生育研究的代表理论包括马尔萨斯人口论、近代社会学派、生物学派和数理学派人口理论、当代西方人口增长控制学说、当代西方生育经济学说等。一般而言,立足梳理和分析本国生育政策的学者居多,沃尔夫斯特冈介绍了德国的人口生育政策,理查德·利特阐述了新加坡的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也有学者从比较研究的视角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政策,桑德拉·苏亚雷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比较了爱尔兰和新加坡的生育政策,认为生育政策由三个政治变量形成:主导党巩固、国家建设和利益集团政治。对于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对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日本学者KojimaH通过实证调研分析,阐述了间接生育政策和综合家庭政策在提高生育率方面比人口政策更有效。此外,学者们也会将生育政策与难民政策、性别平等和社会保障等议题联系起来,例如凯瑟琳·H·特尼斯和雷切尔·苏利文·罗宾逊重点关注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生育政策和难民政策;韩国学者宋多英从两性平等角度评价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计划和替代战略,为韩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性别平等低生育率政策的方向和详细的替代方案;尼古拉斯·库达契尔等人从社会保障改革角度讨论了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国内学者对于人口生育政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孩政策出台前和出台后。在三孩政策之前,学[收稿日期]2021-11-30(1998—),女,江苏盐城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作者简介]施清雯-31-

  术界主要讨论的大多是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反思和探讨二孩政策的影响。石智雷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认为其限制了家庭生育选择的权利并且改变了我国的家庭结构。徐俊由“单独二孩”政策反思了计划生育带来的影响及我国为之付出的社会代价。石人炳和陈宁对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做出了评估,认为“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虽然从短期看有明显的效果,但中长期而言还是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发展的需求。三孩政策出台后,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社会影响,以及阐述如何加强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刘中一提出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实现机制。王军和李向梅认为三孩政策下民众生育意愿很可能继续下行,主张需要尽早考虑完全取消生育限制并择机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张翼通过分析未来生育率变化趋势,设计了短期防止生育率继续下滑、中期维持并波动提升生育率、长期旨在建构生育友好型社会这三个制度红利的释放目标。(二)研究述评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人口生育政策的文献研究卷帙浩繁,从严格把控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如今相对宽松的生育政策都做了详尽的研究,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这些研究中针对生育政策的文献大多数是从整个国家的较为宏观的角度出发的,但结合具体的地区、嵌入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情境的研究不多。其次针对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影响的研究较多,即政策评估型的文献占主体,而探讨政策议程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三孩政策出台后,研究成果基本上无外乎是对其社会影响的评价,以及分析如何加强配套措施等,基本没有对三孩政策的政策过程前端的研究。本文运用多源流模型剖析三孩政策的议程设立过程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是由于多源流理论模型起源于西方,在我国学术界被用来剖析生育政策的非常有限。二是学术界研究人口生育政策多从经济学、人口学的角度切入,用社会学和公共政策学等相关理论视角分析的研究很少。本文涉及了对政策出台前的社会文化环境、政策背景、政治与经济环境的描述和说明,嵌入多源流理论分析三孩政策的议程设立,弥补了学术界对生育政策的政策过程前端研究的不足。二、多源流模型:政策议程的分析框架1951年拉斯韦尔在《政策科学》一书中提出政策科学的概念后,公共政策分析慢慢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多源流模型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约翰·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教授于1995年在其名为《策》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理论模型,该模型旨在回答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会被决策者关注、决策是如何被制定出来的,以及一项政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终结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政策过程的研究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一)理论渊源:对垃圾桶模型的修正1972年迈克尔·科恩、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等人提出了“组织选择的垃圾桶模型”,该模型假设:在组织化的无序状态下,问题、解决方案、参与者和选择机会四大源流独立地流入组织结构。这个组织结构又受到净能量承载量、进入结构、决策结构和能量分布四个变量的影响。因此时间段、决策方案数、源流经过四大变量的筛选、汇聚,最后产生决策结果。金登在西蒙的有限理性论断的基础上对该垃圾桶模型作了修正,将其运用在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的政策出台中,提出多源流理论模型。多源流模型虽然是建立在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的,却将公共政策阶段分析的触角又伸向前一步,其表现为破解了垃圾桶模型“决策活动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这一模糊性命题,并将四源流变为三源流,即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此外政策之窗对三源流的耦合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内涵阐释:三源流与政策之窗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中的三源流包括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问题源流指的是对问题的发现和界定,包括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和时事热点、焦点事件等,用针对某一问题的各种数据、关键指标、符号、焦点事件、项目反馈等来反映问题的严重性。政策源流包括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士提出的政策、方案、计划等,“政策原汤”中漂浮着各种政策建议或政策主张,这些政策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公众的关注和重视,需要不断地讨论、润色、修改,并且由相关专业人士不断地说服和软化公众或政策反对者。此外,政策建议也并非一成不变地存在于政策溪流之中,它们会随着时局的变化相应地漂入或漂出,不契合时局的建议将漂出政策原汤,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适应发展的新办法也会漂入。政治源流包括国民情绪、政-32-

