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农村教育思考,供大家参考。
我国农村教育的思考
读完钱理群教授的《我的教师梦》 后, 特别是他在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关于我国农村教育理念和理想的阐述, 心中充满了感动, 感动于他的教师梦, 感动于他的屡战屡挫, 屡挫屡战, 感动于他对农村教育的那份真诚, 更感动于他在教育失真的状态下, 大胆喊出的教育理想。
现将自己读后的一点粗浅认识和感悟与大家交流。
钱教授谈到了 鉴于目 前农村存在的普遍辍学现象以及办学条件的恶劣, 因此, 在西部农村真正地, 而不只是在统计数字上普及义务教育,并保证教育质量, 还要下很大的工夫, 做很大的努力, 这无疑应成为西部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应是国家教育投入的重点。
于是, 我想对于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 全国有九亿农民, 而我们宝鸡又是个农业人口大市, 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 对于一个人口大市来说, 走外向型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时间已度过三十多年, 原来的农民工已从原来的一代发展到了二代甚至三代, 当第一代农民工刚刚走出家门时,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 就是挣钱, 只要是能挣到钱的活, 他们都愿意做, 因为那是农村的物价水平比较低, 因为国家在改革开放设定的目标就是城市一元化发展, 所以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 各项水平都在提高, 所以那时的他们能挣得钱要比在家里多得多, 他们能吃苦, 不是过于挑剔, 那时是工厂企业挑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的发展也开始很快了 , 有钱人不止只在城市里了, 农村也有了有钱人, 家用电器已经快普及了, 私家车的数量也开始慢慢增长了, 而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也开始走向科技化, 技术化, 所以对工人的要求也别以前的高了, 那个只要有力气就可以挣到大钱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学历, 专业, 技术水平, 工作经验, 已经是制约我们能否找到好工作的瓶颈!
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让我们能长远的拥有一个好工作和长远工作的有力保证!
可是那些一代农民工意识到这个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信奉的就是上学没有用, 还不如在出门打工, 早挣钱, 早成家,早生孩子, 一切图早!
所以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根本上就没有足够的重视, 对孩子可以说丢在家里, 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家看着!只想着当孩子稍微大了就带他出门打工, 所以就导致有不少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出门了!
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而每年春节时, 家里的那些出门打工的人都回家过年了, 在外辛辛苦苦一年, 回家一定要表现出荣归故里, 衣锦还乡 , 所以穿名牌衣服, 出手大方, 给人一种挣了大钱的感觉!
这种行为可以理解, 人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身边的人, 这无可厚非, 但是这无形之中就给那些上学的孩子一个认识:
学习好不好没关系, 只要出门就可以挣到大钱, 就可以出人头地, 而且不上学了, 自由了, 想干什么就做什么!抽烟喝酒打牌都可以!
多好!
正基于这种认识, 加上父母的一个不作为, 导致孩子在学校根本不把上学当一回事, 我上学就是一种消遣, 根本不把成绩当回事!所以对老师上课没有任何的兴趣, 愿意听就听老师的, 不愿意听你的就不听你的!
如此的态度, 更别提对老师的尊重和一些基本的礼貌了!所以很多情况下给人一种很没有素质和教养的形象!
远远远离了原先人们所想象的农村的孩子淳朴憨厚的形象!
而且, 如果老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 出现了一些矛盾, 学生家长的第一反响不是支持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 而是看孩子有没有吃亏, 要是没有, 到学校后随便对当事老师骂骂几句, 出出气, 言下之意是:
以后少管我孩子!
如果孩子有所谓的吃亏, 那就不得了了, 往大了闹!
能搞多严重, 就搞多严重!
最后非要学校妥协, 老师妥协!
他们赢了, 才罢休!
所以在农村搞教育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甚至于有时都会遭受人身攻击的!
在我所在的学校周边一个学校, 就是因为一个教师简单的批评教育了一个孩子, 孩子在和家长说过后, 老师在下班途中遭
到殴打!
可以感受教育在农村是多么的薄弱, 老师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还有几个老师敢管, 敢教育孩子!
教育不是万能的, 而对孩子的教育要靠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的!
而当下的情形时, 家庭教育缺失, 社会教育是个反面教育, 那么没有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学校教育就显的弱不禁风了!
根本难以支撑现状的改变!
对此, 我提出六个问题, 与同行商酌!
一
那些出门打工的人, 在外面是不是如他们在家里那样风光无限, 是不是他们的工作是惬意无比?
二
出门打工你能打到多久, 20 岁出门, 可以打工到 50 吧!
后面的几十年你靠什么支撑生活, 以前的积蓄吗? 养的儿子吗?
三
人口多, 竞争力大, 工作好找, 好工作好找吗? 没有技术, 没有文凭, 没有经验, 没有知识, 没有耐心, 你能创造些什么?
四
教育的无力, 导致无法培养高素质人才, 基础教育的无力,会导致新一代整体素质的低下, 无论是城市环境, 还是人文氛围, 城市整体水平不提高, 人们对整个城市没有一个好的评价!
谁愿意来投资? 地方执政者不能招商引资, 地方竞争力何以上升!
五
早在很早以前, 就有“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为国之根本国之大计” , 这么浅显的道理, 谁都知道, 难道那些国家和地方的执政者没有感觉吗?
六
教育需要改革, 否则难以出像钱学森那样的大家了 !
基础教育需要改革, 否则没有能给国家提供人才培养的土壤了!
农村基础教育不改革, 城市一个能撑起整个国家教育吗?
我们的建议:
对策一: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对因负债建校舍的, 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 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 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 严防中间环节的克、
挪、 卡、 要, 确保专款专用。
对策二: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对策三:
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在为学生“减负” 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 。
对策四:
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这时期的德育工作, 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 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 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
因此, 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 把握新时代特点,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 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 把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 和谐、 愉悦的“三位一体” 德育教育环境, 为培育德、 智、 体、 美、 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
深化教育改革, 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 就业无路, 致富无术” 的局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 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 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
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 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
生乐学善学, 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 切实把“减负控辍” 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
从而把“减负控辍” 工作纳入政府、 学校、 家庭、 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钱教授提出了 :
“在我看来, 中、 小学教育的问题已经成了 一个制约中国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我对中、 小学教育的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危机感, 尽管我十分清楚自己的参与, 对解决危机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但我仍然要发出一个声音, 还是五四前辈早已呼唤过的:“救救孩子!
” 。
他的教育之心、 爱生之情, 我们难以言表, 但他的对教育负责, 担当重任的品格让我们敬重。
希望, 我们教育人承担责任, 爱生乐教, 共同筑起教育的未来和明天。