  府或国会的更替、利益集团的压力运动、选举结果等。公民、国会、官员、利益集团等多元行动者在政治中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同时相互博弈,寻求政治妥协和利益平衡。该模型中的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是相互独立地运作,只有在某个关键时间节点才会发生例外,即政策之窗短暂地开启。在此之际,公民、国会、官员、利益集团等精明的“政策企业家”们便会抓住机会,将三源流汇聚凝结,实现源流耦合,最终设立政策议程,实现政策变迁,如若不能成功抓住时机,政策之窗将会很快地关闭。因此,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的耦合具有随机性、松散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综上,如图1所示,问题源流中的要素有数据与指标、焦点事件与信息反馈等,政策源流中各种政策建议经不断讨论、修改、完善,由相关专业人士说服和软化外界公众,政治源流中主要包含国民情绪、政府更迭、利益集团压力等,三表1阶段严格管控阶段渐进调整阶段双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政策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源流在政策之窗开启之际被“政策企业家”汇聚,实现耦合,最终建立政策议程。图1多源流分析架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三、三孩政策的背景介绍回顾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和三孩政策,如表1所示。我国生育政策发展变迁表(图表来源:作者自绘)内容一对夫妻只生一孩制定原因缓解生育高峰人口爆炸效果与影响强制推行,抑制了人口膨胀给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口子”有利于家庭和谐和人口政策完善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但“遇冷”一定程度缓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1984年第一胎为女孩,隔规定年限后可申解决经济发展困难的农村地区劳请生二胎,第一胎为男孩则不可动力问题姓氏问题带来家庭矛盾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加剧1985年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二孩2013年2015年2021年夫妻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的便可生二孩子女,都可生二孩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全面放开全面二孩政策阶段三孩政策只要是合法夫妻,不管是否是独生单独二孩反响不强烈,要进一步鼓励生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严格管控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历经了战争、饥荒和自然灾害,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然而在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劳动人口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国家为了人丁兴旺,鼓励生育,导致人口大规模增多。全国人口的快速反弹导致了人口与当时经济资源的不匹配,因此亟待出台政策加以控制。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便开始全面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当时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有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在计划生育政策初期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人口管控政策,具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此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开端。(二)渐进调整阶段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在推行之后暴露出诸多弊端,如独生子女家庭结构问题、失独家庭问题,再如经济发展困难的农村地区在“一孩”政策下缺少男性劳动力等问题,使得国家在对于困难农村家庭实施“一孩半”或“开口子”政策,即若第一胎为女孩,那么隔规定的年限之后可以申请生育二胎,但第一胎为男孩则不可以申请生育二胎。此外,独生子女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容易闹得家庭不和谐,因此之后-33-

  的政策松绑体现在实施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两个孩子的政策,即“双独二孩”政策。在此铺垫下,又启动了“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中只要有一个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便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孩子,此为生育政策逐渐调整的阶段。(三)全面放开阶段国家为放松人口管控而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似乎并没有受到公众的广泛响应,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人口红利减退、性别比例失衡、人口结构逆自然化和生育意愿降低等问题。为了应对“单独二孩”政策遇冷,进一步鼓励生育,国家又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即只要是合法夫妻,不管是否是独生子女,都有生育二孩的权利。此后,为了继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又出台三孩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标志着国家进一步放开生育管控,鼓励国人生育。四、多源流模型的嵌入分析(一)问题源流:问题如何引发关注表2年龄总计多源流模型中的问题源流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问题可以引发政府或有关当局的关注,进而提上议事日程,而其他一些却被忽视。结合三孩政策,放开三孩缘何在诸多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引发注意,其中有哪些积弊已久的难题,又有哪些指标可以反映问题的严重性,都值得研究与分析。1.人口老龄化。对于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可以借鉴联合国的观点,若全社会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比重超过7%,或者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便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8.87%,显然证明我国早已迈入老龄化国家。然而截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达190635280人,占总人口的13.5%(见表2),已经远超老龄化指标,且老龄人口比重对比六普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2020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人、%人口数1411778724253383938894376020264018766190635280比重100.0017.9563.3518.7013.50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其中:65岁及以上(图表来源: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8.html其一,养老体系不堪重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日益健全,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更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已达43487.9万人,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2310.4万人。不仅养老金面临压力甚至亏空,养老机构和相关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也不堪重负,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4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61.4万张。其二,劳动力资源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在15-59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为894376020人,占总人口数的63.35%(见表2),较2019年占比下降了0.65个百分比。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正在下降,揭示了我国劳动力资源正在萎缩,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人口结构逆自然化,这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测,可能不到2030年,我国劳动力将出现“负债”局面。2.独生子女家庭结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家庭结构,然而这种家庭结构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首先体现在独生子女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发展方面,他们也许会因父母的溺爱而性格软弱、脾气暴躁,-34-

  心理健康也可能出现问题。其次便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失独家庭问题,即独生子女去世,夫妻不再生育,独生子女政策使失独家庭一生走不出阴霾。最后这种家庭结构的弊端表现在独生子女成年后的养老与生活压力上,正常情况下,一对夫妻要养育四个老人和一到两个孩子,生活成本变高,生活压力巨大,导致不敢生或不敢多生。(二)政策源流:政策建议如何漂进漂出三孩政策出台前,围绕这一问题的各种政策建议就不断地涌现出来。政策源流的主导者通过提出政策方案决定了“政策原汤”的口味,即到底生育政策要往什么方向发展,公众则是他们说服“软化”的对象,专业人士需要不断向外界输出自己的政策观点,说服大众并取得支持。政策源流中的备选方案不是静止的,即有没有必要实行三孩政策等观点会随着时局变化适时地漂进或漂出决策者的视野,不同政策方案相互斡旋博弈,决策者和公众也会在各种政策之间斟酌。1.技术可行性和价值可接受性。政策方案的选择历程呈现出“思想在政策源流中四处漂浮的画面”,是否兼具技术可行性和价值可接受性是政策建议能否继续漂浮在政策源流中的关键。技术可行性从工具理性的视角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及先进的测量工具对一项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成本、生育率、人口总量和结构、人口资源承载力和人口变动趋势等变量进行评估,不具备技术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将漂出政策源流。价值可接受性则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可能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实行三孩政策是否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了人们的生育自由权利,能够缓解失独家庭的痛苦等。因此,不同的政策方案在博弈的过程中,只有兼具技术可行性和价值可接受性才不容易被轻易淘汰,漂出“政策原汤”。2.政策博弈与备选方案输出。回顾三孩政策出台前的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在2018年两会期间就提出议案,建议放开三胎政策,由于当时已经实行了两年多的“全面二孩”政策,我国人口出生总量和出生率不升反降,因此他认为尽早出台三孩政策才能使全国人口保持稳中有升。然而,有些专家不是很看好三孩政策,认为三孩政策意义并不大,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的彭希哲教授就持有这样的看法。事实上,许多学者也指出现今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即使三胎政策不想生的还是不会生,一时间,关于是否要推行三胎政策的争议很大。2020年10月至12月,恒大研究院的任泽平建议在“十四五”期间需尽快出台三胎政策,理由是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原本不想生的不会生,但放开三孩能让想生的人生,也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和增量化改革的内涵要求。虽然建议了许多次,但国家卫健委和计生委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是否要放开三胎政策。终于在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三孩政策才正式且快速地漂入决策者的视野。(三)政治源流:政治环境有何变化政治源流是多源流理论模型中政策议程设立的关键一环,流淌在政治溪流里的主要包括国民情绪、政府或国会的更迭、选举结果等,这些要素构成政治气候的变化,为三孩政策提上政策议程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1.国内的政治氛围。三孩政策出台前夕,全国范围内对于呼吁政策的国民情绪虽然不如“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那样高涨,但国内明显形成了较为浓厚的鼓励生育的氛围。面对持续低迷的人口出生率,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催生”政策。自2018年起辽宁省便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物质和其他方面的奖励,湖北、新疆等地也纷纷出手,出台积极的生育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如延长产假、生育补贴等,陕西省则明确表示,要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虽然当时三孩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但在某些程度上不少地区已经对生育三孩及三孩以上的家庭不再限制,比如生育三孩不再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一些社会补助、政策优惠、免费项目等,三孩家庭也同样可以享有。全国范围内的这些举措为国内三孩政策的到来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也是放开三孩的铺垫。2.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共产党的意志和理念对于政策走向起指示性和决定性作用。2020年11月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实际上,我国从“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开始,应对老龄化和改善人口战略等问题就频频出现在各种政策建议中,体现出执政党对人口问题和生育政策的充分重视。从独生子女政策到放开二孩再到放开三孩,生育政策的转变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和对-35-

  人性的关怀。彻底放开三孩政策是对人们生育自由权的保障,是顺从民意的表现,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政府职能转型,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并实现从统治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执政党对于人口生育政策的执政理念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三孩政策的顺利出台,是三孩政策议程得以建立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四)政策之窗开启:三源流耦合实现金登认为上述三源流是彼此独立的,任意一个源流的形成和运作都不依赖另外两个,然而只有在关键时刻,三条源流才能被政治企业家聚合到一起,此时政策之窗便会短暂地打开。若这时精明的政治企业家们能抓住时机,便可以顺利促进政策议程的设立,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握政策之窗开启的机会,议程就会被搁置,等待下一次政策之窗的开启。1.政治企业家的构成。三源流不会自动聚合,需要政治企业家们的推动才能实现,因此政治企业家在三源流的耦合和最终的政策议程设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身份是不确定的,包括普通公民、民间意见领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府智囊机构工作人员和国家领导人等。首先是普通公民的参与,从全面二孩到放开三孩,公众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线上线下实现公民参与决策,影响政策决策的出台。其次是人大代表和民间意见领袖,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的呼声,民间意见领袖往往也是民意的集中代表。再次是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作为政治企业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学专家和政府智库的工作人员是最为活跃的思想智慧源头之一。最后是国家领导人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领导人的政策倾向很大意义上促成了三孩政策议程的设定。2.政策窗口的开启。只有在关键时候当特定的“机会之窗”打开时,条件完备的三源流才能实现耦合,并且三条源流缺一不可,即“足够严重的问题、成型的政策方案和适合的政治氛围”这三条只要有一条不完备,就不能实现多源流的耦合。政策之窗包括问题窗口和政治窗口,因为机会窗口的开启往往是因为紧迫的问题或是政治源流中的重大事件,其中问题窗口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政治窗口大部分是可预测的。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喆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暴露了我国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当今人口和生育方面的其他问题,一定意义上开启了政策之窗的问题窗口。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十四五”时期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取了我国“措汇报,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此举则是开启了政策之窗的政治窗口。在问题窗口和政治窗口的双重作用下,政策之窗被打开,三孩政策议程得以建立。五、反思与讨论1.政策的过渡性。回顾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变化史,从计划生育政策到三孩政策,通过总结规律我们不难发现,政策口子是越开越大的,国家对民众的生育是越来越放宽的。事实上,无论是三孩还是二孩,政策要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只不过是不同时期在具体政策上的规定不同。我国推行渐进式改革和增量化发展,很好地体现在了生育政策的制定上,实施渐进式生育政策,逐步放开而并非一下对人口生育不加限制。因此,无论是二孩还是三孩政策,抑或是未来还可能会有的四孩、五孩政策,都并非生育政策的终点,多孩政策的出台只是过渡性、阶段性的,政策总是会向放开生育演化。2.生育权的回归。在探讨多孩政策出台后的政策影响时,研究者们通常会发现,即使不断放开生育仍然收效甚微,没有很好地达成理想中提高人口生育率的政策目标。为何在近些年不断放开生育后我国的生育率仍然没有显著提高,为何出生人口数仍在下降,究其原因:其一,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的规模下降,生育年龄也有所推迟。其二,人们的婚育观念改变,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少家庭选择少生、优生。其三,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婚育计划,疫情给年轻人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都带来了影响,不少人碍于疫情带来的冲击取消了婚育计划。故在现今的经济形势和社会背景下,即便推行四孩、五孩政策,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仍然应该是处于平稳的状态,人口老龄化这一严重问题仍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公民的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过去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如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是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制定的策略方针,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36-

  对公民生育权的剥夺。生育权既然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就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回归民众本身,民众不应强制被规定应该或必须生育几个孩子。与其一味地加以行政许可,不如彻底放开,不做限制。因此,应把生育权还给生育者,不再做行政许可,事实证明国家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生育权利也正逐步地回归正常家庭。我们期待随着社会理性文明的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日益提高,人们将会有能力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合理评估生育几孩,真正地实现生育自由。●参考文献:[1]Cohen,M.D.,March,J.G.,andOlsen,J.P.,1972,AGarbageCanModelofOrganizationalChoice[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Vol.17,pp1-25.[2]DavidEaston.ASystemAnalysisofPoliticalLife.1977,(1).[3]LASSWELLHD.APre-viewofPolicySciences[M].NewYork:AmericanAmericanElsevier,1971.[4]LEWISE.PublicEntrepreneurship:TowardaTheoryofBureaucratic[M].Bloomington,I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80:9.PoliticalPower[5]WolfgangOchel,RigmarOsterkamp.FertilitypolicyinGermany.2006,(1-2):211-219.[6]RichardLeete.ChangesintheFertilityPolicyofSingapore.1991,(3):549-551.[7]SandraSuarez.EconomicandFertilityPoliciesinanEraofGlobalization:AComparisonofIrelandandSingapore.2011,(1).[8]KojimaH.AginginJapan:populationpolicyimplications.1995,(2):197-214.[9]KatherineH.Tennis,RachelSullivanRobinson.WhereDoPopulationPoliciesComeFrom?CopyinginAfricanFertilityandRefugeePolicies.(24):175-205.2020,[10]EvaluationofthePlanforLowFertilityandAgingSocietyandAlternativeStrategiesfromGenderEqualityPerspective.2020,(1):175-209.[11]NicolasCoeurdacier,StéphaneGuibaud,KeyuJin.FertilityPolicies(3):371-408.andSocialSecurityReformsinChina.2014,[12]LindaJ.Allen.FromMultipleStreamstoMuddlingThrough:PolicyFieldofVision”.2020,(1):117-127.ProcessTheoriesand“[13](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美)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4.[15]查尔斯.E.林布隆.政策制定过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4.[16]石智雷.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J].公(04):83-94.共管理学报,2014,[17]徐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与展望———由“单独二孩”引发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4,(06):109-118.[18]石人炳,陈宁,郑淇予.中国生育政策调整效果评估[J].中国人口科学,2018,(04):114-125+128.[19]刘中一“.十四五”时期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要义、路径与机制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1,(09):9-17.[20]王军,李向梅.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形势、人口政策困境与出路[J].青年探索,2021,(04):50-61.[21]张翼“.三孩生育”政策与未来生育率变化趋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04):30-36.AnalysisofAgendaSettingofThreeChildrenPolicyfromthePerspectiveofMultipleStreamsTheorySHIQing-wen(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andLaw,Shanghai201620,China)Abstract:Byembeddingthemultiplestreamsmodelintotheagendaanalysisofthethreechildrenpolicy,itcanbefoundthattheproblemsourcesincludepopulationagingandtheone-childfamilystructure.Thepolicysuggestionsofexpertsandscholarsinthepolicysourceplayagameinthepolicysoupbasedonthestandardsoftechnicalfeasibilityandvalueacceptability,andthenformalternatives.Thepoliticalsourceiscomposedofdomesticpoliticalatmosphereandtherulingconceptoftherulingparty.Thethreestreamswerecoupledwiththeeffortsofpoliticalentrepreneurs,andthepolicywindowwassuccessfullyopenedatthemeetingofthePoliticalBureauoftheCPCCentralCommittee.TheanalysisshowsthatthethreechildrenpolicyisatransitionalpolicyunderChina’sprogressivereform,andthefuturepolicywillstilldevelopinthedirectionofthereturnofreproductiverights.Keywords:threechildrenpolicy;multiplestreamsmodel;policyagenda-37-

篇七: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分公共与私人物品的代表性观点的是(C)

  A亚当?斯密

  B杜威

  C塞缪尔森

  D布坎南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3.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D)A系统模型

  B过程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制度理论模型

  4。

  政策咨询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A)

  A“谋”

  B“断”

  C组织决策人员

  D监督决策人员

  5。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A)

  A决策权力

  B决策体制

  C精英人物

  D全国人大

  6.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

  A.拉斯韦尔B。托马斯·戴伊C。伍启元D.德洛尔

  7.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D)

  A。德洛尔B.拉斯韦尔C.勒纳D。林德布洛姆

  8.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A)

  A.系统模型B.过程模型C。团体理论模型D.制度理论模型

  9.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B)

  A.系统理论模型B。精英理论模型C.团体理论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

  10.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A.贝塔朗菲B.拉斯韦尔C.西蒙D.林德布洛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B)

  A.信息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决断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

  12.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C)

  A。信息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决断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

  13。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

  A.政策问题的确认B。政策议程的建立C。政策方案的择定D。政策目标的确立

  14.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C)

  A.政策问题B.政策议程C。政策规划D。政策方案抉择

  15.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B)A.禀议制B。合议制C。禀议合议结合制D.分权制

  16。

  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B)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监控D.政策终结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ABCDE)A传统理性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公共选择理论

  D取舍理论

  E福利经济学模型

  2。宪法赋予全国人大的职权有(ABCE)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策权

  D最高行政管理权E最高监督权

  3.政策问题的特征有(ABCD)A相互依存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动态性E规划性

  4。当涉及公共政策的功能作用时,可将公共政策分为(ABCD)A分配性政策B调节性政策C自我调节性政策

  D再分配性政策E程序性政策

  5。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BCD)

  A政策目标确立

  B有限方案的搜集

  C内容的初步设计

  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E政策监控

  6.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ACE)

  A整体性

  B阶段性

  C综合性

  D相对性

  E最优化

  7.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ABCD)

  A制造舆论

  B说服教育

  C协商对话

  D奖功罚过

  E强制推行

  8.系统的基本属性有(ABCDE)

  A整体性B相关性C目的性D动态性和层次性E环境适应性

  9。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AB)的双重特征。

  A决策B公共性C随意性D公开性E落实

  10。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AB)原则

  A整体性B综合性C普遍性D特殊性E单一性

  三、简答题

  1.精英理论对政策分析有哪些启示?(1)它告诉我们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2)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3)精英理论认为,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2。简述政策方案抉择应该遵循的要求与标准

  (1)符合国家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

  (2)服务于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

  (3)政策风险应尽可能小、政策收益应尽可能大,政策成本应小于收益;

  (4)对环境没有恶劣的影响和破坏;

  (5)政策的标的人口能够不反抗政策,不会破坏社会的稳定;

  (6)政策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伦理和社会等可行性。

  3.简述公共政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内涵: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2)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阶级性;

  公共政策的价值相关性;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4.林布隆提出的“渐进模型"具有哪些特征?(1)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3)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5。简述立法机关政策监控的活动内容及其方式。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

  (2)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政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

  (3)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

  (4)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

  (5)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而对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6.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知识化与信息化;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

  四、论述题

  1.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应如何发展政策评估事业。

  答:(1)提高对政策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3)实现政策评估制度化;

  (4)精选评估对象;

  (5)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信息系统。

  2.试述如何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

  (1)强化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控功能

  (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3)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4)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5)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6)建立条块结合的政策监控模式

  (7)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3。试述实际工作中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答: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的执行

  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三是既不是求神似,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为是,各行其是.

篇八: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2019广东深圳大学公共政策理论考研真题

  一、简述题(7题,共70分)

  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政策工具的内涵及各种市场化工具的优缺点。

  3.政策议程是什么?社会问题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

  4.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5.简述澄清和确立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6.简述系统分析的内容。

  7.简述理性、有限理性与渐变理论的含义与要点。

  二、论述题(2题,共40分)

  1.论述拉斯韦尔—德洛尔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的主要观点。

  2.以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为例论述咨询系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三、分析题(40分)

  结合公共政策学科发展史,分析政策科学、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之间的关系。

推荐访问: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析 计划生育 理性 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